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录

| 回到首页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环球音乐采风(下)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安 平 副教授

 

 

第七讲  北美洲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与音乐

 

1、关于北美洲

  北美洲是北亚美洲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北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端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分。北美洲总面积2422.8万平方公里(不含附近岛屿),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6.2%,为世界第三大洲。人口462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北美洲现有23个独立国家,主要包括格陵兰岛、加拿大和美国。美国以南地区则为南美洲。

北美洲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可耕地多,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高,水力资源蕴藏量占世界总蕴藏量的8.9%,渔场面积占世界渔场总面积的20%

美洲文明的创造者主要是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人种渊源一说认为他们均属于亚洲蒙古利亚人种。大约在距今45万年前,亚洲西伯利亚一带的部分蒙古利亚游猎部落,多批次地通过当时白令海峡之间的陆桥进入美洲,成为美洲最早的居民,爱斯基摩人迁入美洲的时间较晚,大约在45千年前,他们主要居住在美洲的北端。于印地安人相比,爱斯基摩人在体质特征上更接近中国人。(现时的印第安人有些特征自有其特点:鹰钩鼻,眼睛也不像亚洲人那样由于眼皮带褶、眼睑边缘肉质过度发育而呈两头尖的细缝状。此外,印第安人是唯一只有O型血型的人群,而其他族人则有OABAB型,比例分配变化极大。)

 

2、关于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生活在北美洲地区,又叫“爱斯基摩”人,这一个词来源于生活在北美洲南部的阿尔冈昆人的语言(北美印第安人的一类语言),意思是“吃生肉的人” 。北美洲和格林兰岛的爱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等现在通常被统称为因纽特人。因纽特一词是“因鲁克(inuk)”的复数,意思是爱斯基摩语言的“人类”。因纽特人生活在从西伯利亚东北部的Chukotsk半岛,穿过阿拉斯加(可能是他们的原居地)和加拿大北部到格林兰东部的宽阔的地域。他们以捕鱼和狩猎为生,发展了他们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和文化。
  因纽特人在海岸边安家落户,主要靠猎捕海生哺乳动物(主要是海象,独角鲸和各类鲸)和陆地哺乳动物为食(鸭子,加拿大驯鹿,白熊,麝牛,极地狐和北极象)。捕猎的方法有很多种,虽然步枪取代了传统武器,但鱼叉还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工具。因纽特人也从事渔业。主要捕食海鱼(鲨,鳕鱼,庸鱼菜,肉色像鲑鱼的鳟鱼和红鲑鱼)。一些地方化的种族也捕捉淡水鱼。

捕鱼活动一般是在大浮冰上,更多时候在浮冰下进行,不同的种族用不同捕鱼工具,捕不同类型的鱼:钓鱼钩,鱼网,捕鱼篓,鱼叉。因纽特人在北极地区短暂的夏天也从事采摘业,但他们的食谱中还是主要以肉食为主,这种生活环境中,他们主要依靠海豹和加拿大驯鹿生存。那些动物的皮毛还为因纽特人提供了抵御严寒的衣服。

传统的是雪砖垒成的圆屋顶的房屋-雪屋是因纽特人的典型住所,然而,雪屋这个词不仅仅指这种雪砖房屋,而是指各种居住形式,这要依季节而变化:夏天,因纽特人住在兽皮搭成的帐篷里;冬天则住在雪屋,石头屋或泥土块屋子里。
  游牧生活也起源于迁移形式,后来发明了狗拉雪橇-美洲印第安人也用这种工具,和海豹皮小艇。和独木舟不同的海豹皮小艇通常是一人操纵的小船,用双短桨划动,加上窄窄的船体,使海豹皮小艇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冰上活动起来都十分灵活。
  在新魁北克UNGAVA海湾,海豹皮小艇最显神通,然而,在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中,游牧生活方式已经消失,雪地摩托代替了雪橇,营房代替了保留地。

居住在加拿大北部的爱斯基摩人,至今还流行着“抢亲”的古老习俗。爱斯基摩人注重诚挚的感情,不讲究结婚的形式。一对男女青年产生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男方给女方家盖一幢房子或者送给女方一套能够御寒的衣服,女方家庭成员住进房子或者女方穿上衣服,就算确定了相互间的婚姻关系。

爱斯基摩人的婚礼日期多选在隆冬季节举行,因为此时大雪封门,无法外出捕鱼或打猎。举行婚礼的那天,男子偷偷隐藏在女方家附近,一旦有机会,便将姑娘“抢走”。姑娘自然知道小伙子在门外挨冻,为了考验他是否忠诚,故意深居内室,让他难于“抢”到手。聪明的小伙子,总是用计谋将姑娘引出家门,达到“抢”人的目的。如果婚礼选在夏天,小伙子可以钻进女家,扯着姑娘往外跑,姑娘佯装不从,家人视而不见,最后姑娘的喊叫声慢慢消失在远方。

