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录

| 旧网首页 | 新网首页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说唱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  张鸿懿 教授

 

 

第十四讲 道情和河南坠子

 

一、道情

道情是与中国自己民族的宗教—道教有关的说唱品种。宗教常常通过讲唱来宣扬教义,中国的佛教道教都是这样。按元代燕南芝庵所作《唱论》中讲:“三教所唱,各有所尚,道家唱情,僧家唱性,儒家唱礼。”因道家尚唱情所以称道士所唱者为“道情”吧。真正叙述道教故事的道情到明代才开始盛行。如讲唱韩湘子的道情故事《雪拥蓝关》,讲得是韩湘子之叔韩愈,因为拥护儒教反对外来的佛教,而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他在放逐的长途跋涉中赋诗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道情故事将此敷衍为:韩愈单骑行至蓝关,正值严冬,风雪交加,道路拥塞,马不能前。这时已修道成仙的韩湘子出现,将韩愈度去,超生仙界。另外一道情名篇《庄子叹骷髅》,叙述庄子在荒郊见一骷髅,发了怜悯之心将其救活,骷髅原名武贵,复生后反遭人诬陷,并无生趣,庄子又用法术使其恢复原形。此篇为明末清初丁耀元在《续金瓶梅》第四十六回中所描写的,録道士说唱的道情。明末还有刊本《庄子叹骷髅南北词曲》,此曲后广行民间,甚至衍生为民间器乐曲。

清代道情更为兴盛,有些不得志的文人也拟作道情,抒发自己遁世避俗的愿望。如明末清初曾组织抗清斗争的王夫之(又名王船山)晚年就曾作过《愚鼓词》二十七首(即渔鼓词),自言“晓风残月,一板一槌,亦自使逍遥自在。”清代曾作《乐府传声》的徐大椿,也作过《洄溪道情》,自序说“半为警世之谈,半为闲游之乐。”最有影响的文人道情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著名文人郑板桥的道情。

因为道情演唱时都自击渔鼓、简板,所以这类曲种有的称道情,有的称渔鼓。称道情的如:山西晋南道情、内蒙道情、江西道情、浙江道情、义乌道情、金华道情、青海道情、宁夏道情、陇东道情等。称渔鼓的如:河南渔鼓坠、湖南湘西渔鼓、山东渔鼓、湖北渔鼓、广西渔鼓、桂林渔鼓、四川竹琴等。道情还发展成了戏曲,成为道情剧,如山西晋北道情剧、晋西道情剧、陕北道情剧以及皮影戏如商洛道情、关中道情等等。有人作过调查,认为全国流传着九十种道情,其中作为单曲流行的四种,作为说唱曲种七十种,戏曲剧种十三种,皮影戏三种。遍及全国二十个省,可谓一个庞大兴旺的家族了。     

二、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是道情与民间曲种合流产生的曲种,有着不同于—般道情曲种发展的规律。

河南坠子形成之初,曲调比较简单,后来不断吸收各种民间音调而得到发展。坠子开始只有男艺人,后来有了女艺人。如著名艺人乔清秀原来是唱梨花大鼓的,她巧妙地将梨花大鼓和河南地方小曲糅合在坠子里。还有刘银风等艺人引入了马头调,李瑞臣等引入河南梆子。由于河南坠子能兼收并蓄,使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较成熟的曲种,并流传到外省,成为北方地区主要说唱音乐曲种之一。

河南坠子由于发展变化的幅度很大,与原来的道情形式已相去甚远,后来进入北京、天津等大城市采用子弟书十唱词,使之成为与诸种大鼓相似的鼓书类曲种。

坠子演出时,在开唱前常有“闹台”,即所有的伴奏乐器一齐演奏的器乐曲,气氛热烈活泼。“闹台”是独立的器乐曲,相当于戏曲的开台锣鼓,以吸引观众。闹台以后先拉大过板后拉小过板然后接唱。

河南坠子演唱时演员手执檀木简板击节,伴奏乐器以坠琴为主,坠琴在民族乐器中是很独特的,它以桐木板为面,有两根弦用马尾拉奏,奏起来有嗡嗡的声音。坠琴能灵活地上下滑奏,它的发音明暗兼备,富于变化,能模仿人声,坠琴还常在唱句之后重复演奏后半句曲调,艺人称为“坠字”,这一手法形成了河南坠子特殊的风格。河南坠子的伴奏除坠琴外还有四胡、铙钹、脚蹬梆等。

河南坠子有按其形成及流行地区不同而分为东路、北路等,还有以著名艺人为代表的坠子的流派,这些流派发展得更高。主要有乔清秀、乔利元的乔派,董桂枝的董派和程玉兰的程派,这三派在当时有“坠子三老”之称。  

河南坠子的唱腔

(1)起腔、平腔、落腔

这是河南坠子的基本腔,各自有特定的结构功能

(2)快扎板

一般用在唱段最后,又称为收板,速度越唱越快,常由一板一眼变为有板无眼,曲调简化到近于朗诵,以节奏速度的变化推向唱段的高潮结束。

(3)含韵

河南坠子除以上两种基本唱腔外的一种比较重要的腔,叫含韵。含韵是悲腔,属有特定表现功能的唱句,用在悲叹哀伤的地方,也有人称它为叹韵。含韵一般只有两句,后面有长拖腔。如《俞伯牙摔琴》中的含韵。 

河南坠子唱腔是以念诵性的平腔为基础的,由速度节拍变化形成平腔到快札板的不同板别,使河南坠子的音乐具有板式变化因素,但未形成成熟的板式变化体结构。河南坠子唱腔还有一些具有特殊表现功能的唱句。河南坠子音乐在结构上板式变化虽不如有些大鼓类典型,但由于它吸收多种民间音乐形式,唱腔表现力丰富,流派发展成熟,所以也属于较成熟的鼓书类曲种。

 

三、《板桥道情》和河南坠子《俞伯牙摔琴》赏析

板桥道情

郑板桥名郑鵾,江苏兴化人。他仕途不顺,一生坎坷,然而他的诗、书、画有“三绝之称”。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的品格也在民间享有盛誉。他曾自著道情十首,至今还在民间广为传唱。这十首道情皆用[耍孩儿]曲调,曲词前有诗句和散白。写道:

枫叶芦花并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

劝君更尽一杯酒,昨日少年今白头。

自家板桥道人是也。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间,教歌度曲。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唤醒痴聋,消除烦恼。每到山青水绿之处,聊以自遣自歌;若遇争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这也是风流事业,措大生涯,不免将来请教诸公,以当一笑。

[耍孩儿]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回头月上东山。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

依次十段唱完,尾声道:

风流家世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板桥道情读来朗朗上口,唱来悦耳动听,一派飘逸潇洒,超然世外之情,深得人们喜爱。后世有些曲种中还把板桥道情作为专用曲牌。   

音响 

河南坠子《俞伯牙摔琴》

《俞伯牙摔琴》是河南坠子董派的代表性唱段。董派唱腔比较质朴,曲调比较平直简单。董桂枝本人虽为女性演员,但嗓音宽厚,善抒悲壮之情。她继承了河南坠子的悲调,常使用“大含韵”的哭腔,运腔感情真切,能引入落泪。

《俞伯牙摔琴》中除开头用了起腔外,中间部分主要是平腔,具有典型的叙事风格。在第二段结束处,一般用落腔的部位用了“大含韵”,生动地表现出俞伯牙得知钟子期的去世时悲痛欲绝的哭泣。    

音响 

附曲谱  

第十四讲掌握要点:

道情与说唱音乐的关系;河南坠子的形;河南坠子的唱腔特点。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