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录

| 回到首页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环球音乐采风(下)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安 平 副教授

 

 

第十二讲  桑巴的故乡——巴西

(巴西——非洲民间音乐掠影)

 

1、巴西概况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 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界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东濒大西洋。面积为851万多平方公里,几乎占了南美洲的一半,是世界第五大国。15004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抵达巴西。16世纪30年代葡派远征军在巴西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总督。182297日巴西宣布独立,建立巴西帝国。18891115日推翻帝制成立共和国。1964年军人政变上台。19853月军政府还政于民。19891115日,巴西举行了近30年来第一次全民直接选举,费尔南多-科洛尔当选总统。

巴西的北部是低洼的亚马逊平原,中南部是高原。目前,巴西人口已超过1亿5千万,由原住民印第安人、欧洲人(主要是葡萄牙人)非洲人以及各种混血人组成。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大多数巴西人信仰天主教,来自西非尼日利亚和贝宁的约鲁巴(Yoruba)族的宗教“康东布雷”(Candomble)教以及分支“乌姆邦达”(Umbanda)教派、马孔巴{Macumba}教派,也遍布全国。

2、巴西民间音乐概况

巴西的民间音乐主要源自于三方面, 其一是卢索(葡萄牙)-----西班牙(LusoHispanic)民间音乐,如伊比利亚半岛的民间多声部音乐、音乐形式romance, desafiomodinha maxixe以及葡萄牙的旋律以及卢索一西班牙弦乐器等。其二主要是来自非洲三种部族:即苏丹(Sudanese)语系的约鲁巴(Yorubas)族、达荷美(Dahomeans)族和阿散蒂(Ashanti)族;穆斯林的豪萨(Hausas)族、塔巴Tapas}族、曼丁哥(Mandingos)族和富拉(Fulahs)族;班图(Bantu)语系的安哥拉(Angola)、莫桑比克(Mozambique),一般认为大部分巴西——非洲民间音乐源自班图系黑人,而在宗教音乐中约鲁巴{Yoruba}人和芳(Fon)人的影响更为明显。如五声音阶、降低7音的自然大调音阶、无7级音的六声音阶,以及非洲的节奏特征上,如2拍与3拍同时进行的海米奥拉(hemiola)节奏、非洲的乐器和应答式的唱法等。其三是土著印第安人的音乐。因此,巴西的民间音乐具有混合性特征,如印第安与葡萄牙、印第安与西班牙、印第安与非洲黑人、葡萄牙与非洲黑人、西班牙与非洲黑人的混合等。 

听xs12-01Yele CongoAra Ketu—CD20436-01 

 

3、巴西音乐简介

巴西是歌舞之乡,有众多的歌舞,如巴吐克(batuque)和桑巴(samba)、洪戈(jongo)、科科(coco)、巴伊奥(baiao)以及以前的伦都(lundu)和沙拉姆贝盖(Sarambeque)等。其中桑巴更是家喻户晓,它几乎是巴西黑人的音乐于舞蹈的代名词。

a、桑巴(Samba

Samba一词, 来自于西非bantusemba,其意为“祈祷, 通灵,”或“埋怨, 哀嚎”等. 桑巴最早产生于巴伊亚的萨尔瓦多市老城区黑人宗教仪式中的一种由鼓声和掌声伴奏的巴吐克(batuque)舞,这种舞蹈与葡萄牙移民的歌曲相融合从而形成早期的桑巴。直到20世纪20年代桑巴才在里约热内卢正式被用来形容一种舞蹈。 

听xs12-02What is it That a Baianas’ Got?Dorival Caymmi 作曲 1939—CD20454-18  

桑巴的舞蹈特点是舞步的速度极快,舞者双脚快速跳动,摆动双臂,全身上下作波浪般抖动,十分引人入胜。Samba结构大致是A-BA-B-A歌舞形式.

    在中南部地区的民间桑巴有桑巴一伦可(sambalenco)桑巴.德.罗达(samba de roda)、桑巴、刚比涅罗(samba cambineiro)。桑巴一伦柯的舞蹈模式与巴吐克舞相似,舞者手持头巾或手帕而舞。在舞蹈开始对,两位歌者在小鼓和铃鼓的伴奏下,唱出了平行三度的旋律。这种歌曲长8小节、两拍子、均分节奏、音区为一个人度,曲调有下降的倾向、歌词采用四行诗。

    黑人音乐中所特有的切分节奏主要体现在伴奏中。桑巴.刚比涅罗是圣保罗州的乡村舞蹈,是一种集体舞,除了乐器演奏者(他们也参加舞蹈)外,舞者全部是女性,因此也没有接触舞伴肚脐的动作。这种桑巴的音乐特点是:2拍子、拱形的旋律进行、分节歌形式、重复歌词以适应旋律的长度以及即兴演唱。

在圣保罗州的桑巴.德.罗达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重要性,但在东北区(尤其是巴伊亚州)仍是最盛行的民间舞蹈,这是一种包括独舞者在内的环舞,是纯粹的娱乐性舞蹈。按照传统在舞蹈开始前先由歌者演唱,但现在歌唱已成为舞蹈整体的一个部分,其音乐特点是:4小节或8小节的乐句、重复的音符、均分节奏、伴奏中大量的切分节奏、曲调常结束在3音或属音上。为舞蹈伴奏的乐器有用手演奏的单面鼓阿塔巴盖、铃鼓、牛铃,有时还有吉他。 

