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录

| 回到首页 | 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环球音乐采风(上)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安 平 副教授

 

第五讲  高丽之声(阿里郎之歌)与蒙古之音(马背上的歌)

 

1、阿里郎之歌

朝鲜历史上,10I4世纪的高丽时代,是朝鲜半岛音乐文化发展空前繁荣的时代,那时中国大量的音乐舞蹈传入,同时,三种音乐类别已经形成,即:自古以来的以朝鲜半岛音乐为中心的乡乐(Hyangak),中国唐乐(Tang—ak)以及从中国引进的雅乐(A—ak)。高丽国的这种音乐格局也在朝鲜王朝时代被继承,一方面其中的音乐形态逐渐产生变化,一方面其影响也波及于现代,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器乐形式,包括贵族室内乐(Chongak)、以鼓为伴奏的名家独奏音乐(Sanjo)、农耕乐(Nongak)和黄教乐(Muak);各种声乐形式,包括抒情长歌(Kagok)、叙事歌(Kasa)、抒情短歌(shijo)、戏剧歌曲(Pansori)杂歌(Japka)、佛教颂歌及民歌。

雅乐和唐乐(也称正乐), 重理性;乡乐也称民俗音乐,感性浓厚。前者主要与上流文化阶层的书生文化紧密相联,后者与基层文化系统的庶民文化深切相联。若干世纪以来,朝鲜与中国和日本在音乐上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雅乐和唐乐,主要来自中国唐朝的音乐;乡乐即朝鲜传统民间音乐则相对独立地发展,最能体现朝鲜音乐的特点,而乡乐中家喻户晓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数朝鲜民谣《阿里郎》。

 

阿里朗、阿里朗、 阿拉里哟  
阿里朗山岭我要过
情人你要是抛弃我
不到十里你脚就跛

 

阿里朗、阿里朗、阿拉里哟
阿里朗山岭我要过
晴朗夜空繁星闪烁
我们心里呀理想多

 

阿里朗、阿里朗、阿拉里哟
阿里朗山岭我要过
阿里朗山岭有十二道坡
云朵也要歇脚它才能过

 

阿里朗、阿里朗、阿拉里哟
阿里朗山岭我要过
前面已是白头山座
十冬腊月鲜花烂漫

无论走到那里,朝鲜人无论来自北朝鲜、还是韩国,只要他们听到 《阿里郎》(Arirang)的歌声,就会唤起浓浓的亲情与渴望,《阿里郎》以委婉的曲调、深厚的意境,传递着5000年的民族感情和内涵。谈到朝鲜音乐,不能不提《阿里郎》。

我们说《阿里郎》的音乐的体现出了朝鲜传统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

1)声乐中的嘶哑的音色和表情性腔调变化,男人演唱中那种不屈不挠的力量和欢愉,女人演唱中那种委婉、抱怨和忧郁的情绪。

2)大多数音乐的节奏都被划分为三拍子,它们可以是3/46/86/412/812/4等节奏节拍。这是一种以3拍子为基数“长短法”(2+11+2)的律动构成的节奏节拍,独具特色。当然也有在一首乐曲中把几种节拍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情况。

3)许多民歌都由即兴独唱和一个唱着无词义音节的应答合唱的叠句开始。如果领唱者想要延长歌曲,他可以借用别的歌词来即兴发挥。

4)旋律上主要使用五声音阶,并且多见四度和二度的连接使用。

 

《阿里郎》的伴奏一般都是由包括玄琴, 伽耶琴, 大谷(笛), 长鼓,鼓等乐器组成的乐队伴奏。它们的音色柔而温暖,其原因在于乐器材料的非金属性上。传统弦乐器的弦基本采用蚕丝而非金属丝,几乎所有管乐器都以竹为材料。其中伽耶琴、大谷和长鼓十分常用, 下面对它们分别进行简单的介绍:

 

1伽耶琴(Kayagum): 伽耶琴是朝鲜最著名的弹拨乐器之一,公元6世纪产生于伽耶国而得名。高丽(公元918年开始)及其以后的时期,伽耶琴广泛流传,到19世纪末期,涌现出了许多伽耶琴名家。

