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网首页 | 新网首页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  和云峰 副教授

 

 

第十五讲  朝鲜族

 

朝鲜族历史以来就是个跨界而居的民族,总人口约6800万,93%居住在朝鲜半岛上的朝鲜(2100万)、韩国(4200万),其余居住在俄罗斯(16万)、乌孜别克斯坦(21万)、塔吉克斯坦(1.1万)、哈萨克斯坦(11万)、吉尔吉斯斯坦(1.5万)及中国境内,此外,朝鲜族还有48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民族文化背景述略

人口分布:中国朝鲜族的先民,是17世纪末开始由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3省开荒定居的朝鲜人。1910年日本侵占朝鲜后,大批不堪忍受统治和压迫的朝鲜人民迁居到我国东北各地,形成今天中国朝鲜族的主要来源。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等省(区),以及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全国各大中城市(其中有76万余人聚居在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口约192万(1990年)。

民族称谓:朝鲜族由于在历史上系由很多不同来源的民族成分所构成,因而其称谓也较为复杂,例如有(北面)扶余、高句丽、沃沮、挹娄等成分的貊族,有(南面)的马韩、辰韩、弁韩等成分的韩族。此外,还有济州岛上的州胡族等。因此,朝鲜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称谓。

宗教信仰:朝鲜族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但有的民间信仰曾经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例如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万物又灵等观念。朝鲜族有极少数人信仰佛教、道教。近现代以来,基督教、天主教也对民众产生了较普遍的影响。)的

语言文字:朝鲜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原属尚无定论,学术界多认为属阿尔泰语系,但语族未定。)绝大多数居民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朝鲜文最早是1444年在朝鲜李朝世宗的主持下创制的,1527年有过一些改进。朝鲜文共有40个音素字母,拼写时通常把同一音节的音素叠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其中夹杂有不少汉字;语言系属尚无定论,中国学术界多倾向属阿尔泰语系。少数杂居地区的朝鲜族居民通用汉语文。

文学艺术:朝鲜族是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的民族,有1500余所小学、300余所中学、中专,5所大学。并且具有悠久的民族文学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其民间文学艺术十分丰富并且与音乐联系紧密,最为著名的是说唱文学,有《春香传》、《沈青传》等。

葬习俗:朝鲜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男主外、女主内。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在社会生活中,老人受到普遍的尊重;朝鲜族多数地区居民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则实行火葬。

衣食住行:朝鲜族不分男女老幼都喜欢穿素白色的服装,以显示其喜爱清洁、朴素的个性。妇女的上衣一般为白色斜颈、垂着飘带的短衣,下裙颜色一般为水粉、淡绿、淡蓝、淡紫,短裙仅过膝,长裙则达到脚面;男子通常是短衣加外坎肩,下穿比较肥大的裤子。朝鲜族的主食为大米和小米,也爱吃打糕、冷面和大酱汤,并喜食狗肉和泡菜。现在不少人接受汉族烹饪技术。朝鲜族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交通较为通达。

 

二、民间音乐赏析

朝鲜族的传统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职业音乐三大类别(这三类音乐都在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的朝鲜族地区保存和流传)。其中的民间音乐又可分为民谣(民间歌曲)、民间器乐、舞蹈音乐(其中又可细分为歌乐、舞乐两类)、“板嗦哩”(说唱音乐)、唱剧(戏剧音乐)五大类。

 

(一)“民谣”(民间歌曲)

民谣即指朝鲜族传统的民间歌曲。其题材广泛,其中包括男女爱情、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等方方面面。依据其内容题材、音乐风格而分为劳动歌谣、抒情歌谣、风俗歌谣、讽刺歌谣、童谣以及近现代歌谣等小类。其中又以前两类的流传最为广泛。

1.劳歌谣

即在各种生产劳动的过程中演唱的民谣。其中有涉及农耕的《农夫歌》、《插秧歌》、《薅秧歌》、《丰收歌》、《耕地谣》、《播种谣》、《插秧歌》;渔猎的有《出航歌》、《拉网歌》、《捕鱼歌》、《船夫歌》;家庭劳作的《织布谣》、《纺车谣》《纺线谣》、《推磨谣》、《舂米打铃》《绩麻谣》、《摘桑谣》以及《伐木歌》、《拉木歌》、《打夯歌》、《樵夫谣》、《纺车打铃》等等。

