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网首页 | 旧网首页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西方戏剧通史

 

主讲教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  宋宝珍 研究员

 

 

第六讲  西班牙戏剧的黄金时代

 

关于西班牙戏剧的起源,史料没有详细的记载,大约到了中世纪以后,以宣传基督教教义为目的的宗教剧比较盛行,这显示着西班牙戏剧的成型。当时每逢节日,教堂内外人头攒动,人们争相目睹宗教剧的演出。这些剧目的内容,多表现圣经故事、圣徒事迹和宗教奇迹。教会和宫廷在倡导宗教剧的同时,对流行于民间的世俗剧百般限制。

但是,节日的氛围总是令人容易处在兴奋之中,而千篇一律的宗教剧,则不免显得沉闷。人们借助节日庆典,在演出中逐渐加入了一些令观众振奋的内容,如歌舞与滑稽表演等等。

 

第一节 历史背景 

15世纪末期,流行于中世纪的宗教剧在西班牙仍在延续,但是,经过文艺复兴运动的洗礼,西班牙的戏剧形态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一些剧作家开始利用宗教剧的外部形式,来表现世俗生活的美妙情趣。这标志着宗教剧一统天下的戏剧格局,已经丧失了它稳固的社会基础。这个时期,民间的戏剧团体开始出现,这中间产生了职业演员,为了争取观众,剧团必须选择令普通人感兴趣的表现内容和戏剧形式,于是,戏剧的世俗趣味便有了增强的趋势,这一趋势经过发展、壮大,冲决了封建教会对戏剧的束缚,创造了西班牙戏剧的繁荣局面。

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的复古倾向相比,西班人文主义戏剧显示了自己的独特性:

首先,西班牙戏剧虽也受到古希腊、罗马以及意大利戏剧的影响,但却是在不放弃民族戏剧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吸纳和扬弃的。

其次,西班牙剧作家的创作目的,似乎不在于努力向古代的戏剧样式看齐,而在于要反映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尖锐矛盾和突出的社会问题,他们也不是特别强调辞藻的华美和剧诗的韵律,而采用加以锤炼的民间语言写成,悲剧、喜剧的划分不太明显。这明显地增强了西班牙戏剧的现实性和平民性。

再者,西班牙戏剧的演出,不追求意大利式的豪华布景和宏伟场面,而显示了机动灵活、朴实自然的方式。16世纪初,西班牙剧团的演出条件往往非常简陋,甚至没有什么布景,台后挂上一条毯子,后面便作了演员的化妆室,全部服装道具装在一个行囊里就可以带走。一直到了16世纪末,马德里和塞维利亚等大城市才先后建起了永久性的剧场,如克鲁斯剧场(又称十字架剧场)和王子剧场等,里面设有池座和楼座,舞台上有了布景和幕布,剧场设施也渐渐复杂起来。像英国戏剧一样,西班牙戏剧的演出一般在下午进行,每次演出的剧目常在一出以上,中间加演带有滑稽性质的幕间剧。

西班牙的幕间剧,是由一种流传于民间的短剧──“帕索”发展起来的。最初它基本上是用来宣传宗教教义的,到了后来则变成了一种小喜剧,用来反映人文主义的思想感情。在16世纪文艺复兴的背景下,“帕索”比较流行,西班牙的剧作家,几乎没有人不曾写过这种小喜剧。

“帕索”这种简捷、短小的戏剧形式,只需要两、三个演员就可以表演,它有独立的情节、人物、背景,取材于下层社会平民的生活情景,多表现具有讽刺效果的喜剧故事,以夸张的对话、滑稽的表演,来娱悦观众,活跃气氛。戏剧家鲁达就是创作“帕索”的高手。

在人文主义戏剧发展的初期,戏剧家洛卜·德·鲁达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是第一批西班牙“戏剧界名人”之一,被称为民族戏剧的奠基者,他开创了一条同宗教剧告别的戏剧道路,并由此将西班牙戏剧引向了繁荣的坦途。

