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到首页 | 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 |
环球音乐采风(下)
|
||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安 平 副教授 |
||
第10讲
现代舞厅舞“探戈”的摇篮--阿根廷 (拉丁美洲歌舞“探戈”寻根) 探戈这一风靡世界舞厅舞,让多少人为之倾倒。翩翩起舞的舞者们扭动着身躯,高昂着头部,互相欣赏、共享快乐,那交织在一起的四肢,灵活多变的舞步令人眼花缭乱;那充着满华丽浪漫而又煽情动感的音乐,时而欢乐、激昂,时而忧愁深沉,演绎着人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令听者不饮亦醉。 听xs10—1曲:《Y
No Puedo Olvidarte》 (演唱:Maria Grana) 曾几何时,探戈几乎已成为阿根廷以及阿根廷音乐的代名词。然而它与阿根廷社会以及人民生活的关系何在?它与阿根廷音乐的渊源何在? 一、探戈与社会以及人民生活的关系 1816年,阿根廷结束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此时大批的移民抱着对新生活的渴望,背井离乡,从欧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涌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另外乡村土著居民也纷纷进入城市。然而,阿根廷的独立并未给国家带来安定。贫民得不到土地,找不到工作,而那些被称做"陌生大陆上的陌生人"("strangers
in a strange land")的移民,也被深深的、无根的漂泊感和对故土的思念、失望的情绪笼罩着。他们沉沦在平民区的酒馆和舞厅中,借着酒精和舞蹈把忧愁淹没在内心深处,用音乐和歌声来慰藉彼此的心灵。探戈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有一曲探戈这样唱道:
“我和我的小六角风琴,
伴着注定的贫困一起长大。
多少次,我们欢乐地笑,
多少次,我们悲伤地流泪。
奏起它,就像是与老朋友谈心,
当小六角风琴应和我的时候,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生活还是那么艰辛。
是的,我的兄弟,
生活还是一如既往。
我身无分文,我的小六角风琴,
我们相伴走天涯”。 早期的探戈被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上流社会看成是下贱的歌舞和代表罪恶的音乐。它倍遭迫害,乃至被以法律的形式禁止演奏和欣赏。在酒吧和舞厅里,由于移民男子的舞伴多为风尘女子,她们往往和男子相处片刻后便离去,所以早期的探戈被视为争夺女性而展开的决斗,舞蹈常以一种情敌已被杀死的象征造型动作来结束,伴随它的音乐则是最后两拍干净利索、刚劲有力和弦。 20世纪初,探戈传到了欧洲,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传到巴黎之后,便在上流社会中流传起来。从这种新歌舞中洋溢出的热情与浪漫,孤独与伤感深深地感染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市井庶民的整个欧洲。当时,著名演员卡洛斯-加德尔(Carlos-
Gardel)在电影中的大段探戈歌舞,以其绝妙的舞姿风靡全球。随后,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探戈表演家、作曲家和演唱家,伴随着小六角琴的旋律,诉说着阿根廷人民的心声,他们表达生活的艰辛,诅咒战争、祈盼上帝拯救灵魂,赞美爱情等。 听xs10—02曲:Buenos
Aires (卡洛斯-加德尔1930年4月1日的录音) 现代探戈,经过在阿根廷大陆和欧洲上流社会的洗礼,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探戈音乐舞蹈形式。在阿根廷随处可见,专业的探戈表演艺术家成千上万,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专门的探戈俱乐部,各国的舞厅和酒吧里常常传出探戈的曲调。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到了夜晚,酒店里就挤满了喝酒和跳舞的人们,到处弥漫着探戈那深入人心的忧郁情调。还有很多探戈表演的场所和节目专为游客所设。比如白房子(CASABLANCA),五十美元的门票,游客可以一边喝酒,一边欣赏一晚名流艺术家的表演。 二、阿根廷音乐的渊源 探戈的起源说法不一,有非洲起源说、西班牙起源说、古巴起源说和阿根廷起源说。 1、非洲起源说:
殖民时期阿根廷、乌拉圭的黑人奴隶称他们的乐器、舞蹈为探戈,尤其是指乌拉圭蒙特维的亚狂欢节的黑人化装人群为探戈(或坎东贝)。