音响1——纺车打铃》 

2.抒情歌谣

在朝鲜族中民间歌谣中,此类歌曲的数量多,题材也也最为广泛,其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方面面。其中又以表现男女爱情方面的最为丰富,例如《道拉基》、《阿里郎》、《二八青春歌》、《难逢歌》、《离别歌》、《情歌》、《姑娘和小伙子》等。除此之外,还有以表现大自然壮美景色而见长的《汉江水打铃》、《五峰山打铃》、表现日常生活方面的《苦媳妇》、《丰收歌》、《道拉基》、表现知识性的《月令歌》、《释花图》、《解字母歌》、《九九乘法解》以及讽刺类的《老头打令》、《棍杯打令》等等。抒情谣的节奏、结构比较均衡规整,带再现的和带叠歌的二部曲式最为普遍,此外也有三部曲式或回旋曲式的(参见方夏灿:《朝鲜族音乐》,载《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第89页,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音响2——《拉基》 

抒情谣民间俗称“长歌”其中又包括“长杂歌”和“短歌”两类(详见“职业音乐”部分),是朝鲜族民间歌谣中题材最为广泛、内容最为丰富的品种之一。其中以《阿里郎》和《道拉基》最为著名。

3.其它民歌谣

在朝鲜族传统的民间歌谣中,较为著名的歌谣还有风俗歌谣(例如《婚礼歌》、《丧殡歌》、《打秋千》、《跳跳板》、《婆家岁月》、《拔河歌》、《秋夕乐》),儿童歌谣(例如《月亮,月亮》、《鸟啊鸟啊》、《想妈妈》、《燕子》、《挖野菜》、《老姑草》、《半边月亮》,流行歌谣(例如《流浪他乡、》《荒城迹》、《木浦港眼泪》、《图们江的泪痕》、《江南燕子》、《沙漠的怨恨》、《丈夫的愤怒》)等。此以流行歌谣为例。

音响3——《月亮月亮 

 

(二)民间器乐

朝鲜族民间乐器种类较多,常用的吹管乐器有:唢呐、短箫、洞箫、筚篥、大琴,弹拨乐器有:伽琴、玄琴、拉弦乐器奚琴、牙筝、打击乐器有洋琴、杖鼓(长鼓)、鼓、铃鼓大锣(大金)、小锣(小金)、钲(锣)等。主要民间乐种有用于节庆、大众娱乐时演奏和伴奏的器乐曲——农乐、大型民间器乐独奏曲——散调、多段体(联曲性质)的大型合奏曲——“风流”(即“灵山会相”)以及吹奏乐器独奏、齐奏乐曲——新阿乌等。

1

专为朝鲜族民间传统“农乐舞”而伴奏的音乐形式。农乐通常由唢呐(一两支)作为旋律乐器,一般均伴随有10-20名打击乐手(小锣、大锣、鼓、铃鼓、长鼓)兼舞蹈者。次形式种音乐均不作为独立的器乐形式单独演奏。

农乐根据其舞蹈表演中的12个场面,构成相应的结构(“长短”)与段落,,民间俗称“农乐十二槌”,其中最常演奏的有7-8首。

2.散

俗称“长短”,19世纪末由演奏家金昌祚首创。是目前朝鲜族传统民族器乐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独奏曲。20世纪以来陆续产生了大琴、奚琴、玄琴等乐器的散调作品。此类音乐的段落通常按长短体系,一般遵循“由慢到快、渐趋高潮”的规律与原则排列,段与段之简既有独立性,又有联系性,并且可在演奏时灵活地插入不同的“长短”。散调的旋律往往采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曲调的性格内在、深沉,由于广泛吸收了说唱音乐的因素而富于较强的戏剧性。

3.“风

俗称“灵山会相”,是一种在朝鲜族民间或宫廷均传乘的器乐演奏形式。操演此种乐曲的艺人可分为民间与职业(见后文)两种。从演奏形式看,其又可分为:“丝风流”(多以弦为主,例如伽琴、玄琴、琵琶等。主要用于节日、春游等活动。)与“竹风流”,又称“三弦六角”(以管乐为主,多为舞蹈伴奏。)两种。

“风流”一般由“长灵山”、“中灵山”、“加乐道里”、“上弦”、“下弦”遒遒里、打铃、念佛、古格里、行军乐10余个段落组成。其常见风格为缓慢(例如优雅的舞曲“打令”)、轻快(例如“两请”)、舞曲(例如“军乐”)、即兴曲调等几种。其余较为著名的乐曲海有《三弦灵山》、《剑舞灵山》、《假面舞灵山》等。

4

即朝鲜族民间吹奏乐器(例如洞箫、短箫、大琴、筚篥等)独奏、齐奏乐曲的总称。15世纪起源,17世纪后盛行于朝鲜半岛。20世纪后逐渐形成南、北两种不同的演奏风格:至今流传于北部(朝鲜)地区流行的新阿乌,曲调快速、有力,情绪乐观。旋律发展采取反复、模进、变奏、转调等手法,常用2/4、4/4拍子。典型曲目有《新阿乌》、《拉吉哩》等;南部(韩国)地区流行的新阿乌,曲调优雅、抒情。典型曲目有《古格里》、《打铃》、《念佛》、《灵山会相》等。中国朝鲜族地区的新阿乌通常用于传统节日、大群众娱乐等场合,较多采用洞箫独奏或齐奏,风格类似与北部地区。

