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网首页 | 旧网首页 | 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
西方美术通史
|
|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李起敏 教授 |
|
第二讲 两河流域美术
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地”。 这片古老的土地,位于现今伊拉克境内,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流经的地域。这里,早在6千年前,就已经有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城邦林立,贸易繁荣。先是苏美尔人,后是闪族人,在这里安居、争战,演出了一场文明与野蛮反复较量的活剧。他们利用粘土做成泥板,在上面刻上楔形文字,记录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神话。 两河之地,是古巴比伦文明的发祥地。与古埃及神话相比,其神话发育得更完全,脉络也更清晰。 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同为人类起源较早而发展各异的两大文明。两河流域横跨在地中海和印度文明的交通要道上。第一个统一两河流域的是巴比伦帝国的萨尔贡一世(前2750年),略比埃及第一王朝(前3200年)略晚数百年。巴比伦的神话传说在地中海广为传播,从而给予犹太人的神话传说以深刻的影响。 在闪族人建立巴比伦帝国之前,这里的古代苏美尔人已经独自发展了具有4千年之久的文化。尽管有频繁的蛮族入侵和不断的改朝换代,但苏美尔人的文化(包括宗教观念和神话传说),在结构剧烈震荡和强烈改变后,深刻影响着此后几千年的西亚文化,这是两河流域的第一代文明。巴比伦文明是属于第二代文明,它承袭了苏美尔人的丰厚遗产,他们的宗教观念和神话传说比埃及神话和苏美尔神话的原始性大为减少。 两河流域的神话故事比较完整,其中包括宇宙的开创与神族内部决定命运的血腥争战、洪水传说和人类的再生;女神伊士塔尔与繁殖之神塔模斯的恋爱故事等。 现存的创世神话《埃努玛,埃立什》,刻在7块泥板上,取名于故事开头的“埃努玛埃立什”几个字音,讲述了创造天地、星辰、万物、人类的故事。 创世神话对后世影响较深的“神族的对立”,记述了神族分化为两派的情形,一派象征着无规律的“混沌”,从汪洋中生出的神怪;一派象征着有规律的“秩序”,从汪洋中分化出的天神。创世的过程,被理解为混沌与秩序的战斗。最后,天神战胜神怪,用后者的尸体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神怪与天神的斗争,在希腊和北欧神话中演化成了巨人族(提坦)与诸神的殊死拼搏。而巴比伦神话中以神怪的尸体造出万物的故事,正与北欧神话里天神奥定杀死冰巨人伊尔,以其尸骨创造万物的神话如出一辙。可见巴比伦神话的流裔之广。 代表自然势力的老神(巨人或魔怪)与代表秩序的新神(具有神人同形因素的天神)之间的格斗,并以新神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点对希腊神话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它用神话的表象概括了阶级社会萌芽时期的秩序,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与古老混沌(人自然状态)的冲突战斗、胜利的。
