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网首页 | 旧网首页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西方美术通史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李起敏 教授

 

 

第二编  中世纪美术

 

第七讲  中世纪的宗教美术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发“米兰令”,正式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为缓和国内外矛盾,更好地从精神上控制人民,罗马统治者定基督教为国教,加以扶植和资助。一时间大力兴建教堂,装饰美化也竭尽其能。尽管在内容上都统归为基督教教义,但在造型意识上,艺匠们的观念仍然与异教的希腊、罗马古典艺术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从庞贝壁画风格中的剧场布置式样可见,那两位殉教者也令人想起古代的雕像。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末文艺复兴这段时期,史称中世纪。西欧的中世纪美术,从西罗马帝图的灭亡到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长达一千余年其间,各地处于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基督教会成为统治一切的权威,哲学、科学和文化都成为神学的婢女。美术史根据各个时期的发展,在早期基督教美术(2~5世纪)之外,又分为拜占廷美术(5~l5世纪)、罗马式美术(10~15世纪)和哥特式美术(12~l5世纪);其间,还有法兰克人建国的加罗林王朝美术和撒克逊人帝国的奥托王朝美术等。

欧洲中世纪的美术实际上是基督教的美术,它不重视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绘,摒弃作品中具有人性的感情抒写和形象描绘,以期营造所谓庄严、肃穆、神秘的气氛,完善宗教神性的抽象精神凸显。艺术呈现出一种说教的枯燥与乏味,形象的干瘪与苦涩,形式的呆板与做作,色彩的单调与枯涩。精神的萎缩与空虚。

西方的社会学家认为,文明的最大敌人是恐惧——对战争、敌人、疫病和饥荒的恐惧。恐惧使人觉得不值得建设,甚至不值得种树或播种。对超自然的恐惧,也使人不敢有疑问,不敢改变任何事物。古代的世界充满无意义的仪式,及毁人自信的神秘宗教。普遍的恐惧之后便是衰竭,无望的感觉能轻易地征服拥有高度物质文明的人。就这样,古希腊和罗马在战火中,在道德沦丧中,在平庸中湮灭之后,开始了欧洲长达1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统治。

 

·初期基督教美术

教会得到罗马帝国的承认之后,进行礼拜集会的场所也就从地下转到地上来了。因为他们视希腊罗马为原来的泛神信仰为异教,所以摒弃了古典的神庙型制。起初是大规模地在一种称作巴西利卡式的罗马会堂基础上改建教堂,改造后的型制呈长方形,纵向有立柱将内部空间隔成几个长条,中间宽大,两侧略小,中厅比侧廊高些,上方开有窗户,入门后一直引向尽头的祭坛,祭坛后面一般是半圆形的,前面有唱诗班所在的歌坛。这种型制的教堂大多是木构的屋顶,上盖比较轻,立柱吃力不大,内部有个很大的纵向空间,可容纳众多信徒。有些巴西利卡式教堂还兼作殉教者的墓地,建有著名圣徒的纪念碑。礼拜这些殉教者也是教徒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此,这种教堂在祭坛前还增建一个横向的空间,象伸出两只翅膀,平面形成横短竖长的拉丁十字形,这是后来千余年沿袭的教堂基本平面格局。 

罗斯金(1819-1900,英国艺术评论家、社会学家)说:“伟大的国家以三本书合成他们的自传:记载所行的书、记载所言的书以及记载艺术的书。想了解一个国家,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又以最后一项最值得信任。”这就是我们讲述艺术史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古埃及以来,地中海区域的艺术便以“人”为主题。而在森林中挣扎,在海浪中搏斗,习见鸟兽于枝头或荒野的游民,对人并不感兴趣。但是,游民中不乏手艺精巧的匠人,他们心中那种“想把变迁的经验化作永恒的形式、想以不完美的存在来创造完美之事物”的需要,常常体现在他们创造的物体上。即使制造一付项圈、一个陶罐,也往往赋予超乎寻常的热情。

中世纪的艺术集中表现在规模宏大的教堂建筑和装饰雕塑上,当时的人们进入教堂,情绪上的激动,据说“想必如惊涛骇浪般久久不能平息”。后来,很多这样的教堂被毁灭了,变成了采石场。苏拉克教堂遗留下来的石雕柱,是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上面雕出的那些巨鸟挥舞着魔鬼般的爪,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激动人的情绪,它是人对森林恐怖的缩影,是西方人流浪末期的图腾柱。

教堂的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伟大的成就之一。自从建筑开始反映文明(比如萨哈拉沙漠的金字塔)以后,人们总是力图使这种笨重的建筑物,利用比例等等各种手段使其变得空灵而抽象一点,稳定和重量却一直影响着它的发展,而哥特式的设计——大蔟细长的圆柱直通圆顶和尖状拱廊——可以使石块变得像没有了重量,并且利用这种感觉来表现它的宗教精神。而高大的玻璃窗色彩的扑朔迷离以及描绘其上的宗教故事又变成极好的加强信仰与宣传教义的空间。

 