    洛卜·德·鲁达(公元1510?-1565),是一位剧团经理兼演员,他经常带剧团到贵族的厅堂、庭院或露天场地进行巡回表演,丰富的戏剧实践经验,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满足观众的欣赏趣味,鲁达不断地创作新的剧目。他把一些民间流传的有趣故事,加以改编,用民众喜闻乐见的笑闹形式,生动、活泼的戏剧语言,创作出了清新、质朴、幽默、风趣的幕间剧。

鲁达最为有名的幕间剧是《橄榄》,他写一对农民夫妻高高兴兴地种下了一棵橄榄树,妻子看着这棵刚刚栽下的树苗,开始了关于果实的美妙幻想。她想将来准会有个好收获,会采下很多的橄榄,把这些橄榄卖掉,就可以种下更多的橄榄树,树多了,橄榄也会长得更多,那就可以卖很多钱了。她于是对女儿说,将来每一篓橄榄可以卖它两毛钱,她丈夫却说,这价钱定得太高了;妻子争辩说不高,丈夫偏偏坚持说太高。后来,他们对着这棵刚刚种下的树苗,开始了有关其果实价格问题的争吵,他们越吵越凶,都想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为了显示自己有理,他俩又拉住女儿,各自要她服从自己的意志,妈妈对她说,如果不站在妈妈一边,妈妈就要揍她;爸爸则说,要是她敢于违抗爸爸,也会同样挨打。女儿不敢表态,这对农民夫妻就开始抽打自己的孩子,打得她放声大哭。邻居赶来劝说,却于事无补,这场激烈的争吵和打闹没法制止,只好让它进行下去。

这个幕间剧情节简单,但却带有浓重的生活气息,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生活愿望和性格特征。这种存在于平凡之中的喜剧性冲突,被鲁达挖掘出来,产生出令人捧腹的强烈效果。

西班牙这一时期,还流行着一种民族化的戏剧,即“袍剑剧”。这类剧多描写骑士或绅士为荣誉而战,剧中的主角常身穿长袍,腰带佩剑,故而得名。“袍剑剧”显示着明显的民族道德观念,“在这类戏剧中,情节的描述重于角色的处理,它们所揭示的伦理道德观念简化到了抽象的程度。而且这些作品中没有中间色调,坏人做了坏事,连他自己也承认。坏人必须受到惩罚,哪怕惩罚殃及无辜也决不宽待,没有缓和的余地”(注:「英」菲利斯·哈特诺尔:《简明世界戏剧史》,李松林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

    沿着鲁达开辟的戏剧道路,塞万提斯、维加和卡尔德隆等人创作了多部足以传世的优秀剧作,这些剧作所达到的艺术水平和所表露的思想价值,奠定了西班牙戏剧在世界戏剧史上的重要位置。

    1617世纪的西班牙戏剧显示了充沛的活力,它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分支,也是民族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二节  维加及其戏剧 

洛卜·德·维加(公元1562──1635),是西班牙最为著名的诗人和最多产的剧作家,他自称一生写过1500多个剧本,这自然包括短小的“帕索”,仅保留下来的就有500多个。维加出生于马德里,他的父亲去世较早,家庭贫寒,靠亲友的资助生活。他自幼聪慧好学,5岁时就读懂了拉丁文并开始写诗,他还学习过击剑、舞蹈、音乐等,这为他后来的戏剧活动打下了基础。12岁时,他写出了平生第一个剧本《真正的爱人》,令世人称奇。1577年他进入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大学,接受了完备的教育,培养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爱好。

1587年,他的恋人、女演员艾伦娜·奥索里欧嫌贫爱富,移情别恋,这使维加异常伤心和气愤,他写了几首措辞尖刻的讽刺短诗,对艾伦娜的背叛行为予以无情的嘲讽。这些短诗,虽解了一时的心头之恨,却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他被指控犯有诽谤罪而受到法庭传讯,并被判决驱逐出境,因此而度过了8年的流浪生涯。在此其间,他与文学为伴,开始大量接触戏剧活动,并写下了多部自己的剧本。

1588年,维加参加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远征里斯本,险些在战争中失去生命。归国后,他在法伦西亚定居下来,1610年移居马德里。据说他曾经担任过阿里巴公爵、赛萨公爵和马尔毕克侯爵等贵族的私人秘书,也曾担任过马德里神学院的院长。但这些事务性的工作,都没有影响到他的戏剧创作,足见他是一个杰出的戏剧天才。

