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到首页 | 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 |
环球音乐采风(下)
|
||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安 平 副教授 |
||
第十一讲
加勒比海的鼓声(加勒比地区的“美洲--非洲民间音乐”) 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包括西印度群岛的古巴,
海地,
多米尼加,
牙买加,
特里尼达-多巴哥及南美洲北端的委内瑞拉,
哥伦比亚等国。加勒比海是位于南北美洲之间的一片海域,西靠中美洲,东临大西洋。海中的各种大、小岛屿总称为西印度群岛。历史上这里是欧洲人最早登陆美洲的地方,由于欧洲人对当地人的杀戮和白人所带来的疾病,导致大量的原著居民锐减,
欧洲人为了解决大量劳动力的需求,
不断地引进黑奴。加勒比的“美洲--非洲民间音乐”所指正是由黑人奴隶带来的非洲音乐,经过在加勒比海地区长期演变而形成的音乐。加勒比的音乐基本上是非洲音乐与殖民时期欧洲音乐的混合。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非洲的节奏因素和来自欧洲的旋律与诗歌相结合。另外现代爵士、摇滚音乐也对加勒比音乐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加勒比地区最有特色的音乐是:古巴(Cuba)的松(Son)、哈巴涅拉(Habanera)、伦巴(Rumba)、丹松(Danzon)、恰恰恰(Chachaca)、曼波(Mambo)、沙尔萨(Salsa);特立尼达的卡立普索(Calypso)、安的列斯(Antilles)群岛中的马丁尼克(Martinique)和瓜达卢佩(Guadaloupe)岛上的比基内(Biguine);波多黎各(Puerto
Rico)的布雷纳(Plena);多米尼加(Dominican)共和国和海地(Haiti)的梅林盖(Merengue);牙买加(Jamaica)的曼托(Mento)和雷盖(Reggae)以及哥伦比亚的公比亚(Cumbia)等。这些音乐体裁的发展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并与各国自身所特有的历史、文化进程有直接的关系。例如牙买加,由于受到了英国殖民者的压制,与邻近的古巴、特别是与这些岛国中最为“非洲化”的海地相比,其非洲的音乐因素就不太明显。而多米尼加共和国具有民族主义的象征的梅林盖则在二次大战后受到独裁者特鲁希略的鼓励而得到了发展。 1、松(Son)
松是古巴最重要的音乐歌舞体裁,它对整个古巴的舞蹈音乐影响很大,松大约起源18世纪,1920年形成与哈瓦那。其内容是庆祝生日、丰收、婚礼等。 松的结构为一唱众和,独唱即兴演唱主歌,合唱为副歌,称为“蒙杜诺”(montuno)。在低音部保持持续的切分音。节拍为2/4,但重音落在每小节的最后一个8分音符或两个16分音符上。松的歌词内容很丰富,既有描述性,也有讽刺性。既有非洲式的简练,又有西班牙式的细腻。最杰出的代表是伟大的古巴诗人尼可拉斯.纪廉(nicolas
Guillen)。松的舞蹈是由各种地方舞蹈发展而来的,现在已成为古巴最流行的舞蹈。 早期的伴奏乐器是吉他和班都利亚,后来加上了德累斯三弦琴、邦果鼓、沙球、克拉维、马林布拉,松进入城市后,加上了小号(大多数情况下都加上了弱音器),用低音提琴和电倍司代替马林布拉。 听xs11-02曲-《Todo
eso》(Son montuno)
城市里的松最早采用的是称为恰郎加斯.弗兰塞萨斯(charangas