图解 ·《彩饰土钵》 公元前4000年初,高289cm 苏美尔文化,巴黎卢浮宫美术馆藏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地。大约从公元前四千年开始,这里先后建立过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和赫梯等奴隶制国家。当地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丰富的艺术品并形成了独特的美术传统,使这一地区成为与埃及并肩的另一个人类古代文明的策源地。 这个彩陶钵,有极其精致的几何纹图案。占主体的山羊,身子已抽象成对称的三角,两支巨角几乎夸张成环形的圆圈。它的脑袋和尾巴只用简略几笔加以提示,整体效果显得明快简捷,十分洗练,充分表现出雄性山羊的劲健和力量。六千多年前的苏美尔艺匠就具有如此高明的抽象意识,不能下令人叹为观止。
·《贵妇头像》 公元前3100年,云石,高21.5cm,苏美尔文化,伊拉克巴格达博物馆藏 这尊头像的背后是平面,定是便于钉在墙壁上而设计的。至于是神庙供祭祀用的偶象,还是当时贵族有制作头像的习俗?究竟是神祗还是凡人,已难确知。雕像的眉毛、眼睛原来是镶嵌着宝石一类的东西,且有头发。现在虽然都巳遗失,连雕像的鼻子也有所残缺,但是整体造型依然给人以端庄、静雅的感觉。宛如一位贵妇,气质高雅,深凹的眼窝使人产生神幻莫测的暇想。
·《男女立像》 公元前2600年,云石,男像高69cm,女像高58cm,苏美尔文化,巴格达博物馆藏 苏美尔的雕像不同于埃及,要塑成死者的模样给灵魂寄生的。却是大多数雕塑成正在作祈祷的人物,供献祭典仪应用的,所以造型并不写实。一般地说,男子像赤裸着上身,双手叉在胸前,细腰穿着筒形围裙;女子像则半裸肩头,也穿统裙,没有太多的细节刻划。这些像都是双脚分立,又大又圆的眼睛镶嵌着彩色石子,似乎要将世间一切尽收眼底。这尊男像的下巴有类似埃及法老像上的那种假须,是供养者、是祭司还是神像?无关紧要。它们在造型上体观出强调几何形体的倾向。
·《鸟尔的军旗·战争》 公元前2600年,乌尔第—王朝,镶嵌画,20.3X48.3cm,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藏 也许因为地域潮湿的缘故,两河流域南部很少有壁画,镶嵌画就成为很重要的装饰品。在涂有沥青的板上,用贝壳和兰石镶嵌而成。这一纪念碑式作品,在它的正面,分为三层,最上层是乌尔国王手执长矛在巡视;第二层描绘着将士们手持刀箭盾牌在与敌人格斗;第三层有几辆战车载着将士们在行进。 反面是欢呼凯旋的“和平”场面:押着战利品和俘虏以及牛羊牲畜犒劳功臣的情景。艺匠们在有限的画面上铺展了容量丰富的场面,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武器、物品,一一安排得疏密有致,是当时工艺水平的代表作。
·《纳拉姆辛纪功碑》 公元前2389-前2353年,阿卡德王朝,石灰石浮雕,高2oocm,巴黎,卢浮尔美术馆藏 这块浮雕记载了阿卡德国王萨尔恭的继承人纳拉姆辛征服山地部落的事迹。浮雕突出了亲自率兵远征苏兹山区,形象高大健步挺进的纳拉姆辛。人物造型与埃及浮雕那种“正面律”十分相似,比例大于他人的纳拉姆辛头戴王冠,身穿束腰短装,裸露的肢体显出饱满的肌肉感。他手持弓箭快要登上山巅,士兵们随后而上,溃散的敌军则跪地求饶,还有一个负伤倒地的。画面顶端高悬着光芒四射的太阳,一些树木和岩壁穿插在画面当中活跃了平板的浮雕构图。这也许是历史上最早—块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业绩而作的纪功碑。同时,也可见两河与埃及艺术的相通与交流。
·《萨尔恭王头像》 公元前2400年,阿卡德王朝,青铜,高36cm 巴格达博物馆藏 公元前二十四世纪,阿卡德国王萨尔恭统一了两河流域,艺术作品中出现了很多直接表现统治者功绩的题材和形象。这—尊从尼尼微出土的青铜头像,据说塑造的就是萨尔恭本人。原作眼睛中镶嵌的宝石已经佚失。挺直的鼻梁、坚毅的双唇,加上一把美丽的胡须,神态威武而又严肃。繁复的胡须旋涡造成了雕像表面有规律的明暗变化,愈加增添了脸部的生气。这表明,当时肖像雕刻和青铜浇注的技巧都已经十分讲究,作品的写实程度也较苏美尔时期大为进展。