听xs12-03Samba de Uma Nota So/SurfbordJoyce作曲Antonio Calos Jobim改编 

听xs12-04Sadness, Rooted on the GroundClara Nunes 作曲  

b、博萨诺瓦(Bossa Nova

“博萨诺瓦”(Bossa Nova)音乐于 20世纪 50年代出现在里约热内卢,最初在中、上阶层中流行,故又被称为新的、中产阶级的桑巴,它不像桑巴那样热烈,音乐的情绪比较冷静,是一种略带感伤、有时高调的音乐。音乐中加入了较复杂的和声,切分音,配器上,加入了钢琴,萨克斯管,电吉他,低音提琴等,明显的受到美国爵士音乐的影响,是桑巴与爵士乐混合的音乐。其重要的音乐家有Antonio Calos Jobim, Joao GilbertoLuis Bonfa 

听xs12-05CorcovadoJoao Gilberto 作曲Antonio Calos Jobim改编 

c、肖罗( choro

肖罗( choro)是1870年产生于里约热内卢的一种街头合奏音乐, 原意为哭泣的意思。使用的乐器有长笛、黑管、长号、低音大号、卡瓦金诺、吉他和少量的敲击乐器和铃鼓,(21-11, 3'49, Pixinguiha, Lamentos),有名的作曲家Heitor Villa-Lobos小的时候也是一位choroe(演奏choro的乐师), choro音乐与他血脉相连, 成名后写下了14首不同组合的choro。肖罗的曲目有很多都是源自欧洲并在节日中表演的舞曲,如波尔卡一肖罗、华尔兹一肖罗等。肖罗乐队常常还为演唱小夜曲的独唱者伴奏。进人20世纪以后,肖罗很快的便进入里约的俱乐部和酒吧,并与巴西的城市舞蹈“马西西”(Maxixe)、巴西探戈和桑巴联系得更加紧密。在20世纪30---40年代,有一些肖罗乐队中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器乐大师精采的即兴演奏。

听xs12-06《Crying LowAbel Ferreira作曲 1946—CD20437-07 

4、巴西民间音乐的一般特性

1、旋律形态:多用拱形的旋律线条、低沉的曲调,短小而对称的乐句以及前后相呼应的段落。其中在乐曲开始时常借助于音程的跳跃以造成张力,然后下行或重复乐句。

2、节奏节拍:伊比利亚半岛的3拍子和复3拍子以及附点音符极为普遍。如386898等。来自巴西一非洲民间音乐的2拍子也十分明显,大量的切分节奏,其中23的海米奥拉的混合节奏十分突出。

3、调式与音阶:巴西民间音乐大多采用七声音阶,也有某些音乐采用无半音的五声音阶。歌曲的音域大多不超过一个八度。很多音乐段落的结尾都采用属音或三音。另外,巴西民间音乐中,还有大量类似吟诵式的歌唱,伊比利亚半岛歌唱格里哥里圣咏也对巴西民间旋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4、结构:多为分节歌,主歌与副歌的交替进行,主歌是独唱者的即兴表演,副歌由合唱队演唱。歌词也多采用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四行诗(quatrain)或十行诗(decilha)结构。

    5、和声:在巴西音乐中,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多声部和平行3度、6度很盛行,其中唱和(resnonsoria)歌曲尤其突出。多声部的音乐类型大多体现在器乐曲中,如肖罗(choro)。

    6、乐器:来自非洲的乐弓在北部和东北部被称作贝林报(berimbau),在南方称作乌鲁关戈(urucungo),巴西的乐弓只有一根弦,用一个称作卡西西(caxixi)的篮筐响器做共鸣器,演奏者用一根木棍敲击发声,共鸣器靠近或离开人体可以改变音色,贝林报主要用于为巴西东北部巴伊亚州的一种武术舞蹈----卡布埃伊拉(capoeira)伴奏。

    巴西主要的弦乐器都来自欧洲、尤其是伊比利亚半岛,其中一种名为比奥拉(Viola)的五对双弦的吉他特别突出,巴西的神话和传说还赋予这种乐器神秘的色彩和魔力。它有五种不同的类型。 这些乐器通常都用于歌曲和舞蹈伴奏,但也常常进行独奏或二重奏。另外卡瓦金诺(cavaquinho、四根金属琴弦,定音为DGB--D,)这一起源于葡萄牙的小型弹拨乐器和西班牙吉他、拉贝加(rabeca)等也很流行。

巴西的体鸣乐器主要源自印第安人和非洲人,其中印第安人的沙球和各种类型的响器,西非阿福西(afoxe)响器(在葫芦外面罩上了用细绳串连的珠子或玛瑙贝,用右手摇奏。)非洲的双牛铃——阿果果(agogo)、单牛铃——甘(gan)、非洲的马林巴木琴、刮器雷柯雷柯(reco——reco)都十分常见。

巴西的膜鸣乐器有类似古巴康加鼓的单面鼓——阿塔巴盖(atabaque),古伊卡(cuica)或布伊达(puita)摩擦鼓和从欧洲传入的铃鼓,小军鼓和大鼓(zabumba),俗称朋博(bombo)等。

气鸣乐器在印第安部落中用得很多,如各种号角、口哨、笛子、排萧等,笛子类乐器有用芦苇做的横笛、鼻笛和狭长的直笛等。欧洲的气鸣乐器从简单的小笛到活塞小号、长号、萨克斯都已在民间音乐中出现,从本世纪20年代城市桑巴舞出现以来,西方的长笛和短笛在城市的流行音乐中成了重要的角色。 

听xs12-07《Volte Para o Seu Lar》Marisa Monte作曲 

听xs12-08《Emotive No1》Helio Delmiro作曲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