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二节
学习者的个别差异
在前一节中,我们探讨了学习者在能倾特点上的差异与教学的问题。能倾特点的差异是学习者个别差异的一个方面,而个别差异一词本身有着更广泛的内涵。一般来说,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和非智力因素(如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性格、气质、性别等)的个别差异两个方面。在这一节里,我着重分析学生的智力差异和认知方式差异。
一、智力差异
(一)智力测验与智力的分布
心理学家给智力下的定义多种多样,如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智力是学习知识的能力;智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等等。不管心理学家给智力下的定义如何不同,有一点都取得了共识,即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来衡量。
1938年,推孟等人用斯坦福—比内量表对2-18岁的2904名儿童进行测验。结果发现,儿童的智商呈常态分布(见图11-4),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图11-4 IQ常态分布曲线
(二)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美国心理缺陷研究学会(1983)提出了智力落后者的三个特征:
1.他们的智力显著地低于平均水平,通常智商在70以下;
2.他们具有适应性行为障碍,即他们的个人和社会行为显著异常;
3.他们的智力落后在其生命的头18年尤为突出。
许多研究表明,智力落后的学生在学习策略、元认知、动机归因、工作记忆容量、信息加工的速度与效率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
智力落后儿童可按其智力水平分为三类:(1)轻度智力落后,智商50-70,在适当教育条件下,其心理年龄可达到11岁儿童水平,能够掌握五、六年级学生通常能学会的知识技能,但所花时间要较正常儿童为多;(2)中度智力落后儿童,智商25-50,心理年龄最多可达6岁,生活不能完全自理;(3)重度智力落后,智商在25以下,心理年龄不会超过3、4岁儿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智商在70和85之间一直被认为是智力落后的临界线。智商在这个临界线内的学生比普通智力的学生(智商在100左右)在学业上有更大的失败的危险。智商在临界线内的学生比智商是70或70以下的学生要多出几倍(Zetlin,Murtaugh,1990)。
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应分类进行。对于重度智力落后儿童,不宜进行学校教育。对于中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应采取特殊的教育措施,在弱智学校或普通学校的弱智班中进行学习。
(三)智力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智力超常儿童,也称天才儿童,是指智商在130或140以上的儿童。
推孟在编制斯坦福—比内量表时,遇到了许多高智商的儿童并被他们所吸引。自从1920年代早期,他便开始了对超常儿童的长期研究的计划。他研究的样本超过1400多名天才儿童。其中多数儿童在上学以前就能阅读。他们较早从中学毕业并以很小的年纪进入大学。这些孩子在大学里同样学业超群,并且以很高的比例被选入美国大学生“精英俱乐部”。除了学业上的成功以外,在社会活动方面也很内行并被同伴们接受。到了成年,他们比一般人更可能获得博士学位,大多数人获得了硕士学位。许多人在他们的专业领域颇具声望。他们的收入也在平均数以上。他们同聪明人结婚并生下智商在平均数以上的孩子。
推孟在研究中对那些非常成功的天才儿童和较少成功的天才儿童做过有趣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那些成功儿童的父母确实地推动着他们在学校中不断取得成绩并进入大学。因此,在高智商儿童成才的过程中,他们的父母扮演了指导和塑造的角色。高智力本身并不能独自保证他们取得成功。
许多其它的研究发现,天才儿童较一般人有更出色的信息加工能力,表现在策略和元认知、动机以及信息加工效率等方面。
天才儿童的研究者们提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去培养天才。是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使得天资聪颖的儿童在某一些专业领域成为顶尖高手?一个资质优异的儿童,我们怎样才能增加将其培养成一个大数学家、一个大科学家或一个大艺术家的机会?根据有关的研究结果(B.S.Bloom, 1985; Feldhusen, 1986; Feldman,
1988;pleiss&Feldhusen,1995等),以下几点对于培养天才儿童尢为重要:
1.与特殊能力有关的教学。经常有一系列的精明老练的教师在有关的领域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2.父母的培养与支持。
3.发展能力的长远动机,对工作常常像对玩一样着迷。
4.对于参加活动给以多种奖赏,如注意、鼓掌、证明其进步。将其与同伴相区别的机会等。
5.对特殊能力的大量实践。
6.在特殊能力上的自信。
7.在一些有较大发展前途的领域中的较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