伽耶琴音色优美凄婉,很女性化,很符合朝鲜人民的情趣,尤其得到女性的青睐。它的琴身音箱用桐木制造,面上张弦,每弦用一柱支撑,柱可以移动,以调节音阶。初期的伽耶琴是张12根弦的齐特尔类拔弦乐器,可以移动的柱来调弦,右手不戴指套,而是直接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多种技法来弹弦。左手用各种手法来追求音色变化和颤音、摇音等音响效果。1945年代后,它发展成张13根弦。全长约144148厘米,宽幅约22~历厘米。音域仍然窄,为五声音阶,改良的伽耶琴张19根弦,音域宽,按七声音阶定弦。伽耶琴可以用于独奏、伴奏,也可以用于弹唱、合奏和重奏。在朝鲜民族乐器“板嗦里”弹唱中,它是承担着主旋律的。在民族管弦乐、民族器乐合奏和重奏中,它是起着节奏乐器的作用。

第五讲图1 伽耶琴(Kayagum

 

2大苓(Taegum):这是用竹制作的乐器,最早出现于三国时代。它是一种可以发出多种音色,靠芦苇内外皮的震动而演奏的乐器。全长约73--84厘米的,较粗,横吹。在吹口和指孔之间的“清孔”上贴有竹纸,使音色更加清亮。有6个指孔,管的末端另有5孔作为装饰。

3、长鼓(Changgo: 这是一种腰部很细的木桶两边蒙皮的双面鼓。左面皮厚而音低,右面皮薄而音高,一面用竹棍敲,一面用手直接敲击。

 

第五讲图2 长鼓(Changgo

 

 

《阿里郎》的变体有很多,朝鲜有数十首《阿里郎》,歌词内容大体相同,大都是把对阿里山岭的情感和对丈夫的爱恋相互结合加以表现。但是旋律有所区别,音乐风格也有较大的变化。

韩国的传统音乐是以声乐为基础的。《阿里郎》始终是朝鲜的声音,是发自他们气质和内心深处的声音,是浸透着朝鲜气候和风土特性的声音,与宗教和思想也密切相关的声音。阿里郎是个专有名词,虽然有一条真正的山路与之同名,但是这里的阿里郎山道,是朝鲜民族想象中的梦境,是他们永恒的追求。


S51曲:民谣《阿里郎》

S52曲:伽耶琴独奏《sanjo》

S53曲:汉城民谣《阿里郎》并且学唱


附:谱例以及朝鲜民歌《阿里郎》译词:

 

 

合唱:阿里郎、阿里郎,ararlyo

      阿里郎道路漫漫,你走-----

独唱:1)你若离开我,抛弃我,

         我的心肝,

         不等你走出三里地,

         你将变成跛脚汉。

      2)明星照耀千百年,

         照得长空闪闪亮。

         在我的内心深处,

         燃烧着痛苦和悲凉。

2蒙古之音(马背上的歌)

      提起蒙古人,人们就会联想起马。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他们的大半生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对蒙古人来说,马不仅是家畜,也是共同分担喜悦和悲伤的家庭一员。他们与马交谈,赞赏马,歌唱马,对马有着深厚的爱。有一首《灰色的马》这样唱道:


         灰色的我的马,

         由于珍奇而出名;

         幼小珍奇的我的马,

         睫毛下面汪着泪育!

         壮美而灰色的我的马,

         汗流浃背,

         幼小滑稽的我的马,

         乌黑的眼睛泪盈眶育!

         灰色的马

         沿着路面走来了,

         瘦小可怜的我的马,

         眉毛下面汪着泪育!

      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感人肺腑。在他们的歌舞中,对马的形态,马的奔跑,马的雄健、马的温顺、马与主人的情感交流等等的表现,占据着极大的比例,可以说蒙古人的文化是一种马的文化。在蒙古国《马之赞歌集》比比皆是。

