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现实主义
1.新现实主义的产生
传统主义学派与科学行为主义学派之间的论战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经接近尾声。在美国,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对苏联核优势的丧失、越南战争的后遗症以及阿富汗事件和伊朗人质事件的余震,卡特政府和里根政府不得不调整其对外政策,以重整国威。此时,传统现实主义理论已经显然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科学行为主义的一些概念过于抽象,多种方法玄而又玄,也解决不了显示政策调整中出现的新问题。不少学者敏锐地看到形势的这一转折,认为战后以来的全球权力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权力分散、政治多极和霸权衰落的趋势日益显露出来,于是,他们着手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科学的修正和补救”。这一经过“科学的修正和补救”的现实主义就称之为新现实主义。其“新”主要体现在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变化了的形势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见解。由于新现实主义还主张传统主义学派和科学行为主义学派在方法论上的相互渗透、取长补短、融合为一,学术界有时也将新现实主义成为后行为主义或后传统主义或“科学现实主义”。
伊朗人质事件
新现实主义思潮是国际关系学前次论战的延伸和演变,反应了西方学者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变化了的形势的新的理论认识和提出的应变对策。
新现实主义学派是前次论战的延伸和演变的产物,它的理论特征是:在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及国际关系仍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的同时,强调国际关系的秩序和限制,重视包括东西南北关系的全球系统研究,给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以更多的注意。
2.新现实主义的特点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将新现实主义学派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该学派不仅勾勒了国际关系的性质和范畴,而且努力在更坚实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多样化的综合性国际关系理论;
第二,该学派主张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之间,即在国际关系理论和重大国际现实问题之间“研究分工”;
第三,该学派认为现实主义的定性分析和科学行为主义的定量分析对国际关系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两者应该互补,而不应该对立;
第四,该学派强调微观国际关系和宏观国际关系的综合分析和交叉研究,是国际关系学成为一门以政治和经济为两大杠杆,融合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行政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的理论。
3.新现实主义同传统现实主义的异同
新现实主义的理论思潮始于1979年肯尼思·沃尔兹出版的《国际政治理论》。该书提出国际关系的新结构主义理论,为新现实主义的发展开创了先河。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差不多每年新现实主义学派都有几本重要专著出版。在这一阶段,国际关系理论又趋于活跃,各种新理论纷纷出台,如相互依存论、符合相互依存论、世界体系论、长波新理论、国际机制论、国际政治经济学、霸权后合作论、宇宙政治经济学,这些理论不仅修正了而且发展了传统的现实主义,主要表现在一下三组关系上。
第一,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关系。这是新现实主义学派以权力为主把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结合起来所做的显著努力。其针对性是:从20世纪初开始,源于15——18世纪重商主义时代世界政治与世界经济的密切关系逐渐被人们忽视,经济关系被认为地孤立于国际关系研究范围之外。而现实主义学派却助长了这一分割过程。在汉斯·摩根索等人的著作里,经济关系只是作为极其次要的内容一带而过,权力斗争却被强调至极端的程度。为了修补摩根索现实主义这一弱点,新现实主义学派的一些著名学者提出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强调只有将政治经济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较全面地反应国际关系的现实,国际关系理论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首先应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的总和及其相互关系。较有影响的著作: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争斗》
第二,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关系。摩根索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的无政府状态和权力冲突,忽视合作(特别是经济合作),视前者为“高级政治”,后者为“低级政治”。针对这一偏见,新现实主义学派为“低级政治”证明,认为世界虽然处于无政府状态,但这一情况在改变,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加强大大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关系。今天的国际关系问题,不仅存在矛盾和冲突,而且还有沟通和合作,国际关系理论应是一种国际冲突和合作研究的结合。强调冲突与合作的结合,并以合作理论研究为侧重,已成为新现实主义学派的又一显著特征。
第三,国际关系中的东西南北关系。新现实主义学派认为,原先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理论以研究战争、和平、权力、均势等问题为主,仅仅触及到国际关系的东西方关系那一部分,有片面性,国际关系的另一面,即南北关系,和东西方关系相比就不甚了了,被忽视了。新现实主义学派力图从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关系结合入手,搞出个囊括东西南北关系的理论,以能全面地反应当前全球的现实,这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一个进步。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