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网首页 | 旧网首页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中外美术史

(中国部分)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李起敏 教授

 

 

第六章 元代的美术(12711368年)

 

第十三讲 元代的绘画

概况

十三世纪初,蒙古在成吉思汗领导下兴起于塞北,继而灭掉西夏,向金发动进攻,占领黄河以北地区,并进军新疆和中亚地区。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了欧、亚、非三大洲,举世震撼。1227年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蒙哥相继灭金攻宋。忽必烈即位,又把首都迁往大都(今北京),并于公元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进攻厓山,陆秀夫背赵苪投海死,南宋灭亡。

以忽必烈为代表的元王朝结束了唐末以来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以暴力实现了大兼并。同时,由于和西方国家有了较多的接触,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打开了通道。但元代以蒙古贵族为主的军事集团,对以汉族为代表的诸多民族的征服,是落后文化对先进文化的征服。其政权是代表贵族阶级利益的政权,推行残酷的阶级剥削和民族岐视政策,把良田化作牧场,把民族分成等级,以暴力实行残酷的统治。这种兼并不是历史的进步,这种“统一”也不是进步的统一,它不在民族性,而在阶级性,因此元兵南下时即受到南宋军民的英勇抗击。元代统治下的九十余年间人民反抗此伏彼起接连不断,到1351年汇合成为以红巾军为主导的农民大起义,经过十几年的斗争,最后推翻了腐朽的元王朝。

文人士大夫绘画创作活动

在元朝近一个世纪的统治期间,经济、政治、文化,一度陷入衰蔽。南宋画院随南宋灭亡而瓦解,而画家们的心态已今非昔比。起初,士大夫文人大多采取了与统治集团不合作的态度,以遁世求高洁,“览时多评论,白眼视俗物”(倪瓒)。文人画的发达,是其时代的特征。文人画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上,士人以寄情山水花鸟来表达忧愤与抗议。所推崇之“超逸”、“古意”、“士气”,表现了画风向内心沉潜的深刻。倪瓒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近迂游来城邑,索画者必欲依彼所指授,又欲应时而得,鄙辱怒骂,无所不有,冤矣乎,讵(ju)可责寺人(太监)以不髯(胡须)也!”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吴镇认为:“画事为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而不是为皇家之画奴,政治之太监。绘画的目的在于抒发主观意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艺术的自觉,人性的觉醒,观念的进步。

江浙一带是文人画创作的活跃地区,因为那里远离元朝统治中心,反动统治可以强化到令人窒息,但无法强化到心灵与思想,尤其是士人的思想。代表作家元初有钱选、赵孟頫,高克恭,元代后期有黄公望、王蒙、倪赞、吴镇、柯九思、王冕等人,多集中于这一带。

元代文人画以山水花卉为主流,初期北方的李衎、高克恭、江南钱选及赵孟頫等有较大影响。一些怀念宋代的文人如郑思肖、龚开等每每利用绘画寄托感伤与哀怨。元代中、后期文人画家多集中于江浙一带,如黄公望、吴镇、曹知白、朱德润、倪瓒、王蒙、王冕、赵原等人,不少作品中明显地表露了出世隐逸的无奈情绪。

元代的水墨写意画风格别致,特点是将书法归结于画法。提出“书画同源”说,钱选与赵孟頫为湖州地区著名文人。钱选提倡“士气”,赵孟頫早年曾向其请教画学,钱选即以“隶体耳”作答,并说:“画史辨之,即可无翼而飞,不尔便落邪道,愈工愈远。然又有关捩,要得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揭示了文人画与画匠的区别。赵孟頫后来即在《秀石疏竹图》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柯九思也总结出:“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都在强调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的主张,强调绘画与书法的关系。

