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兹提出了新现实主义同传统现实主义的五方面区别:
1.新现实主义提出了体系结构的新概念,即将国际政治视为一个定义精确的结构体系,这是新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
2.在国际关系的因果关系上,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由互动国家组成,“原因”是趋于一个方向,即从互动的国家到由它们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产生的“结果”。这在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六原则”里体现得最为明显。而新现实主义强调,因果关系同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一样,是不同的,“原因”并不只是在一个方向上发生,而是在两个方向上,即国际政治的单元层次和结构层次上,结构影响单元,只有通过区分结构层次和单元层次的因果要素才能充分地研究和了解互动国家。
3.关于权力的解释,传统现实主义认为对权力的追求根植于人性,权力是国家追求的目的,而新现实主义则强调权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目标的有效手段,国家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安全,而不是权力。沃尔兹指出,这是对现实主义的重要修正。此外,传统现实主义还认为,权力首先意指军事实力,而新现实主义则将权力的概念视为结构的根本特点,认为权力应是国家的综合实力。
4.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都认为,不同国家行为方式不同,因而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同。但是现实主义强调互动单位的作用,而新现实主义强调结构对互动单位的影响;现实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但却否认无政府状态是一种特征性的结构,而新现实主义认为“自治”是在结构层次上无政府状态的对应物。现实主义者强调了国家的异质性,因为他们相信国家行为和结果的差异直接产生于单位构成的差异,新现实主义者认为这一假设是不可取的,他们则提出一种理论以解释结构是如何影响行为和结果的。
5.从研究方法来看,传统现实主义着重归纳综合方法,而新现实主义则偏重推断演绎方法。
另:对于沃尔兹来说,研究国家的内部组成以及它的外部行为都无法研究国际政治,只有在单位层次上又在体系层次上才能解决问题,才能说明那个国际体系的行为。传统现实主义者只强调单位对体系的作用,而忽视了体系对单位的作用,而这一作用正是研究国际政治的基础。就像市场对于公司有强制作用一样,体系对于单位同样有着强制作用。研究经济首先应该研究市场的变化以及市场对市场参与者的作用,研究国际关系,就得研究国际体系的变化以及其对国家的作用。
沃尔兹认为,一个体系包括两个变量,其一是结构,其二是单位。国际体系的结构指诸多国家行为体以自身力量的大小决定在体系中的排列,也就是说,国际体系中权力分配决定了国际体系的结构。各部分的排列组合产生了结构,排列的变化导致结构的变化。
另一种观点归纳了新现实主义的六方面显著特征:
1.新现实主义在承认体系作用的同时,认为民族国家仍然是世界政治的基本组成单位;
2.新现实主义认为,各国政府对私人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和银行的控制越发困难;
3.新现实主义比现实主义更注重国际经济关系因素;
4.现实主义较多地注重欧洲事务,新现实主义更注重第三世界问题;
5.新现实主义反对用全球遏制战略来追求美国利益,主张通过加强合作和结盟的途径来实现;
6.新现实主义主张对外政策中思想意识的作用,认为对外政策应以理性和实用为准则,对外政策是加强政治经济联系的窗口,而不是反映意识形态的镜子。
       三、新自由主义
1.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争论的焦点
1986年,罗伯特·基欧汉主编的《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出版。沃尔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沃尔兹结构现实主义的批判以及沃尔兹对这些批判的恢复,构成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整个80年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础。基欧汉的《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则成了第三次论战发展期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对新现实主义和对新现实主义的批判观点做出了最初的总结。双方争论的焦点主要表现为三点:
第一,新现实主义主张“以国家为中心”的观点,即认为,虽然国际社会存在着不同国际关系角色,但国家仍是最中心的角色;新自由主义则主张“以全球相互依存为中心”的观点,认为国家不再是占中心地位的国际社会角色,世界政治经济多极趋势导致众多的角色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第二,国际系统应主要包含结构和过程两部分,新现实主义所强调的是系统“结构层次”的分析,而新自由主义则注重系统“过程层析”的分析。
第三,新现实主义认为,国家仍视权力为目的或手段,仅是形式和重点有所改变,国家的一切行动仍是为了追求政治和经济权力,国家应根据自身的利益以合理的方式参与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新自由主义则认为,权力不再是国家行为的唯一目标,武力不再是国家对外政策的有效手段,指出全球相互依存、经济技术合作正逐渐占据国际关系的主导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