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到首页 | 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 |
环球音乐采风(上)
|
||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安 平 副教授 |
||
第三讲
大“和”之音(日本音乐的性格)
1、日本的传统音乐简介
日本的传统音乐被称为邦乐,其种类和体裁纷繁众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其中声乐占有绝对优势。可分为歌唱和说唱两大类,歌唱包括长呗、地歌、端呗、小歌等;说唱则分为净琉璃和非净琉璃两个部分,前者包括古净琉璃、义大夫节和丰后节;后者包括平曲、说经、祭文、琵琶乐、浪曲等。日本的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类型是雅乐、筝音乐、地歌与净琉璃、能乐、民谣和民俗艺能等。 雅乐----狭义的雅乐指的是公元七、八世纪由中国和朝鲜传入日本的包括宫廷中不带或少带礼仪性质的随、唐燕乐(宴乐)与高丽乐。广义的日本雅乐还应该包括日本原有最古老的神乐、久米、东游等祭神乐种和日本王公贵族根据外来雅乐风格而创作的音乐。雅乐的著名乐曲有《平调越天乐》、《兰陵王》、《纳曾利》等。 筝音乐——指的是筝的独奏曲、重奏和合奏曲、筝与其他乐器的合奏曲(如与三味线、胡弓和尺八等乐器的合奏曲)以及主要以筝伴奏的歌曲。著名的演奏家有筝曲《六段》、《八段》的创作者八桥检校(1614—1685);《五段砧》的创作者光崎捡校(?-1853)和《四季之眺望》的创作者松浦检校以及改编者八重崎检校。另外还有《春之海》、《落叶之舞》的作曲家宫城道雄等。 地歌——是产生于17世纪的京都、大阪地区由三味线伴奏较为长大的艺术歌曲形式。所谓“地”是“地方性”之意。早期的地歌是三味线组歌,其歌词由若干首民谣或流行歌曲的词编串而成,内容鄙俗;后来的地歌无论在艺术性和音乐性较强,词曲结合得较为密切、内容较为文雅,成为日本传统歌曲中最富于歌唱性和抒情性歌曲。18世纪后,地歌中的三味线技巧进一步得到发挥,曲中还增加了纯器乐演奏的段落。 净琉璃——它是日本说唱表演艺术最重要的一个门类,早期的净琉璃由琵琶伴奏,后改为三味线伴奏。净琉璃一词源自民间故事《净琉璃姬物语》中主人公的名字。净琉璃的流派众多,但是现在经常上演的仅有义太夫、常磐津、清元、新内节几种。 能乐——是一种综合性的歌舞戏剧艺术。包括面具、服装、道具、台词、动作、舞蹈表演、谣曲(声乐)、哚子(器乐)等多种因素。“能”即艺能。能乐源自“猿乐”,它由8世纪时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散乐(杂技和魔术伴奏音乐)演变而来。
民谣——即日本的民间歌曲,田歌、山樵歌、海歌、作业歌、路歌;祭典歌、
祝仪歌,娱乐歌和儿歌等,这是日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直接地反映了人民的劳动、生活和风俗习惯,表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民俗艺能——民间行事中具有乡土特色的艺能,其音乐大都与舞蹈、戏剧和礼仪行为相联系。主要有神乐、田游、田乐、插秧舞、风流、念佛舞以及祝福艺等。 2、日本音乐的主要乐器:
日本的乐器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筝(koto)、三味线、日本琵琶和尺八等。 日本筝(koto)——是筝是一种长型弹拨乐器。琴身由泡桐(一种软木)制成,琴头琴尾贴有较硬的木片。在琴身上安装有活动的琴桥。将丝弦张在乐器上,用左手按弦。用带有皮圈或厚纸圈的象牙拨子戴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上进行拨奏。日本筝有筑紫筝、俗筝、十七弦、三十弦和二十弦等多种形式。最早的筝是筑紫筝,长约180厘米、13弦、分别架在琴马上,通过移动琴马来改变定弦,戴指套弹奏。俗筝在平调子定弦法中,第5弦至第10弦的6个音正好是一个都市音阶:E-F-A-B-C-E。这是自十七世纪以来城市音乐最典型的日本音阶。 第三讲图1