其实,“书画同源”,其一在强调文人画家作画,要发挥不同于画工的优势,将写书法的功力、运笔,“不重形质,惟观神采”的美学思想,运用在绘画上。其二是说,在源头上,书与画同样用线条造型、象形,同样注重用笔运墨,讲究骨法,讲究神采,讲究气韵,讲究生动,成功的运用笔墨,在传统绘画塑造形象表达情感上可以加强艺术感染力。如此,文人画家的文学修养,诗、书、画的结合,使得中国绘画向着文学意味、诗化境界,追求意境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东方特色,在绘画领域阐扬了传统的美学思想,并且出色地表现在元代的山水画与花鸟画的变化与发展上。这是元人的贡献。

元代的山水画家除了成就最著的“元四家”外,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也涉足山水画领域。花鸟画家有钱选、陈琳、王渊、张中等各有成就。以画梅竹著称者有赵孟頫的夫人管仲姬、吴镇、李衎、柯九思、杨维翰、王冕、陈立善等。

钱选,(约12391299年以后)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人,与赵孟頫等被称为吴兴八俊。南宋末年(景定年间)中进士,入元后不做官,以诗画终其身。擅画人物、花卉及山水。其自题《金碧山水》卷时所透露的心情,在同代画家里有着普遍性:“烟云出没有无间,半在虚空半在山。我亦闲中消日月,幽林深处听潺湲。”其与花鸟画曾师法赵昌,又自有变法,画风清丽,生意浮动,而富装饰味,多表现田园隐居等情趣,如《柴桑翁像》、《秋瓜图》、《山居图》、《浮玉山居图》等山水画。后因为手颤,以及对付诸多仿造者,改作水墨写意花卉。明代鲁王朱檀墓随葬有钱选《白莲图》,钱选题跋言:“余改号……盖赝本甚多,因出新意。”云云。图中表现的清香伴月色的莲花,展现了画风由干丽向清丽转换。《秋芳鸟语图》、《八花图》、《丛菊图》等,多以水墨画就。现存上海博物馆的《浮玉山居图》,绘其隐居(浙江胡州)之境,意趣昂然。墨山翠树,系水墨与青绿结合的杰作。自题“下有幽栖人,啸歌乐经年。”明清以来题跋、著录多多,鉴藏印数百万,甚为罕见。赵孟頫题:“玉湖流水清切闲,中有浮玉之名山,千帆过尽暮天碧,惟有白云时往还。”其画境冲淡静穆,寓巧于拙。

赵孟頫(fu)(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水晶宫道人。宋宗室,于1286年入事元朝。入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后终于感到“世事多变”,汉官遭议被挤,深感“浮名浮利不自由”而于1319 南归。赵孟頫婚混迹官场三十余年,作为“宋宗室而食元朝禄”,常常被人诟病。能诗,善书法。又擅长画鞍马、山水、竹石。他在绘画中标榜“古意”,反对南宋院画的纤弱,还有宋以来职业画工的“不古”,元代人赞誉赵孟頫所画《鹊华秋色》是“一洗工气”,“负尚古俊,脱去凡近”,他自诩其《人骑图》“不愧唐人”,自谓其早年作品《幼舆丘壑图》“粗有古意”,及称赞陈琳所画《溪凫图》为“近世画人皆不及也”,都可作为理解“古意”内容的佐证。赵孟頫所画鞍马人物、山水竹石,掌握了较为深厚的传统规范,所作《秋郊饮马》、《浴马图》、《水村图》、《枫林抚琴图》、《怪石晴竹图》等具有相当表现力。《洞庭东山》画太湖中的风景胜地,景色开阔,画风工致。《鹊华秋色》是写赠他的朋友周密的,描绘了周密故乡山东济南城北鹊山与华不注山的景色。两山至今宛然如赵画。可见赵孟頫从真山水中悟得妙谛:“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吾师。”是既师古人(主要唐与北宋),又师造化的典范。因此,赵孟頫成为承上启下的领袖人物。“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大门,即书画融合的门径《人骑图》是追奉唐人画马的作品,赵孟頫的人物画偏重描写经史故事,的确,“古意”盎然。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管道升,字仲姬,赵孟頫妻,以写晴竹新篁亭亭如生名闻大江南北,亦能梅、兰,善诗词。“用笔熟练,纵横苍秀,绝无妇人女子之态。”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竹石图》轴,笔笔疏秀,神韵俊逸;其《墨竹图》,董其昌说“似公孙大娘舞剑器”。北京博物院藏有《竹林泉绕图》(又名《万竿烟霭》、《烟林丛竹》)。

