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内容 >> 第三章 >> 第二节 建立课堂常规的原则与途径
 
  (二)课堂常规建立的制约要素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与环境共同组成的互动情境,是一种有系统的教育形态,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与国家、学校、社区、家庭的关系十分紧密。因此,课堂常规的制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必须掌握这些因素,才能避免一些不利于教育目的,具有消极功能的课堂常规,建立有利于学习,具有积极意义的课堂常规。
  1 .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
  从法理上讲,国家的教育法律、政策、规章是整个国家教育活动的最高指导原则,也是课堂常规在制定过程中所应必须服从的上位法,根据“法律先判”准则,课堂常规等下位法中任何条文或规定与上位法有所不同或抵触时,则必须以上位法为准。因此,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都应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建立课堂常规时所必须遵循和考虑的因素。教师在制定课堂常规时,要特别注意《教育基本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也要注重各种地方性法规文件,还要关注学校自行制定的校规,尤其要考虑与学生有关的条文及其规定。一方面,这些法律规章和制度措施,是学生必须遵守的,教师应该把这些相关的规定融入到课堂常规之中;另一方面,课堂常规要考虑这些规定所赋予的权利,绝对不能与法律相悖,绝对不能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和损害学生应有的利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