日本筝(koto)
三味线——一种三根弦的长颈乐器,演奏者用右手持三角形拔子弹拨。 第三讲图2
三味线(
Shamisen)
日本琵琶——一种有四、五根弦的梨形琵琶,其三角形拔子通常用比三味线的拨子大。 尺八——一种竖吹竹笛,上有五个指孔而无吹嘴,在其一端吹奏。 第三讲图3
尺八(
Shakuhachi)
3、日本音乐的性格:
【1】
自然美,朴素美,少装饰以及和谐美。
一、首先从内容上看,其音乐多与大自然相关联 在民谣中,其主要部分大都关于农事的内容:如田歌,即与农耕劳动相关的民歌,包括除草歌、翻土歌、浇水歌、插秧歌、收割歌、打稻歌、打麦歌、捣米歌、磨粉歌等。田歌的数量众多,可以说在历史上农耕劳动是日本人民生活的最重要内容。另外还有山樵歌、海歌,作业歌和路歌等都与自然息息相关。 在音乐创作上,也有很明显的体现。如松浦检校原创、八重崎检校改遍的《四季之眺望》描写春天和夏天的自然风物以及秋天和冬天的萧瑟清冷景象,全曲最后以简朴的旋律缓慢地结束。又如宫城道雄曲的《春之海》和《落叶之舞》同样表现了日本人与自然的特有感受。
二、音乐形态表现出的自然美,朴素美,少装饰特点 1、首先表现在对单音音乐的偏爱,在日本音乐中合唱所占的比例很小,他们喜爱独唱、独奏;和声乐器笙经常作为单音旋律演奏。(日本音乐术语叫“一本吹“。即使是合唱(奏)中,也不使用西方式的和声与对位,而是采用“复律动”(两个声部往往在节奏上不同步)和“伴奏中断”(伴奏停下来突出声乐演唱)的方式进行。 2、对音乐“余韵”的追求,一方面是在延音的各种处理上表现出自然状态(不夸张);另一方面,在乐曲、乐句的结束上也表现出自然的弱收状态,如雅乐结束时的递减乐器渐收法。 3、日本人对苍劲、古朴甚至粗犷、原始声音的爱好。如对三味线乐器的偏爱。他们还在此乐器上安装一种名为“沙瓦利”的装置来获得一种苍老、古朴的音色;在声乐演唱中,他们喜爱暗哑、枯淡的音色,为了获得沙哑的声音,他们不惜练习到嗓子充血,义太夫节的演唱中,甚至女生降低八度或男生提高八度进行演唱。 【2】
哀婉之情
冯伟在《日本的智慧:大“和”民族的乐章》一书中写道:“日本人的哀婉之情,有目睹飞花落叶之情景,看到悲运薄幸之人物而感怀的阴郁的一面,也有观赏风花雪月,赞叹世事人生的明快的一面。……在日本人的心里,即便是面对美丽的、竞相盛开的鲜花,也会在观赏鲜花之美丽可爱的同时,涌出一丝对它们不久即将凋谢、枯萎的怜惜和哀愁。或者说,正因为意识到它们行将凋零,所以才更加感到它们美丽、可爱。如龟并胜一郎所指出的,在日本人的美的意识中,具有一种无常美感和无常哀感的调和,这种心境,就是日本人的哀婉之情。”
在音乐中,这种哀惋之情表现得更加突出。如歌曲《樱花》中便蕴藏着一种莫言的哀愁。
日本音乐中的哀婉之情表现为一种悲凉的氛围,那种沧桑、暗哑的特点。不仅体现在琵琶、筝、三味线等弦乐器,横笛、草案、星等管乐器中,甚至连打击乐器也不例外。胡弓的那类似人声如泣如诉的音色,可以说是这种悲凉音色的代表;筝的押弦,三味线的滑奏等余韵的演奏法,歌唱上特殊的发声法,日本都节音阶都使得日本音乐那种悲凉、伤感的色彩被进一步强化。 4、日本音乐欣赏与介绍:
六段由八桥检校作曲,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音乐之一。全曲由六段构成。由一个4拍子的引子开始,此后每段均为26小节。乐曲按平调子定弦,除第四段结束在la音,余各段均以mi为终止音。第一段是主题的呈示,旋律富于歌唱性,以慢速开始,以后各段是它的变奏,逐渐加快,近结束时回到慢速。此曲十分流行,有一些筝曲段落也采用其主题作为主题或变奏旋律,甚至还有人给它填上歌词进行演唱。 这是一首佚名歌曲,属筝曲风格或带有筝伴奏的歌。樱花是日本人民最熟悉和喜爱的花。在樱花盛开的时节,人们走出户外,在樱花树下载歌载舞,庆祝春天到来。 歌词大意: 樱花、樱花, 三月里来春光, 漫天花开朵朵笑。 此情此景似云雾, 花香随着云雾飘, 去看花,去看花, 好看花要趁早。 听S3—6曲:日本现代音乐《四季》—三木稔(ren)作曲片段
|
||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