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录

| 旧网首页 | 新网首页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说唱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  张鸿懿 教授

 

 

第十五讲  京韵大鼓 

 

一、京韵大鼓简介

京韵大鼓过去又叫“京音大鼓”,是我国北方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   

京韵大鼓的前身是木板大鼓。清朝末年,木板大鼓随着破产农民流入沧县、保定又进入天津、北京等城市。天津、北京的人认为以河北乡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有怯味,就贬称其为“怯大鼓”。这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怯大鼓艺人,如胡十、宋五、霍明亮、他们在大鼓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演唱风格各有擅长。

胡十、宋五、霍明亮以后形成了以刘宝全、白云鹏、张晓轩为代表的三个主要流派,其中刘宝全的一派最为突出,他把怯大鼓的河北方言改为京音,形成了今天的京韵大鼓,刘宝全在艺术上最活跃的时期是京韵大鼓的全盛时期。

时至今日,京韵大鼓仍活跃在曲坛上的流派,除刘宝全的刘派、白云鹏的白派以外,最流行的还有骆玉笙的骆派大鼓艺术。 

京韵大鼓的唱腔

京韵大鼓是鼓书类曲种中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曲种。它的唱腔具有板式变化,板式种类不多,基本上只有慢板和紧板两种。

慢板为“一板三眼”的板式,速度较慢,变化较多,一般是“眼起板落”,以起中眼和末眼者居多,最后一字常落于板。慢板便于行腔,因而旋律丰富,能表达多种感情,适于抒情、叙事、介绍人物等,是京韵大鼓中占篇幅最多的板式。慢板中运用的腔调很多,常用的有平腔、挑腔、落腔、拉腔、甩腔、长腔等。

紧板艺人也称之为“上板”。是一种有板无眼的板式,其速度较快,多用来表现紧张激动的情绪,突出故事的高潮。

京韵大鼓叙述故事的段子,一般唱四、五番慢板(其中第一番慢板唱词为八句或六句,称“诗篇”,后几番进入叙述故事称“正文”)后,接紧板段落将故事推向高潮,最后转两句慢板结束。  

 

二、京韵大鼓《剑阁闻铃》赏析

《剑阁闻铃》唱段讲述的是唐玄宗风流轶事中的悲剧篇章。唐玄宗是个半明半昏的皇帝。他在位的后期愈发骄奢淫逸,沉迷酒色,致使奸佞当道,藩镇谋反。安史兴兵一举大破潼关,玄宗仓皇逃出长安,行至马嵬坡(今陕西兴平)时,随行士兵哗变;先杀了杨国忠又迫使玄宗将他百般宠爱的杨贵妃赐死。众怒平息后玄宗才被士兵护送西行。途经蜀中剑阁(即四川剑门关)时,正值寒秋霪雨霏霏,夜雨闻铃,致使离乱中的唐明皇思念爱妃,痛啜不已,遂有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名句:“夜雨闻铃断肠声”。京韵大鼓《剑阁闻铃》即取此意而作。   

这篇鼓词原为清音子弟书唱词,作者一说是韩小窗,一说是喜小峰。它的演唱者著名京韵大鼓演员骆玉笙(艺名小彩舞),久居书坛60余年。她创造的“骆派”大鼓是继京韵大鼓鼎盛时期之后最重要的流派。《剑阁闻铃》创腔于40年代,是标志骆派形成的代表作。

《剑阁闻铃》在音乐上采用典型的传统京韵大鼓唱腔结构。全篇可分五个段落。各段的内容可用“评”、“叙”、“悲”、“悔”、“痛”这五个字来概括。

“评”,全篇的开头段,共八句,是艺人称作“诗篇”的慢板段落,以说书人的身份评点故事。檀板轻击,鼓声沉沉,和着丝弦的幽雅乐声引出唱腔:“马嵬坡下草青青,今日犹存妃子陵……”。这里挑腔、落腔、平腔、拉腔和甩腔的运用,完全按照传统京韵大鼓的程式。最后四句“万里西行君请去,何劳雨夜叹闻铃。杨贵妃梨花树下香魂散,陈元礼带领着军卒保驾行”。演员演唱时全然不动声色,以超然物外的第三者姿态对事件加以评述,运腔上吸收了少白派悲切苍凉、低回委婉的风格,定下了全篇的音乐基调。