      提起蒙古人的乐器,不能不谈到马头琴(morin khuur),对于马头琴也许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在我国内蒙音乐中也十分常见,它是一种两根弦的弓弦乐器,琴头雕刻成马头状。然而,对于它的起源,一般人却有所不知。传说有一个英雄牧人,他有一匹会飞的马,马鬃毛在摆动中能产生出迷人的旋律,它的声音可以帮助牧人驱赶马群。一个邪恶的女巫出于嫉妒,剪掉了马的双翼,马死了,牧人极为伤心,他不忍抛弃他忠实的朋友——会飞的马,于是他用马骨和马鬃毛做成了琴杆与弓,在不规则四边形的木制框上覆盖着马皮作为共鸣箱,将琴的木制头顶雕刻成马头状,制作出世界上第一把马头琴,奏出对他心爱的马的思念,并且随身携带,浪迹天涯。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然而,早期的马头琴的制作材料确实也用马骨和马鬃。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马头琴的起源的这一传说在蒙古经常被表演。当歌手演奏马头琴这类乐器时,常常模仿马嘶鸣声和蹄的咔塔声,再现了马疾驰的感觉。另外,马头琴的音色确实浑厚而优美,当听到那如歌如泣、情真意切的琴声时,没有人不为牧人与马的深厚的感情而感动。


第五讲图3 马头琴(morin khuur

      提起蒙古人的声乐,人们不禁会为那高亢而嘹亮的音调,宽广而悠长的旋律而感叹不已。这就是蒙古民歌。

      在蒙古,民歌被认为是民间音乐的一种独立的种类。虽然呼唤和召魂(uria   duudlaga),赞颂(magtaal)、祝福(yorool)、赛诗( tsets   bulaatsaldakh)、叙事(ulger)和史诗(tuuli)都有其自己的旋律,蒙古人甚至保留着一种独特的习惯,当他们在点数、计算、看信和读书时,会发出不同的旋律音调。然而他们认为这并不是在真正歌唱。

      真正的民歌是众所周知蒙古短歌(Bogino  dun)和长歌(Urtynduu)。这种分类是根据曲式划分。

      长歌具有更宽阔的音域,在较自由的节奏中具有更为丰富的装饰音(包括上三度上四度或下二度的颤音)和上、下行的花音,其装饰的方法与长歌的乐思和歌词紧密地缠绕在一起。

      然而,对于“胡麦(Khoomiy)’这一世界罕见的声乐形式,一般人也许就不甚了解。“胡麦”是一种独特而奇妙的喉音唱法,将气息憋足后先由声带发出低音;在持续低音衬托下,在相隔两个八度以上高音位置上,再发出极为纤细而透明的泛音旋律,构成美妙动人购二声部音乐。从一个歌手的口中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实为罕见,堪称世界绝技,如不亲眼目睹,真是不可思议。浪漫的蒙古人骑着自己心爱的马儿,漫步在蓝天白云下的大草原上,唱着“纳麦”歌曲,多么的惬意,多么的美妙、多么的和谐。那飘逸而明亮的高音曲调和那古老而淳厚的低音旋律,使人联想起我国内蒙的一首牧歌所描述的意境:“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凡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这是一种多么和谐美好的意境啊!大草原的美丽景色,牧马人的浪漫生活,着实令人向往。生活在充满噪音污染的城市居民们,听上一曲这样的歌曲,一定会心旷神怡。


  听S54曲:马头琴乐曲

 

      这是一首民间合奏乐曲,它具有清晰的节奏和非常欢快的特点,速度不断加快。使用的乐器有:马头琴(Morin khuur)、库琴(Kbuuchin)、夏达拉嘎(sbudraga)和约琴(Yochin)。

 

附谱例:

  听S55曲:短歌 2.父母的恩情

 

附歌词大意: 父母的恩情

  

      1.在那寒冬之夜,

         我亲爱的爸爸,

         从尤利尔给我带来了摇篮,

         我亲爱的妈妈,

         用她的乳汁哺育着我。


      2.在那暮秋之夜,

         我亲爱的爸爸,

         在纳斯给钱做玩具,

         我亲爱的妈妈,

         用她的乳汁哺育着我。


      3.在这寒冬之夜,

         我备好一匹高大的粟色马,

         明天清晨,

         我要去看望我爸爸,

         他已年迈头发灰白。


      4.在这暮秋之夜,

         我备好一匹小巧玲拔的骏马,

         明天太阳升起来时,

         我就去看望我妈妈,

         她已年迈满头白发。

S56曲:“呼麦”歌曲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