赵孟頫之子赵雍,孙赵凤、赵麟亦能画。有“一门三代七画家”之誉。

和赵孟頫同时的任仁发(字子明,号月山道人12541327)亦画人物鞍马著称,有《二马图》、《张果见明皇图》等传世。

北方馆阁士大夫画家中擅画山水和竹石者有李衎及高克恭、等人。

李衎(12451320)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人。官至吏部尚书,画竹师法文同,并曾深入江南竹乡进行观察研究。着有《竹谱》。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回族。祖籍西域,曾居大都,官至刑部尚书,工山水,融合米家云山及董源皴法画江南烟雨,亦善画竹石,有《云横秀岭》、《春山晴云》等图传世。因在南方为官,深受南方文人画家影响,故其笔下“一片南方风烟”。

方从义(约13021393)有《神岳琼林图》、《云山深处》、《山阴云雪》、《高高亭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太白龙湫图》已流入日本。

蒙人画家张彦辅画有《云山图》、《棘竹幽禽图》;朱德润(12941365),才学过人。现存作品《秀野轩图》有苍润清逸之致。《林下鸣琴图》,得李成、郭熙精粹;唐棣(di)(12961364)与赵孟頫同乡,早年游赵氏门,得赵指点。唐棣从不入流的小官小吏,做到五品知州,混迹官场几十年,62岁,辞官归里,从此专意于书画。凌云翰有诗调侃:“我识吴兴唐子华,丹青一出便名家;抱琴童仆随驴去,山县今朝早放衙。”其《林荫聚饮图》画山民聚饮,各具其态;《霜浦归渔图》乔木秋林,三渔人肩网背篓而归。集风土、风俗于山水画中,画法师法郭熙。曹知白有《寒林图》等传世;王振鹏以界画闻名,存《金明池龙舟竞渡图》、《阿房宫图》;还有一些无款的界画,如《滕王阁图》等,尤其佳妙。

元四家

元代中晚期最具有影响的画家是活跃于江浙一带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江苏常熟人。本姓陆名坚,为永嘉黄公收继,而改姓名。中年为吏因事入狱,出狱后活动于江浙等地,为全真教徒。50岁后,放浪江湖,以诗酒自娱“坐看鸟争林”。曾经寓居筲箕泉、卖卜松江县,通音律,长词曲,擅画山水,有水墨及浅绛各种形式。画千岩万壑,愈出愈奇。《富春山居图》描绘浙江富阳一带富春山的景色,平沙逶迤,丘壑奔腾,经营7年始成,成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当时,黄公望曾在富春江边“构一堂于其间,每于春秋时焚香煮茗,游焉息焉。”“当晨岚夕照,月色当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世在尘寰矣。”几百年来,《富春山居图》风光依旧,神采焕然,此图为历代山水画家引为范本,800年间,辗转流传,可写一部传奇,后来,此图一分为二,卷首部分现藏西湖浙江博物馆,其余大部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它作品尚有《九峰雪霁》,意境深远。《快雪时晴》、《天池石壁》等图,笔墨松秀。著有《画山水诀》。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1

2

王蒙(?—1385)字叔明,湖州人,赵孟頫外孙,元末曾作小官,后隐居黄鹤山(山在余杭),自号黄鹤山樵。花竹呼翠羽,心随云出岫。明初任泰安知州,面泰山而作画,其《岱宗密雪图》,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意境旷远。后因胡惟庸案被诛连,死于狱。

