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现代部分 >> 第一个十年文艺论争与文艺思潮 [回首页][当代部分]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从思想启蒙到文学革命
  第二节:反对封建复古派的斗争
  第三节:新文化阵营的分化
  第四节: 文学社团与文学期刊的涌现
  第五节: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

第二章: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第一节: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
  第二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周作人等的文论
  第三节:西方文艺思潮的引进与选择
  第四节:文学创作的潮流与倾向

 

 

   第四节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倾向

 

一、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发展分期。
    

1、1917年初--1919年"五四"爆发:文学革命的初期。新文学创作刚萌芽,除鲁迅的小说外,一般都很幼稚,旧文学的胎记较为明显。
    

2、1919年--1926年"三一八"惨案:思想解放和创作最为活跃的阶段。鲁迅的《呐喊》、《彷徨》和郭沫若的《女神》都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新文学第一代作家都在这一时期登上文坛,创作流派开始形成,各种文体有较大的发展,新文学初步站住了脚跟并显示了声威。
    

3、1926年"三一八"惨案--1927年"四一二"政变:创作沉寂期。革命形式发生变化,许多作家投笔从戎,创作一度沉寂,此期革命文学的理论倡导和最初实践为下一时期无产阶级文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二、第一个十年的创作的总特征

    1、理性精神的显现 :从《新青年》鼓动"文学革命"开始,新文学的先驱者们就主张文学服膺于思想启蒙,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强调以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去指导新文学的创造,使第一个十年的现代文学具有了强烈的理性批判的色彩。鲁迅的《呐喊》与《彷徨》等作品贯穿着如何疗救社会病苦、改造国民性的思考,重在对封建制度的彻底揭露与批判,以及对农民和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思想革命中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的考察,其理性色彩体现为清醒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从《新青年》鼓动"文学革命"开始,新文学的先驱者们就主张文学服膺于思想启蒙,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强调以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去指导新文学的创造,使第一个十年的使第一个十年的现代文学具有了强烈的理性批判的色彩。鲁迅的《呐喊》与《彷徨》等作品贯穿着如何疗救社会病苦、改造国民性的思考,重在对封建制度的彻底揭露与批判,以及对农民和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思想革命中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的考察,其理性色彩体现为清醒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2、感伤情调的流行 :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笼罩于整个文坛的空气主要是感伤的。新作家们很少不曾表现苦闷感、孤独感、彷徨感。感伤成了这时期新文学的一种精神标记,映照着"五四"历史转折时期普遍的社会心理。新思潮唤醒了广大青年,但多数人觉醒之后又一时找不到出路,在十字街头彷徨;现代意识促使他们追求人生价值和美好的理想,而黑暗现实的压迫又往往使他们感到苦闷与失望。当然,这种文学上的感伤情调,跟新一代知识者自身的脆弱性及传统文人柔弱心理的习染也是有关的,但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却主要反映着中国知识者艰难地追求新生的精神历程。

    3、个性化的追求:因为"五四"时期是提倡个性解放,鼓励个性发展的年代,自然为创作的多方面个性化自由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国文学史上很少有哪个时期的文学像"五四"时期文学这样,出现那么多"个人"的东西。写个人的生活,个人的情绪,是普遍的现象。在以创造社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一派作家中,"表现自我"成为自觉的文学追求。
    作家的创作风格却是千姿百态的。如鲁迅的冷峻犀利,郭沫若的雄奇豪放,郁达夫的袒露自怜,叶圣陶的平实冷静,许地山的隽永奇趣,庐隐的激切质直,王统照的宛曲纡徐,冰心的明丽晶莹,周作人的冲淡自然,朱自清的精美秀雅,闻一多的浓烈沉郁,徐志摩的潇洒空灵,冯至的幽婉舒展,废名的古朴朦胧,李金发的幽微象征,等等,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而每种风格又都浸润着作者的个性。多种创作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其本身就是一种"五四"时期的突出的文学时代性格。"五四"时期文学创作总的给人以活跃、单纯、亲切的感觉,是跟文学个性化的追求有关的。

    4、 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新文学对时代现实的关怀、其所担负的思想启蒙的任务,以及19世纪欧洲特别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决定性影响,使现实主义成为"五四"时期乃至第一个十年最有实力的创作方法。而鲁迅小说创作的极大成功,将"五四"新文学现实主义提高到一个足以与世界文学对话的高水平,这也是现实主义被众多新文学作家所认同,并逐步成为主流的原因。但在"五四"时期,并不存在现实主义独尊的现象,现实主义与其他思潮、方法多元并存,形成了非常活跃的创作局面。
    "五四"时期新文学创作普遍倾向浪漫主义,也是一种历史转变时期社会心理的反映。觉醒了的青年一代追求个性解放,他们痛恨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朦胧地预感到新时代的来临,在新旧思潮交战、理想与现实冲突中,他们是特别渴望能将自己的苦闷、伤感和希望充分表达出来的,以主观性和抒情性为特征的浪漫主义,就必然成了他们最适用的方法。
    而"五四"又是一个"收纳新潮脱离旧套"的时代,一般青年作者在倾向浪漫主义的同时,还把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泛流布于欧洲的新浪漫主义--也就是现代主义,作为最新的先进方法来介绍、尝试和仿效。现代派所强调的转向内心,寻求自我,探究人生的主题,以及追求象征、怪诞、神秘的种种手法然,对各种流派的作者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只是到了第一个十年的后期,一般新文学作者在进行了各种创作方法的尝试之后,逐渐都转向现实主义。这种转变,对于小说创作来说收获更大一些。

    [思考题]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

    [必读作品与文献]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周作人:《人的文学》、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
    蔡元培:《答林琴南书》、 《文学研究会宣言》 、 沈雁冰:《文学与人生》
    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 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

    [评论节录]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
    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
    王瑶:《论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王瑶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