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录

| 回到首页 | 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环球音乐采风(上)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安 平 副教授

 

第十三讲  古老的歌——阿拉伯的“马卡姆”以及音乐体裁


阿拉伯地区东起阿拉伯半岛和伊拉克东部边界,西临大西洋,北至地中海南岸,南界撒哈拉沙漠这一横跨亚、非两洲。在伊斯兰教创立(公元622年)之前,阿拉伯人一直在阿拉伯半岛过着游牧生活,公元7世纪后阿拉伯文化得到飞跃发展。今天的阿拉伯地区包括20个国家,它们的传统音乐在乐律、音阶、调式、节奏、音乐结构和乐器方面有许多共同特点,尤其突出的是他们都共同拥有“马卡姆”。

1、什么是马卡姆(Makam Maqam

马卡姆(Makam)主要是指阿拉伯地区音乐中的调式音阶以及旋律模式。每种马卡姆调式音阶具有固定的音程结构模式、特定的终止音、开始音、停留音、色彩音以及声乐、器乐即兴表演规范。阿拉伯地区大约有100多种马卡姆,古代常用的约有12种,现在常用的约有14种。其名称通常来自调式音阶中某特征性音的音名,或来自城市名、地区名和民族名。另外,马卡姆还用来指具有套曲性质的音乐体裁。

2、马卡姆的调式音阶

阿拉伯音乐通常以四度或五度为音域单位进行运动,八度的调式音阶常常被分为一个四音列和五音列,阿拉伯人称之为塔巴克(Thabaka)。它们以各种二度音程关系进行排列。这种二度关系基于阿拉伯地区的二十四律的理论。在音乐理论上,阿拉伯音乐的基本音级单位以114音分为一个音级单位,它是构成调式音阶中各种大小不等的二度音程的材料,这些二度包括小二度(半音)、中二度(3/4音)、大二度(全音)和两种增二度(5432音)。马卡姆调式音阶正是由以上各种二度排列而成。马卡姆调式音阶的各种二度音程性质和组合次序决定了马卡姆调式音阶的分类。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导向终止音的四音列或五音列。共分为八类:拉斯特(last)、巴雅提(Bayati)、西卡(Sikah)、纳哈万德(Nahauand)、希贾兹(Hidschaz)、纳克利斯(Nakris)和阿扎姆类(Adscham)。

如拉斯特类调式音阶的特点是终止四音列的3个二度音程分别为中二度―中二度—大二度,拉斯特是这一类的主要调式的基础音阶:

S131曲:拉斯特(last)调式音阶

大约有20种马卡姆属于拉斯特类,最常用的有马胡尔(mahur)和亚卡赫(Yakah)调式音阶等。

阿拉伯传统音乐的音域一般不超过两个八度,所以它只有48个音名,高八度音与低八度音的音名是不同的。另外,高八度的音阶结构与低八度也未必完全一致,音阶的上行型与下行型有时也不相同。

3、马卡姆的即兴表演规范

一、马卡姆的结构规范

(一)旋律段

旋律段是马卡姆的基本结构单位,它以调式音阶中的某个音为轴心作各种环绕进行。旋律段轴心可以转移,一个旋律段内包括数量不等的乐句,音乐家们根据表演时的灵感,环绕着核心音进行多种多样的即兴组合。这些组合被称为阿拉伯音乐花纹(Arabeske)。以下是围绕着g音的旋律段片段。

S132曲:环绕旋律段片段

每种马卡姆都有自己特定的核心音,它们以及它们的排列次序决定了该马卡姆的基本色彩和所表现的情绪特征。通常一种马卡姆至少有3个核心音(在一个八度内),如白雅提马卡姆的核心音:

在一个旋律段中,核心音既是音乐上下运动的轴心,具有临时主音的功能。除此之外,往往还有另外一个音作为临时停顿音。只有当演奏家想结束某一旋律段时,他才把音乐落在该马卡姆的终止音上,然后再围绕一个新的核心音进行即兴演奏,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旋律段,新的色彩。

旋律段的长短,主要取决于音乐家在即兴表演时的感觉,他们可以对基本旋律反复进行变奏,以丰富的装饰音和加花对音乐进行精心的雕琢,也可能对基本旋律进行几次简短的变奏就过渡到下一个段落。

(二)旋律群

旋律群由在特定音区和调式中的数个旋律段构成,每一个旋律群具有自己特定的活动音域,一般自低向高顺序发展,最后再回到开始的音区,旋律群之间往往有比较明显的长大的休止符。

随着音区的改变,旋律群的调式主音音高也发生变化。例如,第一旋律群通常以马卡姆调式音阶的终止音作为它的主音,第二旋律群则以它的高八度音为主音,然后第三旋律群再将其主音转换为高八度调式音阶中的四级或五级音,最后的旋律群结束在乐曲开始时的主音上。

在某些马卡姆即兴演奏中,高八度与低八度的调式音阶常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当旋律群的运动移到高八度进行时,除了调式之外,调高往往也会发生改变。不同的旋律群是即兴演奏过程中音乐发展不同阶段的结构组合。每首马卡姆即兴曲的旋律群数目和连接顺序因演奏者的不同而变化。

    二、马卡姆的情绪内涵规范

每种马卡姆除具有特定的情感表现内涵。每一种马卡姆都有自己的情绪内涵,如阿拉伯人认为:拉斯特马卡姆能引起骄傲自豪感,表现力量和男子气概;巴雅提表现活力、喜悦和女性的气质;西卡能使人产生爱的情感;萨巴则表现悲哀、哭泣和痛苦;而希贾兹则具有荒凉、孤寂的情调。即使马卡姆具有相同的调式音阶,但由于各自的核心音结构不同,所表现的情绪也不同。