他从小受舅父赵孟頫影响,长与黄公望和倪瓒往来,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但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章法周密,景色郁然深秀;然而,尽管密满,而不闷塞,是其风格的显著特点。此外,王蒙尚能画人物,是元四家中较有功力的一个。倪瓒称其“叔明笔力能抗鼎,五百年来无此君。”有《春山读书》、《青卞隐居》、《夏日山居》、《葛稚川移居图》等传世。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

倪瓒(13011374)。字泰宇、元镇,号云林,另有别号27个之多。元末江苏无锡地。”区大富,为浙西三士之一(另外2士是钱选、顾瑛)。全真教徒。早年生活安逸,“闭门读史书,出门求友生。晚年参禅学道,欲摆脱世事干扰,农民起义爆发后他疏散家产逃到太湖,所画水墨山水荒寒萧索,近景平坡,中景平湖,远景山峦,章法极简,笔墨无繁,而意境幽邃,别具空疏之美。以致“江南人家以有无(倪画)为清浊。有《渔庄秋霁》、《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传世,亦善竹石枯木。

    倪瓒《渔庄秋雯图》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人。元末“辟处穷居,寡营敛迹,孑立独行,谢绝世事”。中年一度杜门隐居,家贫寒,卖卜为生。性情孤峭,亦僧亦道,儒为本,道为用,以示超脱。善画山水梅竹,吸收巨然皴法表现山水苍茫气象,以画渔父题材最多,常题歌于其上,抒写情怀。吴镇虽穷而不以画媚世,其作品即是他孤高隐逸思想的反映。《松泉图》虽没画人,只画一苍老枯树于其上,飞泉乱树隐现于迷雾之中,却俨然似有一种高士傲岸的气度从枯树的意象中表达出来。

  吴镇《松泉图》

他与黄公望同学董源、巨然,吴镇尚沉郁,黄贵萧散,两家神趣不同,而各尽其妙。吴镇山水别开生面,当时虽不被人看重,但吴自信:“20年后不复尔。”果如其言,不到20年,人们就喜爱上其山水的苍苍莽莽有林下之风,气韵生动的作品了。清代吴历评吴镇的山水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浑然天成,无墨齐备。”水墨氤氲,使吴镇之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现存作品有《双桧图》、《嘉禾八景图》、《水村图》、《渔父图》、《洞庭渔隐图》、《芦花寒雁图》等。

 “四家”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王蒙写黄鹤山,倪瓒画太湖,黄公望在虞山、三泖、富春山领略胜概,遇佳山水随笔摩记。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如黄公望之浑厚,倪瓒之疏淡)。但他们的题材比较狭窄,思想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独寂,落寞,反映了时代的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倪瓒主张“写胸中逸气”、“自娱”,意在重神似,重抒情,而不在意形似,谓“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吴镇与盛子昭比门而居,四方求盛画者甚众,而欣赏吴镇画者甚少。吴镇谓:“二十年后不复如是尔!”果然如此,因为吴镇的艺术格调,远非盛子昭可以比拟。

同元四家交游和过从密切的还有一些“超然物外”的江南诗人,画家 ,收藏家,如顾仲瑛、杨维桢、赵原、陈惟允、朱德润等。元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山水画与道家思想,尤其是庄子思想有着内在的关系。元代山水画家多半学道参禅,愿与深山野水为友,也是那个黒暗时代的产物。因为他们感到“尘土谁云乐,不堪冷热情”。只有“幽寂之山谷,合幽寂人之心”。他们在笔墨上有“直破古人”的创造精神,他们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众多的文人画家,给文人画的发展以滋养。他们的成就也在整个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影响作用。 

元代花鸟画

元代花鸟画作为文人画的一个分支,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凸出的标志是单纯以水墨绘画花鸟,于是,墨花、墨鸟兴起并且流行。道、释、禅的思想,这时在艺术美学上的表现即是:任自然,不雕饰。反映、落实在花鸟画的笔墨上就是清淡的水墨写意,体现以净素为贵的境界。因为中国画发展至当下,各种技法尤其水墨技法已经完备,美学理论、画论已经成熟到足以适应画家任意驰骋于水墨世界。

