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录

| 旧网首页 | 新网首页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器乐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张伯瑜 副教授

 

第六讲  传统合奏乐

 

概述 

1、传统合奏乐的价值

在中国各地流传着各种不同形式的传统合奏乐,我们一般称此为乐种,它们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乐种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价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中国各地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合奏形式存在。它们即构成一定的体系性,又有相对独立的特性。二是有独立的传承方式。大多数乐种都有自己的乐谱,而且大多采用较为古老的工尺谱记谱,这说明其古老的历史价值。三是有独立的乐调理论。中国音乐的乐理在这些实际的音乐中得到了应用和体现。四是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些合奏乐种,在其功能上有两种: 一种是娱乐功能,另一种是作为民间各种仪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后者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所以,它们也是民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传统合奏乐的种类

传统合奏的种类划分是以乐队编制作为依据的,不同的乐队编制,形成了不同的乐种类别,所以不同的乐队编制是区分不同器乐合奏的重要的依据。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民间器乐合奏可划分成了五大类别,它们是:弦索乐,即只用弦乐器构成的合奏音乐。清代流传下来的古乐谱《弦索备考》是这类合奏种类的典型代表;丝竹乐,用弦乐器和竹笛构成的合奏音乐。代表乐种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鼓吹乐,用各类乐器构成的合奏音乐,其中吹管乐器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乐种有河北吹歌、山东鼓吹、辽南鼓吹、山西八大套等;吹打乐,用各类乐器构成的合奏音乐,其中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乐种有十番锣鼓、潮州大锣鼓等;打击乐,只用打击乐器构成的合奏音乐。如土家族打镏子、花鼓灯锣鼓、吹打乐合奏中的打击乐段落等。 

3、乐种介绍

(1)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属于丝竹合奏乐。该乐种主要流行于上海、江苏南部和浙江西部一带。根记载,1911年在上海成立的“文明雅集”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江南丝竹集社组织。以后又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等。江南丝竹乐的演奏组织分“丝竹班”和“清客串”两种。丝竹班是专业性质的演奏团体,演奏是要获取报酬的;而清客串是自娱性组织,演奏是为了自娱自乐。

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最少包含,即二胡和笛子,一般可三至五人,多者达十人左右。所用主要乐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子、箫、笙、及鼓、板等小件打击乐器。江南丝竹音乐风格轻快、活泼,具有江南水乡山清水秀之风貌,体现了江南人民乐观、悠闲的性格。著名乐曲有八大名曲,它们是《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

(2)河北吹歌

河北吹歌又叫冀中管乐,属于鼓吹乐种。该乐种主要流传在河北中部地区,而与此相类似的合奏乐种还有山西鼓吹乐、山东鼓吹乐、辽宁鼓吹乐等。河北吹歌的形成年代不详,但从各地所使用的乐谱来看,至少有百年历史以上。在种类上,河北吹歌有僧、道宗教乐班和民间乐班两类,民间称此为“音乐会”。演奏以管子为主奏乐器,配合以笙、笛及打击乐器,素有“笙管乐”之称。这些乐班一般不在喜事场合演奏,而主要用于白事和庙会等场合,伴随民间信仰的祭拜仪式活动。

河北吹歌在乐队编制上分“北乐会”和“南乐会”之分。北乐会较古老,音乐风格古朴,多演奏大型套曲,演奏以单管为主,另配有笙、笛等乐器,其中以廊坊地区的“屈家营音乐会”最有代表性;南乐会是在北乐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风格热烈、欢快,演奏用多管,乐曲也以小型曲为主。南乐会著名的乐队有以王成奎为代表的定县子位村吹歌会。另外南乐会还出现了一位著名的管子演奏家杨元亨。50年代,他曾受聘于中央音乐学院。北乐会的著名曲目有《普庵咒》、《昼锦堂》;南乐会的著名曲目有《放驴》、《脱布衫》。

(3)十番锣鼓

十番锣鼓也称为“十番”、“十样景”、“十不闲”等,是流传在江苏南部苏州、无锡一带的民间合奏乐种。根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和张岱《陶庵梦忆》中的记载,十番锣鼓作为一个乐种在明代已经在当地流传了。十番锣鼓的演奏组织称为“堂名”,为业余性质的自娱组织,或被富人豢养的“乐会”,并有会名,如“万和堂”、“春和堂”等。

