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网首页 | 旧网首页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中外美术史

(中国部分)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李起敏 教授

 

第四章 隋、唐、五代的美术

581960年)

 

第八讲   隋、唐、五代的绘画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长期的混乱局面,绘画活动之盛,远远超过前代。除壁画外,卷轴画也已经风行。朝廷一方面尽搜前朝画迹,一方面命令侍臣作画,隋统一的时间虽短,但在绘画创造领域却能将南北发展起来的各种形式与表现方法继承下来,为走向唐代的辉煌在艺术上做了坚实的铺垫。

唐代的绘画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出现了高度的成熟与繁盛。诗人灿若繁星,画家不可胜数,作品蔚为大观。一个时代艺术的繁盛,大抵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首先是社会为艺术营造了一种宽松而自由的社会环境,艺术不但是统治集团的需要,更是社会平民的普遍审美需要。文化上集古代之大成,开域外之交流。此外,要有一大批成熟的艺术家涌现出来,其中各个门类不乏大师级的艺术巨匠,引导着时代潮流;再是产生出众多艺术流派和风格,生产出难以数计的高质量的优秀作品,可以传之百代;三是能创造出前无古人的艺术样式,极大地丰富了群芳争艳的艺术王国。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唯有大唐帝国堪称登其峰而造其极。

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又从大统一进入大分裂时期。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占领中原的五个王朝。虽曰五代,却是八姓、更换了十四个皇帝,经历了53年。十国是指南唐、前蜀、后蜀、吴越、吴、南汉、北汉、南平、楚、闽等围绕在五代周围的十个小国,还有燕、岐、湖南、殷、清源等割据政权,尚未计算在内。此外还有新兴于北方的契丹,先已存在的东北边境的渤海,西南边境的南诏(后称大理)、吐蕃等。五代十国又经历了半个世纪的纷争。它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恶性发展结果。这个时期,中原多战事,文化南移西迁,北方的画家与士大夫、贵族、富贾避往江南、西蜀,活跃了这些地区的绘画艺术。我国历史上正式设立画院,由西蜀、南唐等国始。创作上,人物、山水、花鸟画作为独立画科不断发展壮大。山水画家中原有荆浩、关仝,南唐有董源,都是承唐启宋的大家。花鸟画则有黄筌与徐熙,史称“徐、黄异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董源《潇湘图》局部

隋代的画家与画迹

隋朝大兴土木,建新都,营宫室,修佛寺,大量壁画绘制多出画界名手,有展子虔、郑法士、董伯仁、杨契丹等数十人。其中,展子虔(约550604)是继往开来的重要画家。宋代董逌《广川画跋》说他“作立马,有走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势”。《宣和画谱》说他写山水“远近之势尤功,故咫尺有千里之趣”。其作品在唐代犹可见到《北齐后主幸晋阳图》、《长安车马人物图》、《朱买臣覆水图》、《王世充像》、《弋猎图》、《法华变》等。唐人对其评价甚高,作品可与吴道子、阎立本同价:屏风一片,“值金2万”。现存山水画《游春图》,工笔重彩,生动描绘了士人流连山水与春色间游乐的情景;董伯仁,与展子虔同时,互为对手。展以车马胜,董以台阁胜。“天生纵任,无所祖述,动笔形似,画外有情”;

郑法士,由北齐入隋,画受张僧繇影响,气韵标举,风格遒劲。《后画品》记述郑与田僧亮、杨契丹同在洛阳光明寺绘画,郑画殿内,杨画殿外。杨契丹以竹席遮住画处,郑去窥视,大为赞叹,告诉杨契丹说:“卿画终不可学,何劳障蔽。又求杨画本,杨引郑至朝堂,指宫阙衣冠车马曰:此是吾画本也。郑深叹服。 

唐代的人物画

唐代人物画的兴盛表现在画家辈出,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尉迟乙僧、梁令瓒、卢棱伽等都是名闻遐迩的杰出画家。此外,还有以山水、花鸟、鞍马名世而又兼善人物的陈闳、曹霸、韩干、韩滉、孙位等。

张萱《捣练图》局部

阎立本(?-673年)父阎毗,兄立德,在初唐都是驰誉丹青的名家。阎立本画师法张僧繇、郑法士和阎毗。画有《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职贡图》,以及现存的《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后者绘有两汉、南北朝至隋代的13个帝王像。按每个帝王的经历与个性,传达出不同的神韵。开国之君,多气宇轩昂,而亡国之君的神情则萎靡不振。阎氏笔下的帝王的图式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以及莫高窟中的帝王供养像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他的《步辇图》和《文成公主降番》,记载了唐与吐蕃和亲的历史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在步辇上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禄东赞正在合十朝拜唐太宗的情景。《资治通鉴卷195·唐纪11》载:“吐蕃赞普遣其相禄东赞献金五千两及珍玩数百以请婚。上许以文成公主妻之。”图中人物按其身份,各尽仪态,足见其肖像画的传神写照能力。不怪人们称其“变古象今,天下取则。”