元代的墨竹,继承五代、两宋而盛行。墨梅也在宋人“以墨点花”的基础上,发展创造,自成一格。那些曾在唐、宋时兴的院体花鸟画,虽后继有人,但已呈现颓势成为末流。人们不再取悦工丽之好,欣赏趣味已经转移到清淡水墨写意为主,这样,“唐之边鸾,宋之徐、黄”的古今规式已被打破。“一竿墨竹”即可“得我真情”,又何乐而不为?于是,倪云林“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表白,在画家们那里和士大夫层得到广泛赞同,一人道破,万夫呼应。

花鸟、山水画家以画水墨梅竹为寄意遣情的重要手段。梅、兰、竹、菊在元代已经升华成一种人格与情感的符号载体。有元一代的四百余名画家中,据说有百余人画水墨梅竹。李衎、高克恭、乔达、李倜、柯九思、盛昭、张明卿、姚雪心等几乎无不以宋人文同墨竹为师法。

李衎(124513420年),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北京)人。传世作品有《修篁竹石图》、《纡竹图》、《双勾竹石图》、《沐雨图》等,其《纡竹图》,将生性纯直的青竹,因受环境压迫,生不得所,纡曲不直,显示了别种蕴含意味。笔致精到,颇见功夫。李衎向称“写竹之圣者”。

顾安(12891368)淮东人。生平专画墨竹,有《平安盘石图》、《新篁图》、《竹石图》等流传,尤善画风竹,竹态风势,另有风致。

  顾安《幽篁秀石图》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台州天台人。长于写竹及鉴赏,诗书画俱佳。墨竹“晴雨风雪,横出悬垂,荣枯稚老各极其妙”。主张以书法通画法,现存《竹石图》,枝叶扶疏,浓淡掩映有致,代表了元人画竹风韵。

另外,山水画家们亦多喜欢以墨竹寄意,如倪瓒、王蒙、吴镇等都有精品传世。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又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农民出身,诗人,擅画梅竹,所作诗文常流露对元末黑暗政治的不满,如“冰花个个团如玉,羌笛吹他不下来。” 画家也因此诗,险陷文字狱。王冕对家乡充满了深情:“山中煮石乍归来,满院琼花顷刻开,仿佛暗香生卷里,夜寒明月与徘徊。”元末隐居九里山卖画为生,所画梅花枝繁花密充满生意。故宫所藏《墨梅图》用笔精炼,墨色清淡,若冰肌玉骨,勾花点蕊,似不经意却自然生动,不呆板,不做作。画上题诗:“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露了在野蛮统治下不甘屈服的精神。其《点水古梅图》,同样况其不仕元廷的意志和决心。

元代以水墨画禽鸟的有王渊、边鲁、陈琳、盛昌年、张舜咨等人。

总之,以水墨写梅兰竹菊,成为文人作画的特殊题材和时尚。借以表现士气的“古怪清奇”,写墨竹“节不厌高,如苏武之出塞,爪不厌乱,若张颠之醉书。”开了明清绘画之先河。 

宗教美术与人物肖象画

元代统治者为了麻痹人民斗争意志,大力提倡多种宗教,佛教中以喇嘛教为最盛,道教亦相当流行。一些从事画塑的民间匠师仍保留了唐宋传统。流传至今的精美壁画是元代美术中的重要遗存。

永乐宫、广胜寺等宗教壁画

元代宗教美术仍有一定规模,敦煌及山西一带尚有不少遗存。重要者有:敦煌莫高窟以第三窟为代表、山西稷山兴化寺、青龙寺、赵城广胜寺、永济永乐宫(今迁芮城)等。

山西永济永乐宫为道教神仙吕嵓(吕洞宾)故居,元代全真教之中心。永乐宫三清殿,泰定二年(1325年)绘制的壁画,形象丰富,规模宏大,堆金沥粉,满壁涌动的神仙行列,其造型之精美,色彩之浓丽而典雅,线条之流畅,场面之热烈,可闻钧天广乐之声,可见群仙雍容之态,天衣风动,气象万千,犹存唐以来壁画风范。纯阳殿、重阳殿分别绘吕嵓、王重阳故事画,如佛之本生。其中汉钟离度吕嵓一幅对心理状态刻划颇为生动细致。三清殿壁画为画工马君祥等绘,纯阳殿壁画则有著名画工朱好古门人张遵礼等人题名。

