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际政治理论的主要流派
本节主要介绍国际政治理论的五大主要流派,即,理想主义理论、现实主义理论、新现实主义理论、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在国际关系理论史上,至今发生了三次论战,但是,第一次论战无论在它的重要性方面,还是在它的影响力方面都是其他几次论战所无法比拟的。今天的国际关系理论许多都来源于第一次论战的思想,是第一次论战的发展和延伸。因此,第一次论战就成了研究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起点。
1.论战背景
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的第一次论战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曾出现过一次短暂的以欧洲百年均势和平为背景的现实主义观点,有人称之为“古典的均势现实主义”。它认为追求权力是一种自然倾向,主张支持主权国家追求权力并依靠均势来限制国家间的斗争。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把维也纳会议以来因大国均势政策而维持的所谓欧洲百年和平局面打得粉碎。一战之后,国际关系领域的学者开始思考关于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如何认识帝国主义的产生及其特征?国家间战争是怎么发生的?怎样才能防止战争,维持和平?于是,不少政治家和国际关系学者把目光转向当时已成为哲学社会主导思潮的乌托邦主义(或称为理想主义)。他们强调通过道义和精神教育来唤醒人类的良知;他们主张恢复国际规范,健全对各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准则,呼吁建立起国际性的机构和组织,加强国际合作,巩固战后稳定的国际社会,以避免世界大战惨剧的重演。于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理想主义学派就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对战争灾难所做的反思的结果。
理想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理想主义认为,人性本是善良的或者可以通过教育和环境而变好的。这个道理延伸到国际关系中,可说明国家的政治行为也可以改变,以致放弃强权政治,建立集体安全。理想主义学说谴责追求强权政治以谋求自身利益的国家行为,主张国家应依据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原则行事。
该学派最早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第28届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之为“威尔逊学派”。
然而,理想主义理论并没有能抵挡住30年代希特勒德国集权政治和法西斯主义的威胁,席卷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了理想主义理论的破产。现实主义学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于30年代,发展于40年代,到50年代和60年代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出现了卡尔·多伊奇、莱茵霍尔德·尼布尔、汉斯·摩根索、雷蒙· 阿隆、乔治·凯南和亨利·基辛格这样具有重要影响的代表人物。他们在抨击理想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在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形成了颇有影响关系理论的第一次论战。
现实主义学派继承了自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以来的关于“自然状态”的分析传统和思想理论,认为国际关系理论同样受到了人的本性和“自然状态”的法则支配。从这一根本点出发,提出现实主义的四个基本思路:
第一,人的私欲和生存意志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的意志”,国家的权力便是这种人的权力意志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