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斯于 1869 年得到的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的等温线如图 (1) 所示。

                

                                (图—1)

该图有如下特点:

  1. 31.1 ℃以下,曲线分为三个部分如图( 2 )所示。

                     文本框:    图(2)

    a、  气态:在体积比较大的区域。即曲线的 DB 部分。随着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b、 两相共存:体积减小到 B 点时出现两相共存。此时,体积减小,压强不变,液体所占比例增多,

        等温线为平行于 轴的直线。设, 气相比溶, 液相比溶。B 点全部是气体, A 点全

        部是液体,在 AB 之间任意一点 , 设 有 x 摩尔 液体, 摩尔气体,则该点一摩尔二氧

        化 碳的总体积为

    c、 液态: 在 A 点二氧化碳全部为液体,当体积继续减小时,液体被压缩,压强增大。由于液体

        的等温压缩系数 ,很小,所以压强增加很快。如图( 2 )中曲线上的 AD

        段所示.

  2. 当温度升高时,与 轴平行的直线缩短。

  3. 在温度为 31.1 ℃时,与 轴平行的曲线趋近于零,液相气相的比容相等。出现液气不分。这时

     的温度为临界温度 T C ,压强为临界压强 P C 。此时有

     系统的温度高于 时,液态不存在。

  4. 温度在 31.1 ℃以上时,等温线的形状与玻意耳定律给出的双曲线近似。即

                     常量,

                    

     此时,二氧化碳气体可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1. 范德瓦尔斯方程为:

T 为不同的常量,作 P -- 图,也有一临界点

,如图 3.5 (1) 所示。

           图 3.5 ( 1 )

 

     . 文本框:      图3.5(2)

2、当时,等温线也分为三个区域: OKB , BNDJA AMR A B 与实验中的两相

共存曲线的端点相对应, 如图 3.5(2) 所示。 在 时,一个 P 对应三个 值。 曲

线 OKBAN , AMR 与实验一致。在 NJ 段, ,所以不可能实现。 BN JA 段为亚稳态。

3. 分析各点的稳定性

摩尔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为

在等温线上有

P 和 P 0 点之间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即化学势之

差为 如果

P 0 态比 P 态稳定。 为等温线与 P 轴之间 P 的面积。

由图 3.5 ( 2 )可以看出,

                       文本框:    图3.5(3)

由于 A B 为两同一相平衡曲线的端点,所以 。各点化学势具体的数值由图3.5(3 )

给出。我们可以看出 OKBAMR 为稳定态, JN 为 不可能实现态, JA BM 为亚稳定态。

4. 麦克斯韦积分法则

前边提到, A, B 对应于实验上两相平衡曲线的端点。麦克斯韦积分法则,给出了如何在范氏等温

线上确定 A, B 两点的方法如下:

可知                       

即为图 3.5(4) 中面积

                 文本框:                 图3.5(4)

S 1 +S 2 +S 5 - S 1 - S 5 - S 3 - S 6 +S 6 =0 S 2 = S 3

所以 AB 点的位置可由

面积( BND ) = 面积( DJA )确定。这种方法叫

做麦克斯韦积分法则。

5. 亚稳定平衡态

BN,AJ 上, ,满足平衡稳定性要

求, 也较小,其中 A , B 点的一段在实验上可

以观察到。所以为亚稳态。

AJ 为过热液体, BN 为过饱和蒸气。

6. 在 范围内,当 T 增加时, A B 点接近; N J 点接近。

N 为极大值点,

J 为极小值点,

7. 当 时, A B 重合, N J 重合,形成拐点。

因此,临界温度 T C 和临界压强 P C 满足方程

8. 临界系数

将临界温度 T C 和临界压强 P C 满足方程

代入范氏方程,可得

由此可解出

这一无量纲的比值叫临界系数。对各种气(液)体都相同。这个结果与实验值接近。

9. 对应态定律

引入

为对比温度,对比压强和对比体积,范氏方程变为

上式称为范氏对比方程。在这个方程中不含与具体物质性质有关的常数。这个结果叫对应态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