山西赵城广胜寺明应王殿,建于元延佑六年(1319年),现存壁画为泰定元年(1324年)绘,两壁画水神受诸神朝贺,并配以当地霍山景色。另有描绘戏曲表演壁画“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为戏曲史之珍贵资料。

元代遗留至今的卷轴画中尚有一些宗教题材。如《搜山图》、《揭钵图》等,(著名画家王振鹏、朱玉等均有《揭钵图》传世)除描绘热闹场景外,画家并根据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丰富了情节和形象。颜辉所画的水墨仙人像(如刘海蟾、李铁拐)在塑造形象上亦有独到之处。

                             朱玉《揭钵图》

元代雕塑

阿尼哥,为尼泊尔著名匠师,精通工艺雕塑,1260年率八十人到西藏建金塔,1261年来大都塑造佛像,对元代宗教雕塑有一定影响。

刘元,为元代雕塑家,曾随阿尼哥学艺,在大都等地庙宇塑制了不少神佛塑像,号称“刘元塑”。据载他在大都东岳庙塑侍臣像,曾以唐代名臣魏征的画像为借鉴。塑“玄都胜境”,上元帝君执簿诘问的群雕场面,有如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所画《最后的审判》,成功的表现了下跪小吏战怵回话的神色,而获得全堂悚然的气氛。

居庸关云台之四天王等浮雕,同样代表了元代雕塑的水平;小件的陶俑亦时有出土,风格手法趋向写实。 

肖象画家及作品

五代、宋朝以来绘画肖像,成为民间画工的一种行业。元明遗存之民间肖像画,帝王后妃参半。刘贯道为元代前期人物肖像画家,所绘“元世祖出猎图”,描绘忽必烈及侍臣骑马行猎场面。

刘贯道《梦蝶图》

王绎(约1333—?)字思善,为元代后期画肖像的高手,驰名江浙一带。传世作品有《杨竹西像》、《倪云林像》。并著有《写像秘诀》,主张作者在对方“叫啸谈话之间”默默观察以发现“真性情”,反对使对方“正襟危坐如泥塑然,方乃传写”的方法。书中《彩绘法》还细致列举了肖像画设色调色方法。是研究肖像画创作和色彩学的重要资料。

 

附:【思考题】:

1、元代绘画发展的特点(主要画家、思想艺术倾向)

2、赵孟频的艺术主张及绘画作品

3、“元四家”绘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4、永乐宫、广胜寺等元代壁画作品的艺术成就

(附录)

元代画论选辑

(一)钱选

赵文敏问画道于钱舜举,何以称士气?钱曰:“隶体耳。画史能辨之,即可无翼而飞,不尔便落邪道,愈工愈远;然又有关捩,要得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吾尝举示画家,无不攒眉,谓此关难度,所以年年故步。

《容台集》《书画谱》

(二)赵孟频

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敷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

《清河书画舫》

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人,殆欲尽去宋人笔墨。

《铁钢珊瑚》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耒同。

《郁逢庆书画题跋记》

赵子昂问钱舜举曰:“如何是士夫画?”舜举答曰:“隶家画也”。子昂曰:然。观王维、李成、徐熙。李伯时皆士夫之高尚,所画盖与物传神尽其妙也,近也作士夫画者谬矣。

《唐六如画谱》

世俗论画者,必曰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故人以界画为易摹,不知高下低昂方园曲直远近凸凹巧拙纤  梓人匠氏有不能尽其妙者,况笔墨规尺,运思于缣楮之上,求合其法度准绳,此为至难。……近见赵集贤子昂教其子雍作界画云:“诸画或可杜撰瞒人,至界画未有不用工合法度者。”此为至言也。