 “叙”,此段进入具体叙述,仍用第三人称,唱腔以平腔为主。平腔是京韵大鼓的基础唱腔,其他腔调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的。平腔基本上是语言自然声调的升华,字多腔少,似朗诵调,演唱讲求字真意切,清晰自然。“愁漠漠残月晓星初领略,路迢迢涉水登山哪惯经。”西行旅途的艰难,君王的凄楚寂寞,都在这简单的平腔中交待得一清二楚。虽说本段大体上是平腔,但在重点词句上骆玉笙却用了不同的手法着意渲染,造成“平中出奇”的效果。如:“听窗外不住的叮噹噹连连的作响声。”这句用音乐描摹剑阁所闻的铃声,系客观描写,只在“噹”字的行腔中用了顿音,就把唱词的“声态”生动地表现出来了。本段末句又在“叹”宇上用了长大的拖腔。如果说前句是略施笔墨,这句却是浓抹丹青,“这君王一闻此言(哪)长吁短叹,(啊),”旋律在低音区辗转回荡,充分发挥了骆玉笙嗓音在低音区的所长,拖腔长达20余拍,深沉悲切,如泣如诉,唱腔结束后弦子仍以碎音持续,抒发了唱腔的未尽之意。紧接一句旋律又突兀而起,以全曲最高音起唱,与前面的低腔形成鲜明对照,从而突出了这句重点唱词“断肠人听断肠声”。“断肠声”与前面的“铃声”遥相呼应,铃声着意在“形”,断肠声着意在“心”。这前后呼应对比衬托,似尽情抒发悲叹之情的起点,为后段作了必要的铺垫。

 “悲”,此段是唐明皇的悲泣哭诉,唱词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一开始就完全进入人物:“似这般,不作美的铃声,不作美的雨呀,怎当我割不断的相思割不断的情。”这里运用了少白派“引凡音入曲”的手法(凡音即首调唱名的“fa”)。“fa”在唱腔中充分发挥了表情作用,使曲调蒙上了凄凉哀惋的情调,抒发了唐明皇孤独寂寞和对爱妃痛切思念的情感。

最后一句用了甩腔:“空教我流干了眼泪(呃)望断了魂灵。”甩腔的前半句突然转入下属调,使悲切的哭诉似乎变成了撕裂肺腑的呼喊。

“悔”,此段写的是唐明皇对自己的悔恨。“一个儿枕冷衾寒卧红罗帐里,一个儿珠沉玉碎埋黄土堆中”。“悔不该兵权错付卿义子,悔不该国事全凭你从兄。细思量都是奸贼他把国误,真冤枉偏说妃子你倾城。众三军何愁何恨和卿作对,可愧我想保你的残生也是不能……”这一系列紧凑而整齐的排比句,层层叠叠,无尽无休,仿佛君王久积心头的满腔悔恨直泻而出。经过一个短小的过门就进入全曲的高潮——紧板段落。

“痛”,全篇的末段,紧板。写唐明皇痛定思痛。以大篇幅的排比句,加快变紧的节奏,似说似唱的曲调把全曲推向高潮。正当肝肠欲断,珠泪流干,悲痛到了极点的时候,笔锋突然一转:“这君王一夜无眠悲哀到晓,猛听得内宦启奏请驾登程。”音乐上也由紧板转为散起的慢板“尾声”结束全曲。感慨着古往今来,悲欢离合都如过眼烟云,说书人已回到说书场上来了。这种“跳进跳出”的手法,正是说唱艺术的妙笔。   

音响 

附曲谱  

第十五讲掌握要点:

京韵大鼓的形成;京韵大鼓的主要流派和唱腔结构。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