维加所处的时代,是天主教会和封建贵族对民众实行独裁统治的历史时期,尽管文艺复兴的思想意识,已经日渐深入人心,但贵族阶级的暴政还没有从根本上解除,社会上流行的法律制度,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用来压迫广大民众的不满和反抗的。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并且出身贫寒、经历坎坷、狂放不羁的维加,自觉地站在人民利益一边,创作了很多反映现实矛盾和斗争的剧作,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统治阶级对于维加的戏剧心存忌恨,在他生前,其剧作被列为禁书。

然而,维加以他高超的戏剧才华,为自己赢得了人生尊严和崇高声誉。1635年,当他在马德里去世时,许许多多的人参加了他的葬礼,人们哀悼这位才华横溢的剧作家,称他是“天才中的凤凰”,“自然界的巨擘”,“最富有的也是最贫穷的诗人”。

维加一生的戏剧创作,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包括了各种题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即兴喜剧和田园剧,都曾引发过他的创作兴趣;而西班牙盛行的“袍剑剧”也是他得心应手的创作样式;小喜剧“帕索”在他洋洋大观的戏剧里,占有相当的比例;而取材于古老的历史传说,并从中影射现实问题的历史剧,也是他创作上的拿手好戏。但是,真正为维加创造了不朽声名的,则是他所写的关于农民生活和农民暴动的现实题材的戏剧。

在剧作《国王,最伟大的法官》(16201623)中,维加已经揭示了农民与封建领主间的尖锐矛盾。剧中,一个名叫桑丘的农民,请求他的领主允许他结婚,可是,这个荒淫无耻的主人,却对桑丘的未婚妻萌生了歹心,他要霸占她,就凶恶的把桑丘赶走。桑丘心中不服,可是却无处申诉,最后,他只好将此事告到国王那里,求他维持公正。国王下令,桑丘可以从领主手中夺回被霸占的妻子,而领主居然不执行国王的命令,致使国王一怒之下予以治罪。桑丘靠着自己的勇敢和顽强,终于制服了领主,领回了妻子。

桑丘的夺妻之恨,以及他与封建领主的激烈冲突,大有干柴烈火之势,只是由于国王的及时介入,才使公平得以维护,矛盾得以缓解,没有酿成爆发的结果。但是,并不是每一件侮辱、损害人民利益的事,都能让国王知晓并被解决得很好,国王只有一个,而世间的不平事却总是太多。在维加的一部声名远播的戏剧《羊泉村》(16121614)中,就表现了一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爆发的农民反抗封建贵族的斗争。

《羊泉村》的题材,取自1476发生于西班牙的一次农民暴动,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早在12世纪,西班牙人为了和摩尔人作战,就曾在国内建立了军事组织──骑士团,骑士团分为若干团队,在一些地区行使管辖权和布防权。他们的社会地位很高,其首领直接听命于教会和罗马教皇,而各团队队长则变成了凌驾于地方行政机构之上,又手握兵权的特殊人物。到后来,这类人物中的一部分,其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遂向着邪恶与野蛮的方向发展,成为危害乡里的一方恶霸。《羊泉村》中的队长费尔南·戈梅斯,就是这类人物的真实代表。

驻扎在羊泉村的队长费尔南,专横暴虐,鱼肉乡里,是个恶棍、流氓。这个人好色成癖,妄图把村中的妙龄少女全部占为己有。他那邪恶的目光盯在了村长的女儿劳伦夏身上,假惺惺地向她求婚,聪明的劳伦夏看穿了他的鬼把戏,拒绝与他往来。

正当他准备强逼劳伦夏服从自己的时候,一场旨在反抗新国王继位的战斗开始了,费尔南队长只好带着军队开拔。村里的人们都暗自希望他一去不回,可是这个瘟神又耀武扬威地回来了。村民们慑于他的淫威,只得举行欢迎仪式,并献上礼物。仪式结束后,劳伦夏与另一位姑娘正欲回家,费尔南队长却上前阻拦,要把她俩强行关押,以满足他的淫欲。两位姑娘一面大声叫喊,一面飞快地逃离了魔掌。

