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彷徨》初版本封面
|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鲁迅《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下面我们就先讲解一下《狂人日记》。
一、《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鲁迅曾说,《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也就是说,《狂人日记》表现的是家族制度和封建旧礼教吃人的主题。
|
小说以一个"迫害狂"患者为主人公,象征性地揭示了封建传统吃人的主题。这里的"吃人",绝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吃人,
而更是精神上的"吃人",是传统的封建道德扼杀了中国人民的生命活力。"狂人"患病之后,感到周围的人都要吃他,其中有赵贵翁这样一些封建传统的自觉维护者,也有那些在封建传统蒙蔽下的一般群众,他们自己是被吃者,但同时也参与吃人。封建礼教影响的普遍性决定了吃人的人的普遍性。
封建礼教是以家族制度为核心的,它的贯彻首先是在家庭中实行的。"大哥"的意象就是家族制度的象征,他并非有意戕害"狂人",但他所尊奉的礼教制度的观念决定了他要按照社会传统的意志消灭"狂人"的叛逆意识。"医生"这个意象则集中地体现了在传统的封建社会里以"治病救人"面目出现的道德说客一类人的实质,他们以劝导、训诫的方式"挽救"封建道德的叛逆者,实际上起着帮同统治者吃人的作用。
|
《狂人日记》插图(智利)
何塞·万徒勒里作
|
"大哥"吃人,"医生"也吃人,就这样,鲁迅实际上揭示了整个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而这个社会在中国已经维持了几千年,所以,鲁迅继之控诉了从先秦到"五四"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可以说,《狂人日记》实际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向整个封建传统宣战的一篇战斗檄文。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人如此深刻、如此尖锐地揭示过传统封建思想的本质。封建传统吃人不仅是《狂人日记》的主题,同时也是《呐喊》、《彷徨》的总主题。正如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曾说:"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狂人日记》、《长明灯》象征性地表现了这类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狂人日记》的整个情节发展都建立在这样一个思想基础上的--知识者的觉醒程度是与他在中国当时社会上的孤立程度成正比例发展的。"狂人"越是深刻地感到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越是极力反抗这种礼教,周围的人越是把他视为一个不值得理解和同情的"疯子"。而当他完全失望于自己改造环境的行动,感到只能顺应现实的要求时,他的"病"也便痊癔了,他也象一般知识分子一样到某地做侯补官吏去了。"狂人"的命运深刻地体现了当时觉醒知识者的悲哀--"人醒了无路可走"。《长明灯》中的"疯子"也同"狂人"一样,是极端孤立的,他的行为不被任何人所理解,
因而他的行动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狂人日记》更是鲁迅"反抗绝望"人生哲学的思想体现,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精神解放的悲剧寓言。小说正文与文言小序之间形成尖锐悖反,形成知识分子的精神解放悲剧模式:"觉醒--反抗--从众"正文--狂人的英勇反抗。小序--病好后到某地候补当官,向传统妥协回归。这种思想早就体现在鲁迅《呐喊·自序》关于"铁屋子"意象的描写中(万难破毁……没有破毁的希望?)。在《彷徨》小说集描写知识分子觉醒悲剧的《在酒楼上》的吕维甫、《孤独者》中魏连殳的身上有更深刻的刻画。
二、《呐喊》、《彷徨》小说集的思想内容
1933年5月26日,为斯诺编译
《活的中国》所摄
|
小说集《呐喊》: 《呐喊》1923年由新潮社作为该社"文艺丛书"之-出版。收1918-1922年所写的14篇小说(初版时收入15篇,1930年1月第13次印刷时抽出《不周山》一篇),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思想内容: 《呐喊》中的小说具有充沛的反封建的热情,从总的倾向到具体描写,都和五四时代精神一致,表现了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的特色。这些作品尖锐地揭露了宗法制度和封建文化传统的弊害,通过对人民命运特别是农民命运的描写,深刻地刻画了一群"老中国的儿女"--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提出了"批判国民性"的总主题。
小说集《彷徨》: 《彷徨》1926年由北新书局出版,为鲁迅自编的"乌合丛书"之一。收1924-1925年写的11篇小说。鲁迅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分裂,他一面独立地同反动势力进行着坚韧的斗争,一面暂时还没有看清历史发展的路径和前景,因而精神上有"寂寞"、"彷徨"之感。鲁迅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便是题名《彷徨》的由来。
思想内容: 《彷徨》在反封建的内容上与《呐喊》相承续,艺术上则更加成熟。作者的爱憎更深地埋藏在对现实的客观冷静的描写之中。这些作品在对旧制度旧传统进行更加细致的揭露的同时,比较集中地描写了在历史变动中挣扎浮沉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以及他们的软弱、动摇和孤独、颓唐的思想性格弱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