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内容 >> 第九章 >> 第二节 师生交往的类型
 

   课堂活动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课堂活动情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课堂交往是课堂的本质特性,课堂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寻求对话的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课堂信息交流活动是课堂活动的中心,信息交流的成效决定着课堂活动的效果。教学过程是一个多渠道传递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过程。根据课堂信息交流活动中信息的流向,我们将师生交往分为师→生单向度交往,即教师讲,学生听;和师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形成了信息网络。林格伦的研究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传统教学的师生交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静静地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单向地接受信息,信息是否被接受与理解却没有反馈。现代教学论则要求师生间的多向信息交流,教师在集体中是一个参加者,他鼓励集体的所有成员有来回的交往。

   (三)以人际状态的性质划分
   根据人际状态的性质来划分,课堂交往可以区分为合作性交往、对抗性交往及竞争?合作性交往。
   1、合作性交往是指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彼此配合、互相协作状态下的交往。
   2、对抗性交往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竞争性交往,一般只发生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之间;另一种是冲突性交往,在我国一般只发生在教师与一些所谓的“差生”之间。第四节我们将重点讲述课堂中的师生间的冲突性交往。
   3、竞争?合作性交往基本上只发生于学生之间。在此不赘述。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