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吴道子(约685758年),又名道玄,他横空出世,是个冠绝百代的画家。在画界的群星灿烂中,他是最亮的一颗。当时,李白之诗,张旭之书,裴旻之剑,道子之画,成为同代之绝唱。吴道子早年即“穷丹青之妙”,后“浪迹东洛”,专心从事寺观壁画制作,声名远播两京之外。被唐玄宗召入宫禁,以“内教博士”和“宁王友”,教画于内廷。久居长安,并以京师为中心,往来于各地,画迹遍天下。吴道子被称为画圣,一代宗师,在宗教绘画领域兼有800年后的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的成就。他的创造精神,他的丰富的想像力,他的创作热情和旺盛精力,他的绘画业绩与成就,历代的民间画工尊他为祖师,为他设神位。文人画家也对其有极高的评价,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只是其画作因世事沧桑而难见真面,成为千古遗憾。

吴道子一生,画迹无数。各种题材兼工,无不冠绝于世。而其主要创作还是宗教绘画,仅长安、洛阳两京寺观即绘壁300余铺。而其价值在于“变相人物,奇踪异状,无有同者”,不像现代画家,笔下千人一面。至于两京之外,更是多不胜记。

吴道子的绘画气韵生动,在南阳文殊寺画菩萨“视人转身”;画长安菩提寺菩萨“转目视人”。画长安千福寺菩萨“现吴生貌”,把自己画了进去,而且俨然菩萨化身;在常乐坊赵景公寺画门南的“执炉女”有“窃眸欲语”状;他画神鬼“髥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地狱变相》使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栗,而且,“京都屠沽渔罟之辈见之而惧罪改业者,往往有之。”民间传说,他画龙生烟雾,画马逸去,画水夜闻其声。段成式《京洛寺塔记》描绘吴道子画的仙女:“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故有“吴带当风”之说。其风格被奉为“吴家样”;敷色简淡,誉为“吴装”。

关于吴道子文献记载车载斗量。如在洛阳天宫寺观裴旻将军舞剑,为其挥毫图壁,飒然风起,有若神助。狂草大家张旭也乘兴书壁,洛阳人士“一日之中,获观三绝”;在长安兴善寺画佛的背光时,轮臂挥扫,势若风旋,致使观者宣呼,惊动坊邑;吴道子嗜酒,有时“秉烛醉画”,尤见神妙。甚至每一挥毫,必须酣饮。有长安菩萨寺和尚会觉上人,特酿酒百石,计取吴道子献艺;又在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全凭默记,不须粉本,且一日而就。较之前辈李思训所画同一题材之金碧山水全然不同。故李隆基赞叹:“李思训数月之工,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

传为吴道子摩本的有《送子天王图》、《道子墨宝》、《宝积宾伽罗佛像》。《送子天王图》画的是释迦牟尼降生的故事,前段描写送子之神骑瑞兽奔驰而至,端坐的天王为此事而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两边文武侍臣及侍女也为之激动不已,因性格不同而动作各异。画的后段,表现净饭王怀着崇敬抱着神授的悉达太子(即释迦牟尼)款款而行。在其前,有一神怪匍匐而拜,神色张皇,映衬出婴儿的不同凡响。

吴道子所画净土变相、地狱变相被誉为两京神品。在地狱变中,吴道子将官僚权贵同样抓来受审,金胄杂于桎梏,使人想起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实在难能可贵。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局部

张萱,开元间人。以擅长人物画闻名。时近盛唐,经济繁荣,文化鼎盛,社会的审美观念自上而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物审美风尚一改魏晋南北朝的“秀骨清像”,而以曲眉丰颊、体态肥硕为美。张萱笔下的仕女,那些绮罗人物,就是当时贵族妇女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唐玄宗的开元年间“海内晏然”的太平景象,以及皇亲国戚奢逸纵乐的生活。《宣和画谱》载有张萱47卷画,题材广泛。传至现代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虽为宋人(传为宋徽宗赵佶)所摩,因为摩者也是高手,亦可想见张萱的风格特色。唐玄宗时,杨贵妃受宠,她的三个姐姐分别被封为虢国夫人、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出入宫掖。如《旧唐书·杨国忠传》所记:杨家“昆仲五家,甲第洞开,僭拟宫掖。车马仆卿,照耀京邑,递相夸尚。”《虢国夫人游春图》所写杨氏姊妹出游的华丽场景,可谓当时京城长安一道风景线。前导后拥者凡八骑,前三后三为男女侍从,中间稍后两骑分别是虢国夫人与韩国夫人,风姿绰约,队伍错落有致,以箭形逶迤而行,充分显现出游春者的悠然自得。