francesas)的法国乐队。由一台钢琴、四把小提琴、二支长笛、一把倍司、帕伊拉斯鼓和克拉维。后来又加上了康加鼓、大提琴。最后电倍司、电风琴、电钢琴、合成器。著名乐队有阿拉贡(Aragon)、里佛赛德(Riverside)、恰普丁(Chapotin)等。 2、伦巴(Rumba)
伦巴这一现代舞厅舞是从古巴的伦巴发展起来的。1886年古巴废除了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约有25万人获得了自由,他们从在乡村来到了城镇,栖身于城镇边缘地区或贫民窟。伦巴实际上是这些地区的一种集体性的歌谣节日活动。人们敲打衣箱、抽屉以及锅瓢碗盏等载歌载舞。 伦巴有三种形式中,其一为“扬布”,已在多年前消亡,今天只有一些专业舞蹈团体可以表演它。其二为“果仑比亚”,常带有哑剧风格,它是通常由一位男舞者表演,他的动作敏捷而激昂,并具有杂技特色。其三为“瓜关果”,这是伦巴中影响最大、最为普及和最重要的一种。歌词大多描述一些时事。歌词主要为十行诗。有时一位歌手会突然插进另一位歌手的演唱中,用相同的歌词进行竞赛或用自己的歌词去支持他。瓜关果的速度比扬布快、比果会比亚慢。 瓜关果舞蹈实际上是一种求爱舞。舞蹈在结束时,男舞者会作出他已经获得女子爱情的姿态,或者相反,女舞者的姿态表示了男子求爱的失败。 听xs11-04曲-《
Africano》(Guaguanco) 3、曼波(Mambo)
曼波最早是一种受到古巴马坦萨省康加--伦巴影响的歌舞,由普雷佐.普拉佐(Prezo
Prazo)于本世纪40年代创造,采用了大乐队进行演出,受到了美国爵士乐、摇摆乐(Swing)的影响,为哈瓦那带来了一种新的、强烈的节奏。 曼波乐队分为铜管乐和敲击乐两大部分,铜管乐组由小号、长号、萨克斯管等组成,担任片段化的乐句演奏,力度变化大,在和声上常采用一些不协和弦以增加刺激效果,气氛十分热烈、激动。其中《第五号曼波》是普拉佐最著名的作品,它的唱片销量高达数百万张。1960年的意大利电影《甜蜜的一生》中曾采用曼波音乐后,将曼被推向了新的高峰,1992年好莱坞的影片《曼波之王》则表现了曼波最后的辉煌。 4、恰恰恰(Chachaca)
恰恰恰是一个拟声语,指的是舞蹈中的跺脚声。它在1950年超过了曼波成为国际性的舞厅舞。它通常采用2/4或4/4拍子,由两部分组成,即蒙社诺(montuno)和科达(coda),并用传统的恰朗嘎乐队(2把小提琴、钢琴、长笛、低音提琴、鼓铃和基罗刮器)伴奏。 听xs11-06曲-《Tea
For Two》(Chachaca) 5、古巴的沙尔萨(Salsa)
沙尔萨的西班牙文原意是调味汁,或转意为火辣、火热的歌舞,这是一个很生动的词,但却没有固定的定义,可以说它几乎包括了各种拉丁节奏和体裁。正如古巴沙尔萨皇后塞莉阿.克鲁兹(Celia
Cruz)所说的:“沙尔萨是古巴音乐的另一个名称,它包括了曼波、恰恰恰、伦巴、松,…也就是在同一个名称下的各种古巴节奏。”沙尔萨是1970年中期后形成的一种音乐风格。流行于加勒比海、拉丁美洲和北美洲的广大区域。古巴的塞莉阿.克鲁兹演唱的歌曲《厚厚的红嘴唇》直接触及、打动了每一位听众的心灵。 沙尔萨的主题有时与非洲一天主教有关,如非洲一古巴的《圣德里阿》(Santeria),非洲一巴西的《坎东布雷》(Candomble)。有时也与社会、政治问题有关。 不同地区的沙尔萨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是其主要特征是:它包含来自加勒比海讲西班牙语地区的各种节奏和歌舞体裁,特别是古巴的松影响最为明显,另一方面,沙尔萨的和声、音色都可以看出与北美洲的摇滚、流行音乐的联系。因此,有的音乐家也将沙尔萨称为拉丁摇摆音乐(Latin
Swing)。 听xs11-07曲-《P’a
La Playa》(Salsa) 6、梅林盖(merengue)