劳伦夏已经有了自己的心上人,他是村里的小伙子弗隆多梭。一天,他俩正在河边谈情说爱,恰被费尔南队长发现,他放肆地调戏劳伦夏,并狼一样向姑娘身上扑去,小伙子弗隆多梭拉弓引箭,直逼费尔南队长,声言他胆敢冒犯劳伦夏,他就一箭将其射穿。费尔南队长只好罢手,悻悻而去。可是他却决不善罢甘休。

一天,劳伦夏听到一位姑娘呼叫救命,原来她是被人捉来,要去送给费尔南队长的。眼看村里的姑娘受此奇耻大辱,一个小伙子忍不下去了,他要救下姑娘,可是自身却惨遭毒打,而那个可怜的姑娘像无助的羔羊一样,被人牵给了恶狼一样的队长。

费尔南队长一次又一次的暴行,激起了村里人的愤怒,村长认为自己白拿了手中的权杖,却对恶棍毫无办法。他把女儿劳伦夏许配给弗隆多梭,两个年轻人也早有此意。然而当他们的婚礼在村里的广场上举行时,队长费尔南不仅毒打村长,还把这对新人抓走了。

当村民们在村议事厅商讨对策时,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闯了进来,她就是已被费尔南队长糟蹋的劳伦夏,她说,“一个女人没有权力表决,也得有权力申诉”,羊泉村的人不能再做任人宰割的羔羊了,弗隆多梭就要被吊死在城墙上了,难道能再忍耐下去,坐视不管吗?!

村民们的愤怒终于爆发了,他们冲进军营,将作恶多端的费尔南队长杀死了。

国王派人来调查这件事,村民们一个个被审问,让他们说出,是谁杀死了费尔南队长,大家众口一词:是羊泉村!国王无奈,只好赦免了全村人。

在《羊泉村》中,剧作家揭露的问题不在于经济剥削给农民生活造成的艰难,而是作为人,其人身权利所受到的公然侵害。在中世纪,荣誉和尊严是独属于贵族的特权,而普通民众似乎应当甘于微贱。但作为人文主义者的维加,却要维护人本身的天赋人权。剧中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农村姑娘劳伦夏敢于蔑视贵族阶级施与的、旨在玩弄她的“爱情”,全村人则敢于杀死不可一世的恶棍,并且勇敢地承担责任。在这些剧中人身上,维加很好地表现出了他们所具有的尊严、荣誉、正义和忠贞。

   除《羊泉村》之外,《狗占马槽》、《马德里的矿泉水》也是维加重要的戏剧作品,他还写过戏剧理论文章《今日新的编剧艺术》(1609),主张要打破陈旧的编剧法,反映现实生活,以符合民众的欣赏趣味。

              

第三节 卡尔德隆及其戏剧 

“世界是个大舞台,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这样的话语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毫不新奇,它仿佛是一个流传久远的谚语,由于流传得太久,认同的人太多,反而失去了探究其源起的意义。但是,今天我们有必要指出,第一次明确地表述了这种语意的人,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戏剧家卡尔德隆。

卡尔德隆·德·拉·巴尔卡(公元16001681),是继维加之后,西班牙最著名的剧作家,也是西班牙戏剧处于黄金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出生于马德里的贵族家庭,曾在马德里耶稣会学院接受教育,后来在萨拉曼卡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1623年,他创作了第一部戏剧《爱情,荣誉和权力》,从此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1635年,他应邀进宫,负责管理宫廷剧院,其间创作了大量剧本。他曾作为军人参加战斗,退役后继续从事戏剧活动。1651年,他入藉成为教士,历任托莱多和马德里教堂的主持,并写了很多宗教剧,晚年在马德里病逝。他一生写过120部剧作,另有80部宗教剧和20篇幕间剧。

在卡尔德隆的早期创作中,主要是一些以维护荣誉为主题的“袍剑剧”,《精灵夫人》(也译作《隐居夫人》,1629)和《扎拉美亚的长老》(16401644)是其中的代表。

