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内容 >> 第三章 >> 第二节 建立课堂常规的原则与途径
 
  2 .本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
  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都是其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特有的学校文化,会影响教师指导课堂常规建立的方向,成为在制定课堂常规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学校和班级长期以来形成的那些对课堂教学活动起着保障与促进作用的优良传统,是经过实践检验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这些传统虽然并非都适宜于新的课堂,但可以提供一种经验、借鉴或参照。一位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从班级传统中寻求合理而有效的课堂常规,因为这些规则一般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倾向。
  3 .教师的教育理念
  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鼓励者、管理者,他代表着社会的利益,是社会道德、文化的传播者。在指导学生建立课堂常规时,教师的学生观、管理观等教育理念必然会体现出来。
  4 .学生的需要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价值观、需要等都会影响课堂常规的建立。就我国而言,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基本上生活在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兴趣、自主权和自我表现都受到了较大的关注及重视。但学生尚不成熟,而且不同年龄或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需要并非完全相同,甚至有可能互相冲突。因此,教师在将学生的需要转化为各种规则时, 要注意对学生的需要进行分类选择,并注意其正负向度,积极正向的需要应及时在常规中体现,负向的需要,也要予以正向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