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网首页 | 新网首页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  和云峰 副教授

 

 

第十一讲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自古就是一个跨界而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亚的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孜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中国等国(总人口约770万)。

一、民族文化背景述略

人口分布:中国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莎车、叶城、泽普和皮山等县以及阿克陶等地,人口约3.3万,但绝大部分聚居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

民族称谓:“塔吉克”为本族的自称。据民间传说,这一名词原来的意思是王冠。

宗教信仰:历史上,塔吉克人曾以小乘佛教为国教。其后逐渐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18世纪初改信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支派。即教徒不封斋、不朝觐,礼拜活动、清真寺均较少,宗教首领一般被称为“依禅”,可以世袭。

语言文字: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中国的塔吉克族人大多讲斯里库勒方言,少部分讲瓦罕方言;原使用波斯文字,现通用维吾尔文。现今少数塔吉克人兼通柯尔克孜语、汉语。

文学艺术:塔吉克人以温和、善良、高雅的性情和团结、好客、膘悍、粗犷的民族个性著称于世。塔吉克人世代崇拜并传承的有关鹰的文化与艺术便是上述民族性格的真实体现。可以认为鹰与塔吉克人存有着难分难割的骨肉亲情,他们不仅以鹰自称,而且有关鹰的神话、传说、故事、诗歌、音乐和舞蹈也比比皆是,尤其是鹰舞和鹰笛更是塔吉克人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婚丧嫁娶,还是重大节日,塔吉克人都会吹响鹰笛、跳起鹰舞。

婚葬习俗:塔吉克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以往实兴堂、表亲联姻,并盛行早婚。住户大多是家长制大家庭;

衣食住行:塔吉克人的服饰艳丽,尤以帽子最具特色。男子一般头戴“吐马克帽”,身穿套头衬衫,系绣花腰带;女子通常头戴“库勒塔帽”,身穿连衣裙、长库和背心,脚登自制的长筒尖头红皮靴。塔吉克人喜食抓饭、牛奶蒸米饭、牛奶蒸烤饼。住房一般为土木结构的平顶屋,屋内不分间,在四周著有土台,为坐卧起居之地。牧场则通常使用简陋的矮土屋。

 

民间音乐赏析

塔吉克族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与宗教音乐两类。其中的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舞蹈音乐、戏曲音乐四种。

 

(一)民间歌曲

依据塔吉克人对其民间音乐的传统分类,塔吉克族民间歌曲分为“拜依特”、“麦依丽斯”、“菲来克”、“塔勒肯”四种。

1.“拜依特”(民谣)

是塔吉克族民间歌曲中最为丰富的歌种。其内容有情歌、颂歌(以歌唱家乡为主要内容)等,较为著名的有《古力碧塔》、《白鹤》、《莱拉》、《青岗古力》、《红玫瑰》等。其中以《红玫瑰》和《古力碧塔》最为典型。

谱例1——《红玫瑰》 

音响1——《古力碧塔 

词类歌曲的曲调较为简单,一般多为上下乐句造成的单乐段结构。节奏除常用7/8节拍外,还有用4/4节拍以及部分散板。演唱形式多为“一领众和”,也时也可见到少量的对唱形式。

2.“麦依丽斯”(叙事歌)

此类歌曲是以塔吉克族民间赞美家乡山水与牧场、歌颂民族英雄、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等为表现内容的歌曲种类。麦依丽斯较多采用5/8节拍唱唱叙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例如19世纪末塔吉克人民抵御帝国主义争夺帕米尔高原的《保卫父母,捍卫家乡》。此外,也有一部分控诉封建制度、反抗牧主等为内容的歌曲。例如《还有什么属于我?》、《不像法官,倒似强盗》等。此类歌曲中较为著名的还有《公主堡的传说》、《雄鹰》、《不朽的考克纳尔》等。

音响2——《雄鹰 

3.“法拉克”(悲歌)

在塔吉克民间主要用于抒发离别家乡之情、怀念已故亲朋好友。歌者较多在高山之上独自吟唱,节拍多用散板,曲调凄恻低沉。节拍多用自由节奏的散板。歌词通常为即兴,并且往往均带有较强的随意性。

常见歌词为:我站在高山上放羊,身边没有姐妹兄弟,他没有亲戚朋友。站在高高的牧场上,我想念那定居点的亲人。演唱:哈力力波依(63岁)

4.“塔勒肯”(丧葬歌)

“塔吉克民间较多用于亲人逝世后的丧葬仪式之中。其中还有一种名为‘萨德尔’的歌曲,专门用于送葬时在途中边歌边舞。常用4/4节拍,并以塔吉克族弹拨乐器布兰兹库姆伴奏。

