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网首页 | 旧网首页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中外美术史

(中国部分)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李起敏 教授

 

 

第六讲  秦、汉、三国的绘画

   

秦宫殿的壁画,雕梁画栋之富丽,可以想见,可惜只留下一些残片。

汉代的绘画可分为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漆画等。

墓室壁画著名的有卜千秋墓壁画、烧沟汉墓壁画、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打虎亭汉墓壁画,望都汉墓壁画、营城子汉墓壁画、辽宁墓室壁画、马王堆汉墓帛画,金雀山汉墓帛画等。

卜千秋墓壁画(西汉中期)内容为男女墓主人分别乘龙持弓、乘三头凤棒金鸟,以持节仙翁为前导,在各种神兽的簇拥下,飘然升仙的情景。天界神灵有人首鳞身的伏羲和女娲,以金鸟为标志的太阳和以桂树蟾蜍为标志的月亮,代表天地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此外,还有主“索室驱疫”的方相氏、人首鸟身的仙人等。由于先画后砌,教之别处更为精工,设色用笔,都代表着汉代较高的绘画水平。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以其内容丰富著名,珍贵处还在于反映了当时汉族与匈奴、乌桓、鲜卑等少数部族频繁交往地区的社会生活,画面画而视域大,场面开阔,其中一段尽收从繁阳县到宁城途中的居庸关沿途百里边塞之景。包括农耕、射猎、畜牧、采桑、运粮、酿造、庖厨、乐舞、百戏等生活场景。

辽阳的墓室壁画从内容到形式对高句丽墓室壁画有很大影响。

帛画

马王堆汉墓帛画,创作时期为汉文帝时期,是迄今发现的汉代最早的独幅绘画作品。画共5幅,其中1号墓帛画全长205厘米,呈丁字形,画面完整,形象清晰。自上而下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上段有一人位于正中顶端,人首蛇身,鹤立空间,可能是大神烛龙;左上有立金鸟的太阳,它的下方是翼龙、扶桑和8个较小的红点,与古代十日神话接近;右上方有一女子作飞天状,仰身擎托一弯新月,月牙拱围着蟾蜍与玉兔。其下有翼龙和云气,应是墓主人升天景象,有人言是嫦娥奔月。人首蛇身像下方有骑兽怪物与悬铎,铎下并立对称的门状物,两豹攀腾其上,两人拱手对坐,若天门司阍者。中断的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位柱杖缓步的老妇人侧面像,前有2人跪迎,后有3个侍女随从,对照出土的女尸,应是墓主人的形象。下段有两条穿璧相环的长龙,玉璧上下有对称的豹与人首鸟身像,玉璧系着飘着的帐幔和大块玉璜;玉璜之下摆着鼎、壶和成叠耳环的场面。两侧共有7人停立,是为祭祀墓主而设的供筵;这个场面由站在互绕的两条巨鲸上的裸体力士擎托着,长蛇、大龟、鸱枭、羊状怪兽分布周围。

马王堆帛画填补了汉代早期织物绘画的空白,也表明吸收先秦,主要是楚国的艺术内涵,风格和形象模式是该时期绘画的特点。形式上全面上下呈开合有致的节奏,左右均衡变化,物象动静对照,铺陈了天地人沟通的境界。

 

汉代的画像石与画像砖

画像石以山东、四川、河南等地较为重要,如山东嘉祥武氏石室、肥城孝堂山郭氏祠、济宁两城山及滕县、济南、福山、安丘、沂水、泰安、费县、沂南等处。其中武氏祠、孝堂山及沂南画像石为最。

武氏祠有四个石室,有画像石50多幅,全部阳刻,细线铲底,装饰趣味极浓。题材内容丰富多彩:车马出行、乐舞、战争、狩猎等,表现豪富“乐饮今夕,一醉累日”的奢华生活。还有刻伏義、女娲、神农、祝融、帝尧、帝舜、夏禹等古圣先王的。有刻孝子节女如兽参、闵子骞、老菜子、丁兰等等,有刻侠士荆轲刺秦王、专诸刺王僚及刺客要离、豫让、曹沫等故事的,亦有刻历史故事如“狗咬赵盾”、“王陵母”、“秋胡戏妻”、“泗水捞鼎”等,也有表现古代神话:东王公见西王母、雷公、雨师、风伯、电女、北斗、织女等的画像,可谓丰富多姿。

各地的画像石题材上多有相似或相近,但风格各异。

画像砖

汉代的画像砖在四川、河南有大量出土,其他各地也陆续有新发现。

四川的出土画像砖,内容丰富,刻画细致而精巧,且多有妙趣。成都凤凰山的画像砖详尽表现出自流井盐场的生产过程,其弋射、收获图,生动反映了当时蜀地农村风光。还有非常抒情的小品,犹如山水画,如新都的《莲池》砖刻,二人荡舟水上,水鸟、螃蟹、游鱼......诗意盎然。  

    

          弋射                   乐舞百戏            采莲

如上所举数例,画像石与画像砖,表现特点不过是以刀代笔,其造型与画面处理与壁画和帛画并无二致。汉刻石刻砖,其上车马之新所以生动,在于作者善抓大貌大势,不“仅毛”而“失貌”。而各地的风格又不相同:山东画像质朴厚重;河南画像雄健壮实;四川画像精巧俊爽;陕北画像简练朴素等等可呈异彩。(参见王伯敏先生《中国绘画通史》)

    

春雨(山东济南孔庙旧藏石像画)          栉沐羽人(山东临沂白庄画像石)

    

     神象(山东安丘董家庄画像石)            仙鹿方士(江苏睢宁九女墩画像石)

补充图片: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