《精灵夫人》写年轻的女人安哲娜寡居之后,他的两个兄弟为了维护所谓的荣誉,对她严加管束,将其幽闭在房间里,不见世人。一次,她耐不住寂寞,悄悄溜出家门,去观赏游戏,不料她的一个兄弟因为不明就里,竟然追逐起自己的姐姐来。困境中,他向一个路人求救,此人是个胸襟坦荡,维护正义的人,他与她的兄弟展开决斗,安哲娜趁势逃走。安哲娜的的另一个兄弟及时赶来,制止了决斗。原来他与过路人是朋友,为了畅叙友情,他将此人请到家中,安排他住在安哲娜的隔壁,这无意中为这对有缘人情感的递进埋下了伏线。经过一番周折,有情人终成眷属。

剧中的兄弟为了所谓的荣誉,竟然让自己的姐姐像囚徒一样生活;而庭院深深的代价是芳容不识,险些背谬了伦理,真是滑稽可笑,愚蠢可悲。

    卡尔德隆的《扎拉美亚的长老》,是一个与维加的《羊泉村》题材类似的剧作。驻扎在扎拉美亚的军官,是个横行霸道的家伙,他强奸了长老的女儿,当长老表示不满时,他就乱施淫威,对其大肆侮辱。长老忍无可忍,就把这个十恶不赦的家伙抓了起来。国王得知消息后,亲自前来交涉,下令放人。长老一气之下,反而把这个军官杀了。国王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没有追究长老的抗君之罪,却赞许他为维护荣誉而采取的勇敢行动,为此,还任命他做了终身长老。

该剧描写了善良对邪恶的斗争,以国王对长老的嘉许,来显示维护正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像维加一样,卡尔德隆将建立一个有秩序、有公理的西班牙社会的愿望,寄托在有作为、开明、贤达的国王身上。

卡尔德隆与宗教似乎有着不解之缘,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他往往会显得与众不同。在进入而立之年之后,他曾经写过一个剧本叫《人生如梦》(16311632),这可以看作是他潜藏于心底的宗教情结的无意识的流露。

剧中,波兰国王巴西略曾经得到过一个预言:他的儿子生性不驯,将会成为一个暴君,国王对此深感惶恐。无奈之下,他只得在小王子年幼的时候,把他送到荒郊野外的城堡,将其羁押在那里。在他稍稍年长以后,国王为了检测小王子的性格是否变好,就把他麻醉之后带回宫中,不想,王子醒来后,性情与从前一样,仍然凶暴异常。国王失望了,就再次将他麻醉后送回城堡。

王子醒来,他不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回忆起在宫中的情景,宛如前生的一场幻梦。既然人生是一场梦,又何必在乎它的荣辱得失呢?王子仿佛一下悟透了人生,从此,他淡漠世事,收心敛性。

后来,宫廷之中发生了政变,有人把国王赶下台,把王子从城堡里救出来,让他登上王位。而此时的王子却与从前大不相同,他仿佛已度尽劫波,故心静如水。他无意于国王的权柄,正像无意于荣华富贵一样,最后,他把皇冠交还给父亲,而甘心坦然地走过平凡的人生。

卡尔德隆利用戏剧这个魔杖,将人生巧妙地分成了现实与幻境,或曰今生与来世,尊贵荣耀是现实人心中的法宝,可是它却如梦一样飘忽即逝;平静与安祥是来自天堂的福音,而人们却对此默不关心。剧中,害怕王子残暴的国王,自己却由于实行暴政而被赶下了台,而生性暴躁的王子,却在亲历了尊贵荣耀和平静安祥的对比之后,摒弃了俗务,彻悟了人生。

到了晚期,卡尔德隆开始潜心于宗教剧的创作,不过,他所写的宗教剧,与中世纪流行的宗教剧不近相同,他所感兴趣的不是神的受难或神所创造的奇迹,而是热衷探讨人性与神性的问题。

醉心于宗教问题的卡尔德隆,曾尝试再造此类戏剧的辉煌。他编写过场面十分壮观的宗教剧,并将意大利人发明的多层次透视布景和暗藏式灯光设备,运用于宗教剧的演出。在他晚年,除了宗教剧,他几乎不再写些别的东西了。《世界大舞台》,是卡尔德隆最著名的宗教剧,它所揭示的主题就是: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充其一生,只能扮演上帝最初赋予他(她)的角色。

总的来看,卡尔德隆的戏剧结构完整,情节紧凑,以人的荣誉和命运为主题,具有抒情性和传奇色彩。他的戏剧,对于18世纪的法国戏剧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过影响。

