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少年设立六年制的国语学校,加强了初等学校的作用。因为当时学校由天主教会管理,学制为2-3年,是用非国语的拉丁语教儿童阅读和写作,而拉丁语对于6-12岁的孩子是晦涩难懂的,这种学校就没有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来安排教学内容,没有适应自然原则,难以让儿童接受。(3)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依据他的感觉论哲学(在感觉的基础上认识现实世界),得出了他的直观性教学原则。他要求学习的不是文字而是事物和现象,知识不仅从书本上得来,而且直接"从天和地、从橡树和山毛榉"得来,即通过学生观察自然和大脑的独立活动得来;在不能够直接观察事物的情况下,就应当用图画和标本来代替。夸美纽斯还提出了量力性教学的原则,他要求教学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切勿超过其理解程度,否则,教师的努力将无法把握最佳时机,难让儿童作最大量的吸收。还有他的自觉性原则、连贯性原则等都体现了教育遵循自然的思想。
2.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卢梭的教育思想与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生性爱好自然,12岁时由于生计所迫,四处流浪,但他善于学习,通过自学获得广泛的知识,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的"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人人具有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由于出现了私有制,才产生了不平等和人压迫人的社会现象。因此,要减轻人类的不平等,社会和个人都要"返归自然",服从自然的法则。正是基于这种社会政治和哲学观点,卢梭得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著名思想。
在此基础上,卢梭全面阐述了自然教育理论。他猛烈抨击封建教育对人的天性、对儿童个性的压抑和摧残,反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的自由,反对呆读死记、严酷体罚的经院式教育。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美好的,教育活动要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顺序和要求,并以发展儿童的自然本性为目的。强调爱护儿童,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所以,教育应当是自然的,应当是遵循自然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成为自然人(自然状态的人,是绝对自由幸福与善良的人),最自然的教育就是最好的。
卢梭的主要教育著作《爱弥儿》指出了怎样培养新社会的,即资产阶级社会的新人的道路。作品中的主人公爱弥儿出身于显贵家庭,最终由于受教育的结果,变成了一个靠自己劳动而生活的自然人。卢梭也跟夸美纽斯一样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受教育者的生活分为四个时期,但划分的年龄阶段不同。第一个时期是从出生到2岁;第二个时期是从2岁到12岁;第三个时期是从12岁到15岁;第四期-从15岁到成年。卢梭在《爱弥儿》的开篇就提出:"凡是在造物主手里出来的东西都是好的,一转移到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他认为人是被腐败的社会弄得堕落了,因此教育爱弥儿要在腐败的社会之外,在"自然的怀抱"里进行。所以爱弥儿从出生后就被送到一个孤岛上进行自然人的教育。在爱弥儿二岁以前,要使他通过自由的活动保障其身体的健康发育,体育是一切的基础。卢梭指出应当如何去锻炼儿童和增强他们的体力。在他不会走的时候,学会把视觉和触觉结合起来认识空间;在他会走的时候,发展他的感觉器官。在爱弥儿二岁以后,要进行感官训练,使他在这时积蓄力量,以便在年龄较大时能够发挥出来。不强迫他进行思考,不对其进行任何训诫。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