2、西班牙起源说:
起源于西班牙的民间舞蹈,后来被移民带到阿根廷,并与当地的米隆加(Milonga)舞相融合,演变成了探戈。 3、古巴起源说: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探戈来自古巴的“哈巴涅拉”,哈巴涅拉的特点是始终采用摇摆的节奏“2/4”,这是阿根廷探戈的基本节拍程式。典型节奏型为:
(谱例1)
4、根廷起源说:该起源说认为,大约在1880年,由一种在布宜诺斯艾利斯 土著居民高乔人(Caucho)中流行的舞蹈——米隆加(MILONGA)舞演变而来。米隆加的节奏型与探戈的节奏型也十分接近。 听xs10—04曲:Soy
Una Fiera, Milonga (卡洛斯1926年12月16日的录音)
以上四种起源说都有一定的根据,但很难确定哪一种更加确切。无论探戈起源于何地,探戈本身含有欧洲、美洲、非洲等多种音乐文化因素则是可以肯定的。 三、探戈音乐的特点: 1、旋律: 动机乐句的下行级进模进与半音进行、大跳进行、弗里几亚旋律进行以及三连音相结合的情况在探戈音乐中较为多见。旋律环绕连绵,低调、悲哀。情绪动荡不安、跌宕起伏。 听xs10—05曲:《小伙伴》《La
cumparsita》
2、节奏 探戈音乐的典型节奏型,是附点及切分相结合的哈巴涅拉节奏型,它有一种内在的动力(见谱例1)。另一种典型的探戈节奏是顿挫、坚定的舞步节奏。 3、调式与和声
在调式上,一般以小调式为主,段与段之间往往采用主调的同名、关系大小调或是属调,早期探戈的和声通常是比较简单的Ⅰ、Ⅳ、Ⅴ主和弦进行,现代探戈的和声进行复杂而富于变化,使用大量的副和弦与变和弦。 4、乐器与乐队组合 早期的探戈乐队的乐器组合比较自由通常由长笛、小提琴、竖琴或长笛、提琴、吉他组成。到20世纪初又形成了钢琴、小提琴(或低音提琴)和小六角风琴的组合。现代探戈则常常加上弦乐队或管乐队。小六角风琴(bandoneon)是一种按纽式手风琴,通过簧片的振动而发音。它是探戈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主要担任旋律声部的演奏。它那暗哑的音色与探戈忧郁的情调贴切吻合。其收放自如的风箱运用不仅有利于乐曲强弱变化控制,音乐表现力扩展、情感的宣泄,同时,它那特殊的音色以及簧片振动发出略为颤抖、深深的、具有浓重气息感的声音,能够勾起人们强烈的怀乡之情,令人心醉。 听xs10—07曲:《Concierto
Del Angel-Milonga Del Angel》 (小六角风琴演奏:Per Arne Glorvigen) 四、
探戈音乐家 阿根廷探戈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是卡洛斯-加德尔(Carlos
Gardel)他不仅是著名演员,还是极富声名的探戈演唱家、作曲家。他被誉为“探戈之父”、“抒情歌王”、“人民的歌手”,是探戈时代人人崇拜的偶像。 卡洛斯-加德尔1887年出生于法国,2岁随父母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从小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自幼谋生,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探戈音乐家。他通过电影用歌声表达了当时人们的迷茫、孤独和对爱情及美好生活的渴望。他发展了探戈的歌曲形式。他的演唱风格淳朴、自然,情感表达真挚。他那低哑的音色和“嗓子里含着泪水”的激情演唱,把探戈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1935年6月这位“探戈之王”不辛因飞机失事而丧生,举行葬礼时,有8万市民为他送葬。
被称为阿根廷探戈音乐教父的皮耶佐拉(Astor
Piazzolla)则是使探戈登上大雅之堂的音乐家。皮耶佐拉出生于1921年3月11日。他9岁开始学习小六角风琴,一直钟情于小六角风琴的演奏,从小立志将探戈发扬光大。他曾随二十世纪钢琴巨匠兼浪漫派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学习钢琴演奏。他成长于纽约,思乡的情感与日俱增,1937年回到阿根廷,开始在探戈乐队中演奏,希望将这探戈音乐高雅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在1972年终于正式踏上了号称世界三大歌剧院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科隆歌剧院演出。他的音乐充满了阿根廷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感动了阿根廷,也感染了世界。 另外,阿根廷还有一大批探戈音乐家,是他们把那种在特殊社会背景影响下所产生的移民文化寄予探戈之中。使探戈走向世界。
|
||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