|
第四节 科学教育思想 |
一、
科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科学教育思想是西方近代教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或思潮。它产生于16-17世纪,兴盛于19世纪,在19世纪中后期的欧美各国得到了较广泛的传播。早在16-17世纪,一些思想家如培根(1561-1627)、夸美纽斯(1592-1670)、弥尔顿(1608-1674)和洛克(1632-1704)等人,就先后倡导进行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19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并对教育提出了新的需要,它要求改革学校教育,提高自然科学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加强科学教育,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人才。科学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和赫胥黎。
1.科学教育思想的初创
科学主义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从古希腊到16世纪的两千年时间,先后产生了大量有关的学说、主张。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直到蒙旦,可以归纳到科学主义思想范畴的教育理论不可胜数,这些构成了时代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基础。
科学主义的真正先驱是近代早期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特别是培根、笛卡尔、夸美纽斯和洛克。他们的思想标志着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2.科学主义教育思想的成熟
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于康德和费希特,特别是由于赫尔巴特的努力,科学主义理论进一步体系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康德认为,道德理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点,因此,必须通过教育,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使人能独立思考,克服盲从、轻信。根据他的观点,只有当人在理性的帮助下接受了道德规律,才能成为真正有德性的人。
费希特认为,一切教育都应以培养坚强的品性为宗旨,真正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他把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理性发展直接联系起来,认为道德教育的最重要手段是智商。通过智商,可以增长知识,掌握技能,有效地发展心智能力、同时理性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获得知识,而且理性发展本身就具有道德价值。
赫尔巴特继承了前人所提出的丰富的教育思想,并在统觉心理学的基础上予以综合、发展。他以观念联合和统觉的原理为基础,进一步论证了知识教育的理论依据,阐明了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并详细探讨了以知识教育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分析了课程选择与编制的基本原理。他的教育理论在欧美各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德、美、英等国近代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科学主义教育思想的转变
19世纪中叶,以赫胥黎和斯宾塞的教育思想为标志,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
本节共3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