·《持壶女神》 公元前2040~前1870年,巴比伦王国,石灰石,高143cm,叙利亚阿立波博物馆藏 这尊手捧着水壶的石雕神祗,是两河流域人们信奉的伊什塔尔女神形象,传说她能够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雕像的基本形保持着比较浓重的苏美尔人像雕刻传统,对于神灵与国王的雕像比较程式化:全身直立,呈圆锥筒状的几何形体。双手交叉胸前,捧着象征丰收之源的水壶。据说在进行祭典的时候,通过特制的装置,这只壶的口里就会流出水来。所以在女神的衣裙前,凿刻着明显的鱼纹连贯而上。神像的姿态稳重、安祥,雕造的手法也十分简略、大气。这座雕像是在巴比伦王国时期的一座神庙里发观的。
·《狮子门》 公元前十四世纪,赫梯王国 公元前十八至前十二世纪初的600年间,小亚细亚黑里斯河盆地的奴隶制王国赫梯比较强盛。赫梯文化表观了战争频繁的时代气息。他们最先发明了所谓“叠石法”的筑城术,将大石头垒筑成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城墙,以此保卫自己的居民驻地,有效地抵御外来侵袭。城墙内部的居民点也进行了明确的区划。《狮子门》,因城门两侧有浮雕出的两头狮子而得名,狮子的后半身隐没在巨大的石墙里。以怒吼咆哮的猛兽形象置放在城门的入口处,起到了精神威慑作用。以后,在亚述人的宫殿与神庙装饰中衍化而出的正门守护神兽雕像,与赫梯人的出色创造不无关联。
·《守护神兽》 公元前八世纪,亚述王国,高420cm,巴黎,卢浮尔美术馆藏
亚述人战胜赫梯人之后,成为统治西亚地区庞大的军事专制的奴隶制强国。他们兴建了都城,大造宫殿和庙宇,建筑工程规模超过了以往两河流域的任何一国。例如现在霍尔萨巴德的萨尔恭二世宫殿,占地约17公顷,有210个房间围绕着30多个院落,规划规整,很有气派。宫殿内布满了浮雕和琉璃装饰。这座宫殿正面宫门有四座方形碉楼夹着三个拱门,中央的拱门洞两侧和碉楼转角处的石板上,就雕刻着这种守护神兽。它们是人首、狮身、牛蹄还带有鹰翼,虎视耽耽地镇守着门户。从正面看,它们两条腿站立不动,从侧面看却是四条腿正在行走。艺术家巧妙地利用不同的观赏角度,使神兽长着五条腿而感觉不到怪诞。兽身遍体雕满了细致的纹样,也是当时杰出的雕刻作品。
·《黑方尖碑》 公元前九世纪 亚述王国,高202cm,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藏 亚述人所信奉的宗教当中,众神之首是战神—一“亚述神”这是征服者的军事权力在宗教上的反映。当时,国家的全部权力集中于国王一人,歌颂王权、张扬霸业也就成为美术的主要职能。这一时期,还出现了特殊的方尖型纪念碑柱,在它的表面用浮雕的形式分段刻画征战、臣服、进贡、嘉庆的场面,下部还辅以楔形文字记载作为史册。这块刻在黑色岩石上的一例,是关于萨尔恭三世接受朝贡的情形,第三、四、五段浮雕是人们赶着骆驼、马匹、杠着礼品前来拜见。第一段在描绘国王和臣民中间,有—鹰鸟展翅的图案就是战神的标记。这类碑柱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的价值。
·《濒死的牝狮》 公元前七世纪,亚述王国,高53cm,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藏 在亚述的宫殿装饰中,浮雕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的浮雕上过颜色),尽管也有采用琉璃砖和彩色壁画的,但保存下来最多的还是浮雕饰带。据统计,萨尔恭二世宫殿内的浮雕总面积达六千平方米左右。为了完成如此浩大的装饰工程,不得不借助整套镂空的模型,对浮雕上的人头、脚或者手,还有一些动物进行成批制作。所以相当多殿内墙面的浮雕显得十分整体,表现出划一规整的森严气氛。那些描绘朝拜者的行列,卫兵的行列,攻战或者狩猎的场面也有这一特点。但有些部分却充满着生动的个性和紧张的戏剧感。如这块原在尼尼微宫殿内的浮雕。在国王狩猎中负了重伤的牝狮,后腿无力地拖在地上,与它挣扎直立,高昂吼叫的前半身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极其深刻地反映出艺术家观察生活的敏锐目光及其天衣无缝的技艺。
|
|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