 

第四节  西班牙其他剧作家 

西班牙戏剧史上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剧作家是塞万提斯。

对于塞万提斯的小说《唐吉诃德》,中国人是并不陌生的,但是如果我们说,塞万提斯还是一个著名的剧作家,那么就肯定会有人表示惊奇。

塞万提斯(公元15471619),出生于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一个并不富裕的外科医生家庭,他勤奋好学,却没有受过很好的正规教育。1571年,他因参加西班牙对土耳其的战争,身负重伤,在意大利寄居多年,返国途中被海盗劫持到阿尔及利亚,度过了一段囚徒生涯。经过了艰难跋涉,才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艰,因债务问题多次入狱,后死于马德里。

或许是长期身在异乡、情系家国的缘故,在塞万提斯的戏剧中,总是充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充满着对自由人生的向往。取材于公元前1世纪罗马历史的剧作《努曼西亚》,就是最好的例证。

努曼西亚是一座城市的名字,在古罗马时期,统治者为了满足称霸的野心,四处扩张领土,把侵略的战火燃向了这座和平的城市。努曼西亚的人民,不甘心把自己的家园拱手让于进犯的敌人,尽管他们势单力弱,但众志成城,决心与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搏斗,以自己的英勇换取人生的光荣。罗马人的军队已经将小城团团围住,饥饿和死亡的危险正步步逼来,但努曼西亚的人民却无所畏惧,他们互相关爱,同仇敌忾。为了抢救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妇女,两个守城的卫士闯入敌营窃取面包,尽管付出了一死一伤的代价,却甘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别人的生命。城内弹尽粮绝,人民宁愿平静的饿死,也不愿屈辱地活下去。最后城里只剩下一个小孩,他紧握着城门的钥匙,慷慨陈辞,怒斥敌人,然后从城门上跳下,坠地而死。

全剧除了罗马主将外,没有特别突出的人物,有些角色的名字富有象征寓意,如战争、西班牙、饥饿等等。剧中宣扬着“不自由,毋宁死”的信念,表现的是普通民众凝聚在一起,所体现出来的巨大力量。

塞万提斯也写过幕间剧,如《处理离婚案的法官》、《萨拉曼卡的山洞》等,他的剧作许多没能上演。在他去世前一年,他结集出版了自己的戏剧集,名曰《上演过的8出喜剧和8出幕间剧》,这些剧目在他身后得以流传。

在西班牙戏剧走向繁荣的历史时期,有一个小小的戏剧派别值得重视,这就是“维加学派”,这些人因师法维加,创作手法也与其相近而获此称号。其代表人物有卡斯特罗(15691631)、莫里纳(1580?-1648)、阿拉贡(1580?-1629)等。他们的创作倾向比较接近维加,皆以戏剧作为思想武器,反抗封建教会和贵族阶级的统治。

卡斯特罗写过英雄悲剧《熙德的青年时代》,此剧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具有影响,后来高乃依写了悲剧《熙德》,内容尽管不同,但无疑前者对后者的创作思维有所启迪。

莫里纳创作过80多部戏剧,其中包括传奇剧、历史剧、宗教剧等等,在西班牙戏剧史上,他一度与维加、卡尔德隆鼎足而立。他擅长在剧中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他的喜剧具有强烈的讽刺性。他写过一部出色的喜剧,叫《塞维拉的骗子》,剧中塑造了民间传说中的有趣人物堂·胡安的形象,后世的一些诗人和剧作家,从中吸取创作灵感,莫里哀就据此写成了他的名剧《唐·璜》。

阿拉贡最为著名的剧作是《不可靠的真实》,这部剧作也传入法国,高乃依曾参考它的情节,创作了自己的喜剧《撒谎者》。

    这些情况可以说明,西班牙黄金时期的戏剧确实取得了很大成就,不仅为本民族的戏剧史留下了辉煌的篇章,而且对整个欧洲特别是法国的戏剧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练习题:

一、思考题

1、西班牙剧作家维加创作的《羊泉村》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戏剧故事?

二、名词解释:

   1、 “帕索”   2、《橄榄》     3、《精灵夫人》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05-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