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学习建议 首页  中国教育史  当前位置:第六章 第一节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课程导航

  从以上几位有代表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思想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一般特征。 首先,人文主义教育家都提出了人的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目标。其次,都重视儿童的体育。第三,教育内容多是古希腊、古罗马作品。第四,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
3.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教育
  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教育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它比较注重教育世俗性,但它更强调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路德和加尔文的观点反映了这一主张。
  (1)路德(1483-1546),在文艺复兴运动处于高潮时期,欧洲段了宗教改革运动。德国的马丁·路德揭开了这场宗教改革的"战幕"。为了传播本教派的教义,扩大新教影响,争夺更多的信徒,路德极其重视教育,他强调国家兴办学校,教育应在所有等级的儿童中得倒普及。他认为,开展学校教育不仅有利于教会,也有利于国家。因此,他要求国家应强迫所有儿童不分男女与贫富都要入校学习,父母要对自己的子女受教育负责,而教会更应积极地办好学校教育。他的这些主张对后来影响最大的有三点:国家掌握教育权;推行普及、强迫义务教育制;国家和教会合力办教育。

  在路德教派办的学校里小学教学包括:读、写、算、宗教4R学 科,另外还有体育、音乐(圣歌)。他亲自将<圣经)译成德文,为德语教学生读《圣经》原文提供方便。
  (2)加尔文(1509-1569),是法国人文主义学者,是法国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人物。1541年他在瑞士日内瓦建立新教教会,并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政教合一的政权,他利用教会开展教育工作。
  加尔文在教育问题上,主张实施义务初等教育,也要求教授4R(读、写、算、宗教)学科,并强调用国语教学。在中等教育方面,他要求宗教思想与人文主义相结合,使科学知识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他创办的"专门学校"成为后来法国中等学校的雏形,对荷兰、英国、美国中等学校的发展也有影响。
  概括起来,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教育的实施与发展有很大影响。各新教教派积极提倡把教育扩大到平民子弟,就这一点,比人文主义的世俗教育要进步一些。同时新教教派在反抗旧教控制教育的斗争中,多方面吸收入文主义教育的要求,在教育内容上突破旧教育的狭窄范围,在教学方法上力图贯彻当时已出现的新的原则。例如,直性教学原则,注意儿童的自然发展和思考力的培养,这些做法都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总的时代要求,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教育发展史上也有重要意义。但是新教教派的教育实施仍保留宗教在教育、教学中突出地位。
4.宗教改革后期的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宗教改革后出现的唯实主义教育思想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种思想注重提高人的地位,强调教育应按照人的自然发展顺序进行,教学过程应运用新知识和新方法,表现了一种求实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和洛克。

  本节共5页  1 2 3 4 5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