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诊断模式
第二节 心理诊断的方法
七、测验法
2. 心理测验的使用原则
1 )正确认识心理测验
目前对待测验有两种极端的看法:一种把测验看得完美无缺、奉若神灵;另一种把测验视为无用有害,全盘否定。这两种观点都不是对心理测验的科学态度。心理测验是一种客观化、标准化的研究方法,它较其他一些研究方法更准确、更客观,是心理诊断的主要工具。但是,象任何一种方法一样,心理测验也有其局限性,它在理论和方法上尚有不成熟的地方,不能做到十分完善。因而,在心理诊断中,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与使用心理测验。
2 )保护测验内容,防止滥用测验。
心理测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测验的编制与修订要经过严格的程序,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因而,一个成型的心理测验往往反复使用。鉴于以上两个原因,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科学性,发挥其应有价值,心理测验应控制使用,使用测验的人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格,还应对测验具体内容保密,不能私自向他人透露,更不能在书刊上公开发表。
3 )作一名合格的测验者,维护心理测验的声誉。
作一名合格的心理测验者必须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经过专门的训练,掌握心理测验的技术与方法,遵循心理测验的道德准则,并积极从事心理测验的实践,积累丰富经验。现实生活中,许多从事心理测验的人,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与训练,随意发挥,乱用测验,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现实中,许多由测验带来的不良后果,以及对心理测验的不忍受印象,都不是测验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使用测验的人科学地使用而导致的。每一名心理测验工作者都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维护心理测验的声誉,为心理测验正名!
4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主试要客观、公正,在测验进行过程中,要保持始终如一的工作态度,耐心操作,并对测验内容保密。不得将测验题目变相成公开练习题或游戏内容在测验前泄露给被试。主食要注意保护好测验被试的隐私,不得将测验结果向无关人员透漏。
5 )根据测验的目的与对象特点,选用适宜的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的种类很多,不同的测验的标准化程度、信度、效度水平,测验的侧面、适用的年龄范围、对主试素质与水平的要求等都有差异。在心理测验开始之前,应根据测验的目的与测验对象的特点进行选择,这样的心理测验才有价值与针对性。
6 )应慎重地解释与使用心理测验结果
为保证心理测验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应慎重解释与使用测验结果。具体注意以下问题:
心理测验则的是典型的行为模式,它并没有穷尽所有的有关心理行为,而且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测出来的只是一种心理机能,这种机能要受一些条件的限制与干扰,因而,不能机械绝对按测验结果来分析某种心理特点,而应留有余地。
正确对待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心理测验测到的大多是过去或当前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点,但不能据此全然断定未来的发展状况,尤其是中、小学学生,正处于智能发展与个性形成时期,心理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而,不能就一次测验而定论。
由于每种心理测验的制定依据的理论不同,每类心理测验测量的具体心理特质也有所不同,因此,不能把某种测验的结果看成是对测量现象的全部描述与评定,它仅仅是从某个侧面反映了这种现象。为了更全面地认识这种心理现象,还应与同类中的其它测验结合评定。
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不仅要依据来访者的测验结果,还要依据测验中的相关表现,以便对来访者某种心理状况作系统的分析。
分析测验结果时要慎重行事,要考虑到对来访者及其他人的影响,尤其是防止标签作用。由于心理测验结果常涉及个人的隐私,因而,测验结果一般不向来访者本人公布,如果有必要的话,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分数。应该是对测验结果的正确认识。
对于结构复杂的心理测验,不仅应从总体上分析测验结果,还要分析所测验的不同心理特质,从各个心理特质之间的联系来解释测验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