谱例2——《丧葬歌》 

音响3——《丧葬歌 

歌词大意:“人世啊,无情的人世,人的生命只是一瞬间,就在这一瞬间也充满着罪孽和痛苦,这人世上那能比得过天堂幸福。人生在世总有一死,最后总要到来世去,如果不是上天堂,那就会打入地狱。”(“塔勒肯”参考、转引自关也维:《塔吉克族传统音乐》,载田联韬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第556-557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0。

 

(二)民间器乐

塔吉克民间乐器,常见的有“纳依”(用鹰翅骨制作的3孔笛-俗称鹰笛)、苏尔纳依(木制的7孔竖笛)、“库如孜”(口弦)、达甫(手鼓)、布兰兹库姆(七弦琴)、热瓦甫(六弦琴)、赛依吐尔、库姆里、兹库姆、艾捷克等。各种乐器除用于伴奏外,也用于独奏。但就一般而言,塔吉克族民间乐器较多用于民间歌曲、民间舞蹈的伴奏。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纳依、布兰孜库姆、塞依吐尔。

1.“纳依”(鹰骨笛)

音响4——《结婚曲 

鹰笛是以苍鹰的翅骨制作而成的,它在塔吉克人的艺术生活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属边棱气鸣乐器。由于用鹰的腿骨或翅骨制作而得名。流行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以及西藏的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和藏族之中。分为3空与7空两种:3孔鹰骨笛通常长约2426厘米,管径1.5厘米左右,管内中空,无簧哨,上下两端管口皆为通孔。设三孔且孔距相等。吹奏时左手中指按上孔,右手中指和食指按下孔。7孔鹰骨笛—即改良后的鹰骨笛长约28厘米,设七个指孔,前六后一。鹰骨笛音色明亮,类似口哨。鹰骨笛上端吹孔平整,奏时口半含上端,以舌尖堵塞部分管口,斜吹,气流进入管内形成旋流发音。管身竖置并稍微向左和向右倾斜,嘴含上口,用舌头堵住管口一半。音域可达d1e2。多在节日庆典中吹奏。

关于鹰笛的来历,塔吉克人中自古就流行着一则动人的传说:从前有一个名叫瓦发的青年与一个名叫古丽米舍尔的姑娘在巴依家做事时邂逅相爱。很快巴依发现了此事后,妒意使他有意支使瓦发独自到远离家乡的不高原牧场放牧,而将姑娘留作内人。这样,被拆散的恋人每天只能含着热泪以歌声倾诉彼此的思念之情。一天瓦发正唱着伤感的歌曲,突然传来了一阵异样的声音,原来是羊群已被一只饿狼吓得四散遁逃。危急关头,一只苍鹰从天而降,与吓退羊群的饿狼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瓦发见此情形,立即搭箭射杀了饿狼。此时由于与狼搏斗受伤而濒临死亡的苍鹰对瓦发说:“我死了以后,你可割下我的双翅做成一对笛子,这算是我留给你的遗物吧。每当你产生喜怒哀乐之时,它均将给你带来极大的慰籍”。鹰死后,瓦发含泪割下鹰翅,做成了能发出和谐美妙声音的鹰骨哨,随后他又试着在这一骨哨上开了一个吹孔,不料发出了更为美丽动听的声音,最后他索性开了第二个和第三个吹孔,发出的声音更是悦耳无比。从此以后,塔吉克人学会了制作本民族特有的鹰骨笛。

时至今日,鹰骨笛仍是塔吉克人中流传最广、使用最为频繁的民族乐器。鹰骨笛经常独奏的乐曲有《雄鹰》和《白鹰》,亦同手鼓、来布甫、苏尔乃伊和巴郎孜阔木等乐器一同为塔吉克族的鹰舞、怡甫苏孜(双人舞)及麦怡丽斯(特定节拍舞)等做伴奏。

2.布兰孜库姆

属瓢形(半球形)弹拨弦鸣乐器。流行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是塔吉克族传统的民间乐器。布兰孜库姆历史悠久,形制与热布普较为相似,据说是维吾尔族多郎热瓦普的前身。20世纪以前,此种乐器只能用于丧葬仪式之中。20世纪以后,则普遍用于婚丧嫁娶的等日常民俗活动中。

传统的布兰孜库姆全长约82厘米,由琴头、杆、轴、马、共鸣箱等部分组成,张7弦;民间定弦法为:b1 A A e e b b# d1 #f b b #f b b;目前改张10弦,定弦较前有较大变化。

