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现代文学史 >> 第一个十年小说 [回首页][当代部分]

第五章:小说的创新与进展
    第一节:"五四"小说文学正宗地位的确立及概况
    第二节:冰心、王统照等人的问题小说创作
    第三节:王鲁彦、废名等人的乡土小说创作
    第四节:郁达夫等人的"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它主观型叙述小说
    第五节:以蒋光慈为代表的普罗小说

第六章: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上)
    第一节:生平与前期思想
    第二节:《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第三节:说不尽的《阿Q正传》
    第四节:《野草》和《朝花夕拾》
 

  第一节:生平与前期思想

   


文学革命的主将:(1917--1927)

    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开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鲁迅以鼓舞。他觉得毁坏封建主义的"铁屋子"有了希望。
    1918年,他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活动,和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新青年同人结成一条战线,向封建文化发起攻击,他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一发而不可收,又写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十几篇小说,结集成《呐喊》,以彻底反封建的深刻思想和成熟的艺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础。他同时在《新青年》发表《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猛烈批判封建思想道德的战斗杂文,为《新青年》"随感录"写了许多短评,他还写过一些新诗。"五四"时期是他战斗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他的情绪是高昂的,进化论使他相信人类的进步,十月革命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他对青年寄予希望。从1920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书,讲授中国小说史等课程,编写、出版了《中国小说史略》讲义。


1923年4月15日,与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等合影,摄于北京。前排左起第一人为鲁迅。

    1924-1926年,是鲁迅边战斗边探索的时期,也是他战斗、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随着社会斗争的深人,《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成员发生了分化,有的升官,有的退隐,有的前进……黑暗势力十分强大,封建复古派向新文化运动进行反扑,封建思想传统异常深固。鲁迅一方面坚持向旧势力旧思想作韧的战斗,积极扶植新生力量的成长。他支持女师大学生反对封建教育的正义斗 争,声援"三·八"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猛烈抨击北洋军阀政府的暴行,和现代评论派进行激烈论战。他发起和领导了语丝社、莽原社、未名社等新文学团体,编辑《莽原》、"乌合丛书"、"未名丛刊"等文艺书刊。另一方面,因为进化论和个性主义无法解释许多复杂的社会现象,他有苦闷,有彷徨,有孤独感和寂寞感,深感黑暗的重压,但他不回避思想矛盾,敢于袒露心灵,严格解剖自己。他寻找新的战友,探索新的道路少激烈而痛苦的思想矛盾和斗争,促使鲁迅作更深入的探索和追求,为思想的质的飞跃准备了坚实、充分的条件。 边战斗边探索结出了丰硕的创作之果。这三年中,他创作了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及历史小说《奔月》、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及《坟》中的大部分杂文。
    1926年8月,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运动--"三·一八"而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通缉,离京南下,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1927年1月到北伐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州也于"七·一五"发生了大屠杀,鲁迅向学校当局要求营救被捕学生,没有结果,愤而辞去一切职务。同年9月离开广州,10月定居上海,开始了他后期为期十年的生活和创作。

    

上海十年-后期的思想与创作:(1927--1936)



1930年9月,鲁迅在上海

    1927年9月鲁迅离开广州,10月定居上海。1928年主编《语丝》半月刊,并与郁达夫合编《奔流》月刊,1929年起,与柔石等组织朝花社,编译《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出版《朝花周刊》和《朝花旬刊》等。此间,在与创造社、太阳社进行的有关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中,鲁迅加深了对现实革命斗争的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列名发起人,并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这一时期,他先后编辑过《萌芽》、《前哨》、《十字街头》和《译文》等公开或秘密的刊物,并参与了《文学》和《太白》的编辑工作。在创作上,他主要是以杂文为武器,投身于反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同时也以历史为题材创作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

    

二、鲁迅的思想发展轨迹

    鲁迅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现代文化事业和现代文学事业。鲁迅的思想是 中国20世纪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早期,鲁迅为了给灾难深重的祖国寻求一条新的出路,曾努力探究古今中外广阔的思想领域,并在思想上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进化论和尼采个性主义等,但鲁迅却从未成为任何思想的"俘虏",他总是从自己反封建的斗争目的出发,对各种思想不仅有所选择,而且有所改造,有所扬弃。
    

1、进化论思想与鲁迅:进化论是鲁迅前期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鲁迅摒弃了进化论中"弱肉强食"等消极的因素,汲取了进化论中注重生存斗争、相信事物的新陈代谢和社会的进步、强调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性等积极因素。鲁迅这样回忆起早期所受进化论的影响:"进化论对我还是有帮助的,究竟指示了一条路,明白自然淘汰,相信生存斗争,相信进步,总比不明白、不相信好些。"



1928年3月16日,在上海景云里寓所中

    

2、个性主义思想与鲁迅:个性主义思想也是鲁迅早期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他在《文化偏至论》中所强调的"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的主张中,可以看出鲁迅所受尼采思想影响的痕迹。但鲁迅主要是从尼采思想那里汲取一种"图强"的精神,他呼唤精神界战士,主张与阻碍进步的庸众作战,其目的在推动整个民族的进步。
    

3、关于改造国民性问题的见解:也是鲁迅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寻求中华民族解放道路的进程中,鲁迅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国民性的弱点、劣质,他坚信"国民性可以改造于将来",因此决心"先行发露各样的劣点,撕下那好看的假面具来",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但上述思想在鲁迅那里并非一成不变的,鲁迅就曾说他在1926年前后,因目睹残酷现实,受到莫大震动,原先所循着进化而进行的"思路因此轰毁"鲁迅思想在前后期有着内在统一性,即使是在前期,他的思想也是呈现出"生物进化论与阶级斗争观念"的消长、"国民性与阶级性"的消长、"个性解放与群众创造历史观念"的消长的态势。只是在后期,他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思想更趋成熟。
    鲁迅思想的特征,与他所从事的文化事业以及时代所赋予他的文化思想启蒙的历史任务难以分离,他学习、研究、思考、探索的领域常常超越了某一个具体的部门或领域的范围,显示出博大精深的特点。他的目光所及,几乎触及到了诸如哲学、历史学、伦理学、宗教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语言学、心理学、艺术学、文学等一切的精神文化领域,而且各个方面交相渗     透,常常是难以相互剥离开来。因此,了解鲁迅的思想,对理解和把握鲁迅的 文学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鲁迅的创作概况



《鲁迅全集》书影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文学创作不仅最先显示了五四 文学革命的实绩,而且在中国整个20世纪文学发展史中具有崇高地位。鲁迅在小说、散文诗、杂文的创作方面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3个短篇集、1本散文诗集、1本散文集、16本杂文、1本书信集,此外,还有多种学术著作)。
    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笔耕一生,留下了大量著述,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等16本杂文集和书信集《两地书》。此外,还写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