爱斯基摩人共有100000人口,无论如何,现代文明逐渐地,侵蚀因纽特人,现在几乎没有人居住在传统的圆顶房间里了。同样也很少有人一直保持着用狗拉雪橇去打猎。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许多过去的传统因纽特人文化被丢失,所有的这一切,只有在博物馆的橱窗里和研究人员的收藏中被见到。幸运的是这种衰退的现象对于着为文化基础的语言的影响还不大,这种在语言上与欧洲接触种相当轻微的影响意味着因纽特人的歌曲传统得到了相当好的保护。

 

3、关于因纽特人的音乐

因纽特人传统音乐的特点通过极其有限的作品,主要表现在与萨满[]教和万物有灵论有关的内容和仪式中。虽然歌词可能不同,但是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鼓歌,并且与舞蹈一起表演。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作品由舞者们和歌者们用鼓自我伴奏表演,但是在加拿大和格陵兰岛则由一个人同时表演歌唱、舞蹈和鼓。

因纽特人歌曲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类型是“喉音歌曲”或“呼吸歌曲”。这种风格的歌唱可以从巴芬(Baffin)岛下至哈得孙湾(美国)地区听到。

喉音歌曲形式在巴芬岛叫卡塔迦克(katajak)。由两个女人密切面对面地表演。这种歌曲最早由女人用她们的几乎接触嘴唇演唱,她们相互用对方的嘴唇着为共鸣器,卡塔迦克的独特音质由演唱者的喉门和鼻音以及特别的呼吸技巧而获得。两种不同的音高可以被浊音和清音的声音来区别。两种类型声音都可以在呼气和吸气时发出。因此在这种歌唱的风格中有四种声音的发生法:1)通过呼气产生的浊音;2)通过吸气产生的浊音声音;3)通过呼气产生的清音;2)通过吸气产生的清音;通过这四种方式的组合来创造出变化的主题。

歌词可能有意义,也可能无意义,但是,两种情况都使用诗歌的形式。卡塔迦克以字组为单元构成,反复演唱单一主题。卡塔迦克作品可以由一系列的单元组成,但两个演唱者不必用同样的单元来表演。

大多数的卡塔迦克传统音乐有着简朴的风格,使用无意义的歌词。作品的标题以第一句的第一歌词命名,可以用Anma, Anmama Inha来分类。

即使是同一地区性的作品也有不同,同样的作品也可以用不同的标题,并且以不同的演唱者来表演。同时受方言一致。同样,当几首歌曲连续表演时,标题由开放的歌词提供。这些句子中的许多似乎由遥远时代的意味深长的元音组成,然而这些意义现在已经完全忘却了。少数几句有一些意义或与其他词组的组合意义。但是在今天,卡塔迦克发展成一种包容各式各样的句子的形式,歌词意义模糊,没有可以考证的意义。这好象其他来自遥远北部的人们的歌曲一样,其特点表现为对动物和鸟类的哭喊声的模仿。

标准的卡塔迦克表演程序是:一个独唱进入,经过一个非常简短的间距后另一个声音随后进入。最通常的手法是第二声部对第一声部的模仿,换句话说,即这是一连串主题在两个声部之间保持着一个很小的距离交替重复的一种形式。

对于来自遥远北方的所有人们来说,这种显现他们声乐能力的竞赛式的、自娱式的演唱形式十分普遍,并且多种多样。卡塔迦克风格的作品在1970年代中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进行了系列的收集,有趣的是,这种演唱风格在过去的20年之间,几乎没有改变。这给我们一些暗示,传统文化的复苏伴随着语言。

爱斯基摩人的音乐与他们的生活和宗教信仰有关。音乐中多使用无半音五声音阶。类似于中国的微调式和羽调式音阶。旋律进行音域较窄,多在5度音域之内,节奏节拍以2拍子占多数,鼓的伴奏节奏具有均等性,并且与舞蹈中的身体动作密切相关。

大多数的kstajak歌曲最初都不是建立在西方的音阶的基础上,但是在通过基督教弥撒的工作与欧洲接触后,结果借鉴了西方旋律元素,创作了一些以这些因素为基础的新歌。这样的歌曲,常常可以通过它们的英语标题立即辨认出来。 

除了卡塔迦克风格的歌曲外,因纽特人还有用于娱乐的歌曲,如“.豆子布袋歌”;“猫篮歌”;“捉迷藏歌”;“数数歌”。催眠曲作为一种风俗被演唱。 

曲目欣赏: 

听xs7-01曲:Amma 

听xs7-02曲: Ihan 

听xs7-03曲:Amuma 

听xs7-04曲:游戏歌《妻子,给我一些面包》 

听xs7-05曲: 捉迷藏歌 

听xs7-06曲:数数歌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