构图颇费匠心,就连马蹄的起落也着意作了安排,似闻队伍缓辔徐行得得有声。画中唯独虢国夫人的坐骑似乎画错了——左侧前后腿一起抬起,不合常理。细看才知虢国与韩国二人勒缰欲往右转,马的重心正往右移至右侧两腿,这刹那间的细节变化,画家观察的细致入微,这正是大家与匠人的区别所在。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周昉,字景玄,中唐时期重要画家。出身官宦世家,“游卿相间”,“多见贵而美者”,故笔下多身着绮罗的“贵游人物”。其作品风格别创一体,被称为“周家样”。浓丽丰肥之态,脂粉香艳之状有逾张萱。其生活氛围有似八百年后的拉斐尔。据载宋徽宗所收藏周昉的72幅作品中,大半为仕女图。其《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迎唐人所好而图之,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故影响之大,有逾前辈张萱。有故事说:郭子仪的女婿赵纵曾经让韩干写真,众皆称善。后来又请周昉也画了一张肖像,郭子仪将二画挂于座旁,女儿归宁,父亲问女儿:“此画谁也?”云:“赵郎也。”复曰:“何者最似?”云:“二者皆似,后画者为佳,盖前画者空得赵郎状貌,后画兼得赵郎情性笑言之姿尔。”可见周昉善为人物传神,能表现人之性情。

周昉被称为中晚唐(公元8世纪)最富才华的画家,后代追随其画风者大有人在,而且影响到新罗、日本等东方国家。其佛教壁画也为时人所称道,曾经“妙创水月之体”,有《水月观音自在菩萨》传世。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这一时期的重要画家还有李真,有《真言五祖像》,今藏日本;孙位,有《高逸图》传世;尉迟乙僧,月氏人,贞观初年,以于阗王室贵人身份被于阗王推荐来长安,“丹青奇妙”,在长安、洛阳一带绘有大量壁画,风格独特,“虽与中华道殊,然气正迹高”,“变形魔女,身若出壁”,获得时人好评;张素卿画道教群仙,成为一代先躯,宋元道观画家无不尊其画本为典范。 

唐代的山水画

唐代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山水画家,促进了山水画的繁荣。李思训、李昭道、王维、张璪、郑虔、毕宏、王默、王宰、卢鸿、项容等,当然,还有“因写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成一家的吴道子,都有卓越的成就与贡献。只是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下来的已很罕见,但从敦煌壁画还能略见其风貌。

李思训(651-718年),画史上称其为李大将军,因在开元间作为唐宗室曾经被封为武卫大将军。其山水画以勾勒写山水形貌,以青绿着色,金碧辉映。苏轼《李思训长江绝岛图》诗,有“棹歌中流声抑扬”句。可知宋代尚可见其画作。

今传李思训所作《江帆楼阁图》,江天浩淼,“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画法由隋代展子虔发展而来。李昭道为李思训之子,今传《春山行旅图》、《明皇幸蜀图》是其所作。李家父子继往开来,成为初唐最有影响的画家,开北派山水之先河。

王维(701-759年)字摩诘,活跃在开元、天宝年间。时值盛唐,人才济济,王维既是大诗人,又是著名画家。所画《辋川图》“山水郁郁盘盘,云水飞动”,原画虽已随清源寺同毁,然历代画家向往之,多有临本。他诗画交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意境隽永,成为中国文人画历来追求的境界。他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至今依然是画家们常用之题。其风格“画山水树石,纵似吴生”,可见他与吴道子风格相近,而又“风致标格特出”,既有“笔墨婉丽”一格,又有“笔意清润”“笔迹劲爽”一格。至今传为王维作品的有《雪溪图》、《江山雪霁图》、《江山雪意图》。

王维《伏生授经图》局部

张璪,盛唐时人,善画山水松石。“松鳞皴,石巉岩,水湛湛,云切渺。”五代荆浩赞其“树石气韵具盛,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旷古绝今,未之有也。”他作画箕坐鼓气,神机始发,只见“毫飞墨喷,捽掌如裂,离合恍惚,忽生怪状。”他提出山水画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为千古至论。