《画鉴》

(三)黄公望《写山水诀》

近代作画,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笔法树石各不相似。学者当尽焉。

树要四面俱有干与枝,盖取其园润。

树要有身分,画家谓之纽子,要折搭得中,树身各要有发生。

树要偃仰疏密相间,有叶树枝软,面后皆有仰枝。

画石之法,先从淡墨起,可改可救,渐用浓墨者为上。

石无十步真,石看三面,用方园之法,须方多园少。

董源坡脚下我有碎石,乃画建康山势。董石谓之麻皮皴,披脚先向笔划边皴起,然后用淡墨破其深凹处,着色不离乎此。石著色要重。

董源小山石谓之矾头,山中有云气,此皆金陵山景。皴法要渗软,下有沙地,用淡墨扫,屈曲为之,再用淡墨破。

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

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有笔有墨之分。用描处糊突其笔,谓之有墨。水笔不动描法,谓之有笔。此画家紧要处,山石树木皆用此。

大概树要填空。小树大树,一偃一仰,向背浓淡,各不可相犯。繁处间疏处,须要得中。若画得纯熟,自然笔法出现。

画石之妙,用藤黄水侵入墨笔,自然润色,不可用多,多则要滞笔。间用螺青入墨亦妙,吴装容易入眼,使墨士气。

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登楼望空阔处气韵,看云彩,即是山头景物。李成郭熙皆用此法。郭熙画石如云,古人云:“天开图画”者是也。

山水中惟水口最难画。

远水无痕,远人无目。

水出高源,自上而下,切不可断脉,要取活之源。

山头要折搭转换,山脉皆顺,此活法也。众峰如相揖逊。万树相从如大军领卒,森然有不可犯之色,此写真山之形也。

山坡中可以置屋舍,水中可置小艇,从此有生气,山腰用云气,见得山势高不可测。

画石之法最要形家不恶,石有三面,或在上,或左测,皆可为面。临笔之际,殆要取用。

山下有水潭之濑,画此甚有生意,四边用树簇之。

画一窠一石,当逸撒脱,有士人家风,才多便入画工之流矣。

或画山水一幅,先立题目,然后着笔。若无题目,便不成画。更要记春夏秋冬景色,春则万物发生,夏则树木繁冗,秋则万象肃杀,冬则烟云黯淡。天色模糊,能画此者为上矣。

李成画坡脚须要数层,取其湿厚,米元章论李光丞有后代,儿孙昌盛,果出为官者最多,  亦有风水存焉。

松树不见根,喻君子在野,杂树为小人峥嵘之意。

夏山欲雨,要带水笔。山不上有石小块堆其上,谓之矾头,用水笔晕开,加淡螺青,又是一般秀润。画不过意思而已。

冬景借地为雪,要薄粉晕山头。

山水之法在乎随机应变,先记皴法不杂。布置远近相映,大概与写字一般,以熟为妙。纸上难画,绢上矾了好着笔,好用颜色,易入眼,先命题目,此请之上品。古人作车胸次宽阔,布景自然,令古人意趣,画法尽矣。

好绢用水喷湿,石上槌眼匾,然后上帧子。矾法。春秋胶矾停,夏日胶多矾少,冬天矾多胶少。

着色螺青拂石上,藤黄入墨树,甚色润好看。

作画只是个理字最紧要。吴融诗云:“良工善得丹青理。”

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

《辍耕录》

(四)倪瓒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近迂游来城邑,索画者必欲依彼所指授,又欲应时而得,鄙辱怒骂,无所不有,冤矣乎,讵可寺人以不髯也!

《清阁遗稿》

“以中海家余画竹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真没奈览者何!但不知以中视为何物耳。”  

王蒙《丹山灜海图》:

  

张渥《九歌图》:

1

2

3

4

《卢沟运筏图》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