 

(三)舞蹈音乐

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且歌舞活动一般均带有较强的群众性,舞蹈多为即兴表演,舞蹈优美典雅、刚柔相兼,或抒情潇洒,或热情奔放,充分表现了朝鲜族柔中带刚,文而不弱,雅而不俗的民族性格。朝鲜族的舞蹈最为擅长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传统舞蹈中较为著名的有农乐舞、假面舞、长鼓舞扇子舞、拍打舞、顶水舞和剑舞等。在朝鲜族的民俗活动中,歌舞音乐经常用那些优美、抒情或欢快的娱乐性歌谣、轮舞性歌谣为其伴奏,故其歌舞音乐也依此类划分。

1.娱乐性

一般指朝鲜族在传统节日、婚礼、老人寿诞等喜庆活动或郊游时由亲朋好友欢聚唱跳的歌舞形式。此类歌舞种较为常用的有《道拉吉》、《阿里郎》、《春之歌》、《丰年歌》等。其中又以长鼓舞、道拉吉、农乐舞等最为著名。

音响4——阿里郎》 

长鼓舞是朝鲜族妇女最为喜爱的民间舞蹈之一,也是最能代表朝鲜族舞蹈与音乐风格的民间舞种之一。长鼓舞通常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内容,此段长鼓舞所表现的内容是丰收后的景象。

2.轮性歌谣

 “轮舞性歌谣是常用于野外进行的民间歌舞音乐的一种。从其原歌词内容上看,多数是与反外族侵略的群众性爱国防御行动有关。其代表作品有《快吉那庆庆那捏》、《羌强水越来》、《敦都儿拉里》等。这些轮舞性歌谣如同上述‘集体劳动歌谣’取一领众和的形式。在野外或山坡上,数十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随歌声‘长踏地低仰手足相应节奏’转起圈翩翩起舞。开始的速度较慢,情绪庄重、抒情而深沉。逐渐加快速度,情绪亦越热烈,从而达到高潮。然后又渐慢下来,进行过程中歌声、舞姿的变化和速度、情绪的转换,全由领唱者自行掌握处理。”转引自吴金德《朝鲜族传统音乐》,载联韬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第108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0。

音响5——羌强水越来 

 

(四)“板嗦哩”(说唱音乐)

“板嗦哩”是朝鲜族民间传统的、一种带有戏剧性情节的长篇叙事性说唱艺术。“板”(即舞台),“嗦哩”(即唱之意),一般由民间职业歌手(朝语称“诳岱”)们表演。“板嗦哩”通常由一人演唱、一人用鼓伴奏。伴奏通常要以呼喊“儿西古”等帮腔以鼓舞现场的情绪与气氛。较为著名的传统曲目有《春香歌》、《沈清歌》、《兴甫歌》、《赤壁歌》、《水宫歌》等。其最为常见的歌词为:炎帝颁布的《实农法》,传播到各道各郡,到处是播种的景象。农夫的一生绵绵无垠,春种秋收年年不断。男人20岁没有钱就象九、十月的落叶,女人二十岁了没有钱就象落了霜的菊花。在种地的山上,农夫流下的汗水变成了粮山。演唱:李三允(82岁)

嗦里产生于17世纪末,盛行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说唱过程中常用晋阳调(核心唱腔)、中莫、中中莫里、快莫里、挥莫里、遒遒里等不同“长短”作伴奏。

 

(五)唱剧(戏剧音乐)

朝鲜族传统音乐遗产中早期民族歌剧形式。是在“板嗦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故事情节、并且包括歌唱、念白、器乐、舞蹈等在内的综合艺术。较为著名的传统剧目有《春香传》、《沈清传》、《兴夫传》《兔鳖传》以及《阿里郎》等。

《沈青传》是广泛流行于中国朝鲜族民间的一组传统的叙事诗歌,内容为沈青一生的坎坷生活与经历。其中说沈青幼年丧母,父亲是盲人,他如何养活他的父亲、孝敬老人,以教育后代应该不忘朝鲜人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宗教音乐赏析

朝鲜族宗教音乐主要可分为佛教音乐、巫乐两大类别。

1.教音乐

据史书记载,自公元4世纪后半叶起,朝鲜族祖先开始接受佛教,后来有过长足的发展。佛教音乐指的是在大小佛教仪式和各种传教活动中广为流传过的音乐。佛教音乐可根据其歌词中使用的文字和不同的用途分为梵呗、和清、告祀念佛三种。

就目前而言,中国朝鲜族地区寺院及佛教活动已基本消失,只有少部分“佛曲”作为风俗性民间歌谣流存于民间。

1:

2.巫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朝鲜族民间,巫师们奉祀天地鬼神、为人祈福禳灾等的各种巫术活动很普遍。60年代后,中国朝鲜族地区农村尚有少许巫术祭祀仪式活动中演唱的“神房曲”,也有为家祭、洞祭、慰灵祭等不同对象、场合演奏的音乐(常用乐器有筚篥、大琴、奚琴、长鼓、鼓、小锣等)。其代表曲调又《丧殡歌》、《祭典》、《解地神》、《成造歌》、《黄泉歌》、《快念佛》、《山念佛》、《悔心曲》等参见吴金德《朝鲜族传统音乐》,载联韬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第121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0。)。

 

四、职业音乐赏析

与其它民族不同,在朝鲜族,不论宫廷还是民间都有部分职业音乐人。虽然他们出身不同(又的为师徒传乘、有的则是家族传乘),但目的近似——以音乐为职业。按其供职地点、传乘与演奏方式等,大体又可将其分为民间职业音乐和宫廷职业音乐两种。

1.民职业音乐

此指朝鲜族民间以音乐为职业的人所创作的音乐。在朝鲜族民间,此类人物通常以广大农村和城镇为活动中心进行其创作、演唱(奏)。传乘的主要音乐有沙哥里立、长杂歌与短歌、盘嗦哩、歌曲、歌辞、时调、灵山会相、散调、唱剧等。现仅仅以长杂歌与短歌为例。

1)长

指那些运用朗诵旋律描述故事情节、音乐较为抒情、歌词则采用诗歌形式的音乐形式。同时它也是一种宣叙调与民谣音调有机相结合的产物。其较为著名的作品有《小春香歌》、《执仗歌》、《游山歌》、《孔明歌》、《楚汉歌》、《编愁心歌》、《兔子画相》等。

音响6——孔明歌 

2)

则主要指那些描绘、赞美大好河山,讲述人生哲理等为内容的歌谣。短歌一般均以“嗦里”作为开场曲调(民间俗称“虚头歌”),其整个音乐的风格也类似于盘嗦里。其较为著名的作品有《万古江山》、《万古英雄》、《竹杖芒鞋》、《陈国名山》、《白发歌》、《江南行》、《湖南歌》等。总的看,由于比类歌谣比一般民谣演唱难度大,因而无一定专业训练的人是很难完整传扬或唱奏此类音乐的(方夏灿:《朝鲜族音乐》,载《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第89页,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2.宫廷业音乐

此类音乐目前仅保存于韩国,在中国境内朝鲜族地区并未得到传乘,故此仅做简单提示:宫廷职业音乐指高丽王朝以来流传于宫廷的雅乐-主要曲目如:《隆安乐》、《舒安乐》、《休安乐》等;唐乐-主要曲目如:《三真勺谱》、《洛阳春》、《水龙吟》等40余首;乡乐-主要曲目有《五冠山》、《柴霞洞》、《风入松》等数10种。“三部乐”所使用的主要乐器有伽琴、玄琴、唐琵琶,大笒、管子(大、中)、唐笛、唢呐,编钟、编磬、镯、铙等共约50余种。宫廷设有专管音乐的“掌乐院”下设左(雅乐)、右(乡乐、唐乐)两部。并且分别招收大批乐生、乐工、才郎、舞工,培养为王宫服务的器乐、声乐、舞蹈等专业人才,并组织排练参加各种演出。使用的重要谱式有“合字谱”(即文字谱)、“井简谱”等几种,较为著名的曲目有《觐天庭》、《受明命》、《萝金尺》、《与民乐步》、《定大业》、《保太平》、《凤来仪》等参考自吴金德《朝鲜族传统音乐》,载联韬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第118-119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0。

 

五、创编作品《阿里郎》音乐赏析

“阿里郎”是迄今在朝鲜族男女老少中流传最广、并最具有代表性的抒情歌谣。实际上,阿里郎是一“庞大的民间歌谣体系”,虽然阿里郎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变体、演唱风格也不尽相同,例如《白山阿里郎》、《珍岛阿里郎》、《旌善阿里郎》、《密阳阿里郎》、《庆尚道阿里郎》等,但歌曲所表现的妻子对远离家乡郎君的哀怨、思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确是基本一直的。加之其旋律的柔美、抒情与狭窄的音域,均使大众易于传唱,在世纪范围内具有着广泛的知名度以及巨大的影响。因而自然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宣布的“人类非物质与口传文化”(即“无形文化财”)之一。

音响7——阿里郎》(联唱) 

 

《阿里郎》(实例赏析)

1.创作背景介绍

2.民间音乐素材寻根

3.不同演唱、表演风格鉴赏

 

第十五讲掌握要点:

1.试简述朝鲜族民谣的主要类别与特点。

2.朝鲜族民间器乐的代表性乐种与曲牌。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