梅林盖几乎是多米尼加同义语,它是这个国家的国舞,其流传范围、普及程度今日甚至超过了沙尔萨。梅林盖形成于19世纪中叶,当时为它伴奏的乐器是双面鼓、基罗刮器和瓜德罗四弦琴。传统形式的梅林盖采用手风琴、萨克斯管、马林布拉、和瓜约(guayo一种从厨房炊具变来的金属刮器)以及名为坦布拉(tambora)的双面鼓来表演。多米尼加与海地同属一岛,其音乐与海地的梅林盖有亲缘关系,后者主要由土生白人演唱,常用一种慢速而充满乡愁的声音演唱,常用吉他伴奏。 从1930年一1961年,是梅林盖的黄金时代,也是拉法尔.特鲁希略(Rafae
Trujillo)独裁统治时期,特鲁希略来自农村,他将梅林益提升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并为音乐家提供表演场所,铜管、钢琴的大型梅林差乐队得以发展。 梅林盖通常包括一段唱和器乐间奏下歌手们热情洋溢的舞蹈。 最著名的梅林盖作曲家是胡安.路易斯.格尔拉(Juan
Luis Guerra),他扩大了这种体裁的内容和歌词,使它除了爱情之外还包括各种社会、政治的主题。
听xs11-08
曲-《Santo Dominga》(merengue) 7、卡立普索(Calypso)
特立尼达的卡立普索是一种歌舞体裁,原是黑人奴隶劳动歌曲,常以方言来迷惑主人,密谋造反等。旋律简单,结构为呼应形式,直到19世纪初一直保持着只用鼓、响器和棍子来伴奏。废除奴隶制以后,卡立普索有了新发展,受到了西班牙和委内瑞拉音乐的影响,旋律变得更加动听,音调以传统曲调为基础,采用2/4或4/4节奏,乐句不太规整,伴奏加入铜管乐。歌词内容则与时事、人物有关,幽默诙谐。以汽油桶制成的钢鼓为伴奏乐队。 听xs11-09
曲-《Zulu Chant》(Steal Band Music ) 8、公比亚(Cumbia)
哥仑比亚北濒加勒比海的地区,流行一种典型的美洲--非洲歌舞“公比亚”,这是一种成对的男女双人舞,动作大而快,胯部动作突出,节奏强烈多变。有时男舞者还手持一小鼓,边敲边舞,伴奏乐器有三个不同尺寸的鼓,一种竹筒响器,一支民间单簧管,有时还加上伴唱,舞姿、音乐都十会动人。 9、雷盖(reggae)
牙买加(Jamaica)是加勒比海第三大岛,牙买加一词在印第安阿拉瓦克人的语言中指的是泉水之岛,雷益(reggae)音乐起源与马隆林(Marron,住在山里的加纳奴隶的后代)人的音乐、安哥拉邦果人(Bongo)的音乐、宗教和狂欢节音乐、民间歌舞曼托(mento)和稳健的摇滚(rock
steady)乐等有渊源关系。 雷盖是牙买加的城市民间音乐,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既有西非音乐和不列颠音乐相混合的非洲-牙买加音乐因素,也有北美洲黑人音乐的因素。其特点表现为西方旋律、和声的基础,非洲的音色和节奏节拍。并受到美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内容主要表达社会不公正的不满和嘲讽。雷盖音乐通常为4/4拍,奏和弦的乐器通常强调八分音符的弱拍,而鼓极为重视第二、第四的强拍,偏好短小形式的和声组合。
鲍勃·马雷(Bob
Marley1945-1980)是举世闻名的雷盖音乐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歌曲,主题大多反映社会不公正现象和人民生活的贫困,并且通过运用《圣经》内容和生动的例证,以表达他那强烈的爱憎,优美的旋律与富有感染力的歌词相配合,形成了他富有独创性的音乐风格。他组织了名为“悲痛的哭泣者”(Wailin
Wailers)的演唱组,第一个唱片集《点火》为雷盖音乐赢得了国际声誉。
|
||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