4、马卡姆的音乐体裁

许多阿拉伯音乐体裁都遵循马卡姆的原则,如伊拉克马卡姆(AI-Maqam  AI-Iraqi)、突尼斯的努白(Nuba)、阿尔及利亚的努白、埃及的多尔(Dor)以及整个阿拉伯地区的流行的穆瓦沙哈歌曲(aI-Muwashah)和穆瓦尔(mauwal)、拉亚利(layali)和塔克西姆(Taqsim)。

一、世俗音乐

1)伊拉克马卡姆(AIMaqam  AIIraqi

伊拉克马卡姆是马卡姆表演中最高贵、最完整的套曲形式,由声乐与器乐组成,由一名叫做卡里(Qari)的歌手和三位分别演奏桑图尔(扬琴)、达拉布卡鼓和4弦胡琴的音乐家共同表演,这种小团体被称为巴格达乐队,约在400年前已流行于伊拉克的巴格达和摩苏尔。

伊拉克马卡姆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塔赫里尔(Tahrir)——序曲段落

2、米亚纳特(Miyanat)——套曲连缀

3、马亚纳赫(Maranah)——高潮段落

4、塔斯鲁姆(Taslum ——结束段落

塔赫里尔(Tahrir)是一段即兴散唱的序曲。包括一个或几个旋律群,有的声乐序曲无唱词;有的则有一、二个阿拉伯、波斯或土耳其语衬词,如“我的兄弟”、“我的朋友”等。在这一序曲部分往往呈示整首马卡姆套曲所用的调式音阶、核心音结构、情绪内涵等。有的套曲在塔赫里尔之前加上一段节奏鲜明的器乐合奏曲作为引子,这段合奏曲在以后的各个部分还经常作为间奏出现,使全曲产生一种回旋曲结构的效果。个别套曲还以一段巴德瓦赫(Bad vah)取代塔赫里尔,巴德瓦赫就是歌手交替在高音区和低音区大声演唱的长音和短音,没有歌词和旋律性。

米亚纳特(Miyanat),是套曲的主要部分,由歌手和器乐家使用同一种马卡姆调式音阶交替表演一系列长度不等的旋律段,歌词是阿拉伯语或当地方言的古典诗,有固定韵脚。

马亚纳赫(Maranah)是套曲的高潮段落,旋律多在高音区进行,速度较快。

塔斯鲁姆(Taslum 是套曲的结束部分,旋律多见不断反复的下行音列。  

若干首伊拉克马卡姆套曲按固定顺序联缀起来被称为法斯尔(Fasl),这是马卡姆音乐会上演出的完整曲目。马卡姆套曲系列中往往以第一首乐曲来作为此套法斯尔的曲名。现在伊拉克常用的法斯尔约有5套。通常在每套马卡姆结束后,由乐队人员齐唱一首叫做贝斯特的歌曲,以便主歌手为演唱下一套马卡姆做一点准备。一整套法斯特的演出通常持续34个小时。过去,伊拉克马卡姆主要是在婚礼等喜庆场合或饭店和咖啡馆中表演,而现在则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向广大公众传播。

S133曲:伊拉克马卡姆片段


2)穆瓦沙哈歌曲(aIMuwashah

穆瓦沙哈是一种声乐体裁,公元9世纪产生于安达鲁西亚地区,后来传到东阿拉伯,现流行于整个阿拉伯世界。

穆瓦沙哈诗的格律非常自由,诗节组合多采用a a  b b  b aaa)的结构,即所有a的诗节采用一种样式的格律和韵脚,所有b的诗节用另一种样式。音乐的结构为aba,在b的旋律中常常会出现调式的转换。每一首穆瓦沙哈具有各自固定的鼓节奏型。

在东阿拉伯,若干首穆瓦沙哈也可组成套曲,叫做瓦斯拉哈(waslah)。它以“塞迈”或“巴什拉夫”的器乐曲为前奏,随后是多首(最多达8首)穆瓦沙哈歌曲连缀演唱。一套瓦斯拉哈中的所有歌曲均采用同一种调式音阶,但是歌曲可能是不同的诗人和音乐家所创作。现存的瓦斯拉哈大约有22套。以它所使用的调式来命名。

S134曲:穆瓦沙哈歌曲片段


3)拉亚利和穆瓦尔(layalimauwal

拉亚利和穆瓦尔都是即兴演唱的声乐体裁。拉亚利的歌词通常只是一些短语,如“我的夜”,“我的眼睛”等,内容多涉及爱情。穆瓦尔通常与拉亚利连缀表演的,它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曲。演唱开始时,歌手通常反复演唱几个村词,如“啊,莱伊拉,啊,阿伊努”等。拉亚利和穆瓦尔的旋律以马卡姆调式音阶为基础来展开。大多数情况由一位歌手自弹(乌德琴)自唱,偶尔也由他人用卡龙或由小乐队伴奏。

S135曲:拉亚利和穆瓦尔片段

4)塔克西姆(Taqsim

塔克西姆是整个阿拉伯世界对器乐即兴演奏体裁的统称。主要以马卡姆调式音阶和旋律规范为基础来进行演奏。乌德、凯曼恰、卡龙和乃依等乐器都可以演奏塔克西姆。

S136曲:拉巴卜演奏的塔克西姆片段


(拉巴卜(Rabab)是主要流行于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埃及等国。它是一种弓弦乐器。琴体下宽上窄,中间略为隆起,木制、2弦、五度定音。演奏方式与大提琴相似。)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