郑虔(685-764年)学识渊博,曾画《沧州图》,被玄宗誉为“郑虔三绝”。著书80卷,被人告发私撰国史。后虽被授广文馆博士,为官清约淡泊,清贫如洗,竟然“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寓长安慈恩寺,买不起纸,只好取树叶学书。所画山水,风格别致,以水墨见长,故有“郑虔王维作水墨,合诗书画三绝俱。”画《陶潜像》,风气高逸。宋时宣和殿曾藏郑虔四幅《峻岭溪桥图》。

王墨(约734-805年),曾师事郑虔、项容。在绘画上以“泼墨取胜”。其人颇似师祖吴道子,嗜酒如狂,“凡欲画图障,先饮熏酣之后,即以墨泼”,“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雾,染成风雨,婉若成神巧,俯视不见其墨污之迹。”(朱景玄)醉后曾“以头髻取墨,抵于绢素”。可知其性格豪放,画格依然。

唐代的花鸟画

唐代,花鸟画开始成为独立画科。唐初,有薛稷以画鹤闻名;开元、天宝间,冯绍正,以画鹰、鹘、鸡、雉精妙;竺元标、蔡金刚、毛嵩、姚彦山、程邈等善画禽兽;边鸾、滕昌佑、刁光胤画花木禽鸟、猫、兔;孙位画水、松竹;这在唐人著述中专门画花鸟者不下20人。

唐代的鞍马与杂画

唐代鞍马及其他杂画,也有很大发展。其中曹霸、陈宏、韩干画鞍马,韦鉴、韦偃画龙、马,韩滉、戴嵩画牛,都成为旷代之作。他们的成就,极大地影响了五代、两宋以及更后代的画家。还有保存于敦煌等石窟中的壁画,雕塑,无不显示出大唐之气象。

韩干《牧马图》

隋唐的雕塑

隋代的宗教石佛和寺院雕塑表现出由北朝向唐代过渡的特征,变清秀瘦削为雍容厚重;唐代佛像则温和、慈祥、庄严、丰满,完全摆脱了外来影响而具有本民族的特色。炳灵寺的佛刻,从北魏造像发展而来,具有刻画入微的写实作风。尤其第80窟端坐于两个菩萨之间的文殊像,庄重活泼,富丽朴厚,气韵生动。长安慈恩寺大雁塔拱门上有精美的阴刻佛像,镂刻着释迦牟尼在祗园精舍说法的情景。长安宝庆寺花塔,刻有十多个半裸石佛。长安玄武门内14藩酋的石像,唐太宗的昭陵六骏,以及大理石雕的仁王像,都是盛唐的名作。

唐代的雕塑很发达,雕塑家知名的有宋法智、韩伯通、王温、张智藏、陈永承、刘九郎、李正、孙仁贵等,不知名的就更多。宋法智、和王玄策出使印度,塑像深受印度影响。其中最为杰出的雕塑家是杨惠之,号称“塑圣”,今江苏吴县甪(lu)直保圣寺和陕西蓝田水陆庵,还可看出有他的雕塑遗风。杨惠之和韩伯通等雕塑家都善于绘画,而且“迹皆精妙”。

隋唐的书法

隋唐两代的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平。隋代的房彦藻和隋唐之际的虞世南,都是名家。虞世南入唐后,和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代帝王如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等都酷爱书法。唐太宗甚至演出了萧翼赚《兰亭序》的故事,而且死后将之殉葬于昭陵。

唐代中期,书法家有贺知章、张旭、李邕、颜真卿、怀素等。贺、张长于草书,张旭则常在醉后作书,史载:“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呼号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 李邕的书法,被杜甫誉为“碑版照四裔”;颜真卿曾经向张旭请教笔法,怀素曾学书于颜真卿,加之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大家。有《草书歌行》赞许他:“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依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huang)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cu)如惊电,状如楚汉相交战。……”

唐代后期的书法家有柳宗元、柳公权等。柳宗元善章草,柳公权以楷书见长,融会古今诸家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旧唐书》卷165附《柳公权传》言柳字受欢迎的程度说:“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上都西明寺《金刚经碑》,备有钟、王、欧、虞、褚、柳之体,尤为得意。”其时,日本、高丽、新罗等国,还常购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书家的作品和字帖。

唐代其实有更多不知名或佚名的书法家,因为是平民百姓而没有留下名字和墨迹。还有成千上万靠抄写为生的书手或者经生,如敦煌的大量手抄卷子,就是明证。若没有许许多多的无名书法家,不可能出现那些杰出的书法大家,也就不可能有唐代书法艺术的辉煌。他们不是些孤独的天才,他们周围的能手之多,才具之相似,证明那一片茂盛的鲜花是整个民族整个时代的产物。

补充图片: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1

2

3

阎立本《步辇图》:

张萱《捣练图》:

1

2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簪花仕女图》:

1

2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