十番锣鼓所使用的乐器除了各种旋律乐器外,还使用多种打击乐器。不同的乐器组合便构成了不同的乐队种类。其中按照大件和小件打击乐器的不同可构成“粗”与“细”两种形式。粗锣鼓用同鼓、板鼓、大锣、喜锣、七钹等乐器,而细锣鼓用小钹、中锣、春锣、汤锣等乐器。每一种乐器发一种音色,每一种音色用一个汉字来表示,所以,十番锣鼓在记谱上共用数十个谱字(用汉字来代表),而其中有五个最重要的,这五个是“七”,代表七钹的演奏;“内”,代表内锣的演奏;“同”,代表同鼓的演奏;“王”,代表大锣或中锣的演奏;“扎”,代表板鼓的演奏。

目前所收集到的十番锣鼓乐曲有十余首。其中有些是旋律音乐与打击音乐所组成的套曲,如《下西风》、《万花灯》、《大红袍》、《香袋》等;有些是纯的打击乐合奏曲,如《十八六四二》、《清拔锣鼓》等。这些乐曲在音乐上的最典型的特点是“数列化的节奏结构”。所谓数列化节奏型(或称数列节奏型)就是根据打击乐器的击数和一定的节拍长度所形成的四种节奏形态,它们的基本形态是:

数列节奏型1q 1/4拍)

数列节奏型3 e  e  q   2/4拍)

数列节奏型5 e  e  e  e  e   q   3/4拍)

数列节奏型7 e  e  e  e  e  e  q   4/4拍)

十番锣鼓的所有乐曲就是用这四种节奏形态构成的。这种结构展示了两种特性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其结构具有某种规律性或能在数列化节奏型的组织上得到一些规则的数关系;另一种是其结构无规律性或在数列化节奏型的组织上不能找到规则的数关系。第一种类型主要在大四段和其它一些曲牌,如《鱼合八》、《七段》、《螺丝结顶》和另外一些数列化的段落中得到体现;第二种类型则体现在《急急风》、《求头》和另外的一些曲牌中。 

 

二、乐曲欣赏

《中花六板》: 

对照乐谱:

江南丝竹乐曲。乐曲以流传在我国南北各地的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为基础进行扩充、加花和变奏,形成了一支风格独特、优美动听的乐曲。

在江南丝竹音乐中,以一支曲牌为母体,应用板式变化手法对其进行变化,派生出多首乐曲(或派生出一首大型套曲)是该乐种旋律展开常用的手法。其中最常用的母体就是《老六板》,由它演变出来的乐曲有《老六板》、《花六板》、《慢六板》、《中六板》和《快六板》,统称《五代同堂》。其中的《花六板》就是《中花六板》,可见该乐曲是《五代同堂》套曲中的一首,可单独演奏。《中花六板》为一板三眼形式,速度中庸,旋律中在骨干音的基础上,进行了加花变化,使其具有抒情、典雅之风格,富于江南丝竹乐曲轻快流畅的特点。乐曲在加花上的特点是把原《老六板》的旋律进行扩充,一拍扩充为四拍,但骨干音均保留在强拍和次强拍的位置。在旋律的五声性级进的基础上加入些跳进音程,并使用装饰音,使旋律轻松、流畅,色彩性强。 

《放驴》: 

对照乐谱:

冀中管乐曲。乐曲以管子为主奏乐器,表现了冀中人民的生活风俗和喜庆节日时的“跑驴”风俗与欢快景象。

《放驴》在民间演奏的版本很多,一般常见的是三段体版本。第一段为慢板,第二、三两段为快板。乐曲可只演奏第一、二两段,称为“小放驴”。

乐曲的第一段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特点,性格豪爽奔放,歌唱性强,感情炽热,具有地秧歌的节奏律动感。乐曲一开始是一个长音,表现出一种诙谐、泼辣的跑驴的特殊情景。主题旋律主要用管子与乐队的对仗形式,特别是乐队锣鼓的应用,使旋律对仗的特点表现的更为鲜明突出,乐句的对仗与反复,同民间歌舞跑驴的舞姿相吻合。

第二段快板,是乐曲的展开部分,主要应用民间鼓吹乐围绕中心音自由延伸展开的手法,俗称“穗子”。这一部分旋律的特点一般有拖腔式与快板式两种类型。拖腔式的旋律进行有如戏曲唱腔中的紧打慢唱,节奏舒展,旋律变化游动比较自由,具有很大的即兴性。快板式的旋律进行,一般节拍为流水板或原板,乐句结构对称,比较规整,管子与乐队常互相呼应,情绪比较热烈。 

第三段旋律的结构特点是应用民间“金橄榄”型的手法,即在快速进行中,使旋律有规律的增减,而使乐曲获得一定的展开。当旋律结构有规律的递增时,其特点是展开性的拉;当旋律有规律的递减时,其特点是收束性的。全段旋律结构图示呈橄榄型。

乐曲尾声以流水板的形式,应用叠句和压缩的手法,使乐曲再一的起伏。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