3.塞依吐尔

属梨形(半葫芦形)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东部,与南疆维吾尔族的弹布尔极为近似,属塔吉克族传统的民间乐器。在塔吉克语中,“塞依”为数字“三”之意,“土尔”为“琴弦”之意。传统的塞依吐尔全长约107厘米,由琴头、杆、轴、马、共鸣箱等部分组成,设7品、张6弦;常用定弦为: c1 c1 b b e1 e1 f1 f1 c2 c2 e1 e1 ,音域为:bb2e1e3;较为著名的乐曲有《尼噶尔》、《柯克诺尔》、《向往自由》等。

此外,手鼓在塔吉克民间页占有很重要地位。因为,其民间无论是器乐,还是舞蹈均离不开手鼓。可以说,在塔吉克人的传统音乐中,手鼓无时无可刻不在起着指挥和衬托作用。

 

(三)舞蹈音乐

舞蹈音乐塔吉克语称“乔甫苏孜”,一般以两支鹰笛吹奏曲调,用两面手鼓(一般由妇女担任演奏)作为节拍伴奏。塔吉克人的舞蹈通常在民间婚庆、赛马、叼羊等群众集会时用以为活动助兴,其伴奏乐器最为常见的就是鹰笛、手鼓等。此类伴奏曲调通称为“盖尔乌·普依勾”(意为叼羊曲、赛马曲)。将分别演奏以下三种不同的曲调。这一组乐曲常用于塔吉克族叼羊民俗活动中,它用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旋律来表现塔吉克人叼羊的全过程。 

音响5——《叼羊曲 

第一种:“瓦拉瓦拉黑特”——叼羊前的准备工作时演奏的乐曲。

第二种:“乔巴克索斯”——表现叼羊时骑手在马背上的力量较量。

第三种:“准吉戈尔”——表现热烈气氛,并给选手鼓励。

自古以来,在塔吉克族民间就广泛流行着一种模仿苍鹰的舞蹈,此种舞蹈与其民间文学和历史传说一道,形成了塔吉克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除鹰舞外,塔吉克族较为流行的还有刀舞、马舞、木偶舞等若干类型,通常而言,塔吉克人均将这些舞蹈通称为鹰舞。因而不难看出,塔吉克族的舞蹈总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均与鹰有关,舞者为表现自己的内在激情,常常和着音乐的节奏变换舞姿,男长者的舞姿细腻、微颤,男青年的舞姿矫健、激越,他们通常徐展双臂,犹如苍鹰盘旋,时而上下颤动双肩、时而急舞旋转,犹如苍鹰起落,同时以单步、错步、退步和转步等的步法和单翅、双翅、展翅和交叉翅等手法模仿苍鹰的起落,或由高至低的飞翔动作;女子的舞姿则相对柔和、平稳,通常女子的舞蹈以双肩、眼睛甚至眉毛或嘴唇传递内心的感受,她们时而以双手敲打着手鼓,时而以多姿多态的舞蹈形体抒发着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四)戏剧音乐

塔吉克民间戏剧,尚处在萌芽状态,以麦依丽斯为曲调基础发展而成的戏剧音乐,很受群众欢迎。传统剧目有《老汉与新娘》等。

音响6——《叼羊曲   

 

三、宗教音乐赏析

塔吉克人中的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中的伊斯马依教派,少数人信仰苏菲教派。极少数人信奉历史上巴克希(巫教之遗存)。

现今的塔吉克族民众一般仅逢节日时才举行礼拜,所用音乐有“诵经调”。此外,所吟诵的音乐有“卡素依德”(以赞颂、崇拜、思念胡大-即真主穆罕默德为主要内容,用库木日依伴奏。)、“叹世歌”、“乃斯凯提”(用布兰兹库姆伴奏)以及苏菲教派活动时吟诵的“塔尔肯”(一般在朝拜麻扎或送葬时由苏菲派的首领“夏赫”或他的代理人-海力派吟诵。)等。

总的看,塔吉克族的大部分宗教音乐与本民族其他门类的传统音乐风格相近,在部分宗教音乐中明显可以看到波斯——阿拉伯音乐文化的影响。

 

、创编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赏析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故事片《冰山上的来客》的主题插曲,又著名作曲家雷振邦创作于1961年。

歌曲采用了新疆塔吉克族民间歌曲《古丽碧塔》的主体旋律与素材,并以优美的歌词来象征和寓意青年男女纯洁真挚的友情与爱情。60年代以来便风靡全国。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实例赏析)

1.创作背景介绍

2.民间音乐素材寻根

3.不同演唱、表演风格鉴赏

 

第十一讲掌握要点:

1.简述塔吉克族民间歌曲的种类。

2.塔吉克族的鹰笛有怎样的文化背景?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