·哥特式美术

哥特式美术曾被称为蛮族美术。蛮族指入侵的哥特人,以及匈奴人。蛮族的特征是:他们横征暴敛、干预行政,蔑视传统文化,制造混乱,缺乏文化修养和教育,因此,恶意地破坏他们不了解的一切……。

哥特式的世界是一个骑士精神、繁文缛节和浪漫思想构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严肃的事可用玩乐的方式来处理,打仗和神学变成一种游戏,而建筑的发展则夸张到与时代不相符合的程度。哥特式高峰时期的艺术给人一种流于幻想和奢靡的感觉,似乎浪费得让人侧目。13世纪人们把圣母视为冰清玉洁的对象,寄托着当时人们流行观念中的一种“理想爱”,出现在哥特式象牙雕刻作品中的贵妇,其秀丽纤美为其他地方所罕见。这种精致的人体美,伴和着一种新的旋律,一种甜美的新风格,一种幽雅的曲线美。 

这个时期,西方人心智上的另一种能力成长起来——喜爱观察自然生物,花鸟动物的心理。中古时代的西方人把一切当成独立存在的个体,往往见树木不见森林。13世纪中期,某些哥特雕刻家就看上花鸟和树叶,在南威尔修士会堂外的作品的工细与精确,可以证明画家经过了仔细的观察。鸟类被认为是缠住中古西方人的梦魇,当时出现的最早的素描画册就完全以鸟为主题,而且充斥在每一册手抄本的滚边上。修士会人士解释说:“那些鸟儿代表灵魂,因为它们能飞向上帝。”而一般人从艺术角度应该认为那是对鸟儿一样自由的向往。因为人们被封建社会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精神上被禁锢的教堂里,不得自由。而对自由的渴望,远胜过一切。因而鸟纹徽章也甚受中古人喜爱。而中国出现这类题材则早在原始时代。

克拉克说:“欧洲文明最伟大也最独特的优点,在于它从不停止发展和改变,它从来不是奠基在固定不变的完美上,而是基于各种观念和灵感,甚至所谓“高雅”的标准也是不可逆料的。”人类的精神,连同宗教意识也在变化。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宗教天才圣方济,他的挣脱财物束缚,获得充分自由的信仰精神,东西方都产生过。他因多年苦修,1226年43岁就去世了。临终时,他请求饱受他虐待的“身体——这头可怜的驴子”原谅他。他替后来18世纪末由卢梭和华滋华斯的哲学而赋予新意义的思想打下了基础。他就是因为什么都没有,他才能真诚地感觉到他与万物,连同火兄水妹都一样——是真正的手足。这种哲学,激使他赞美造物的和谐,如他的《太阳颂》。他那本以《小花》为名的传奇故事,记载了圣方济怎样与一头恶狼打交道,答应供给狼固定食物,只求它放过村民,并与狼“握爪为定”,野狼便跟他合作了;他还有对鸟讲道的故事。这可能是西方版的“天人合一”,其共同特点在于,人类一无所有时,才能首先在精神上,其次在物质上“天人合一”吧? 

中世纪建筑了许多著名的教堂,如罗马的圣马利亚教堂(公元432~440)、圣康斯坦察教堂(约公元350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教堂(公元532~63)

早期基督教教堂的另一种重要型制是平面呈希腊式的集中型:圆形、多边形,或者呈十字形,它来源于当时一些纪念性建筑物。罗马圣康斯坦察教堂,是337~350年君士坦丁大帝为其女儿康斯坦西亚而建的陵墓教堂。主要用作对死者的礼拜,而不是民间供信徒们集会祷告用的。它内部是个圆形的大厅,中心区由立柱分开,周围是回廊式的或者十字型的过道:气氛肃穆。中央高出的一圈和摆祭坛处都开有窗户,它隆起且层层内收的外墙已经具有罗马式教堂的影子。圣康斯坦察教堂内布置着十分豪华富丽的镶嵌画,有葡萄园里小鸟飞翔和男孩子们采摘葡萄的画面。有的壁面还加上了云石的护壁,整个教堂具有统一的吸引人的效果。

 

·拜占廷美术 Byzantine art

“拜占廷”一词,源于古代希腊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一个殖民地名称。它是地中海和黑海、欧洲和小亚细亚之间的交通要冲,公元330年罗马,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建新罗马于此,易名为君士坦丁堡。6世纪上半叶以前,罗马帝国东部诸省通称“东罗马”,7世纪以后,帝国东部在国家与社会发展上已与早期罗马帝国大为不同,史从“拜占廷帝国”。拜占廷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文明对欧、亚两洲一些“蛮族”的影响很大,外族的影响、干扰、入侵始终贯穿于拜占廷的全部历史。10世纪以后,拜占廷日益衰落,在外族打击下终于灭亡。

从公元9世纪之前(即867年之前),拜占廷经历过基督一性论与罗马教会的基督二性论(神性和人性)之间在教义上的长期论争;同时也经历了717年-867年与罗马教会崇拜圣像传统相对抗的破坏圣像运动。9世纪之后(即 867年之后),拜占廷一度复兴,一度衰落,后来再也抵挡不住入侵者的三面进攻。后来终于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所取代。

中世纪的另一个重大事件是11-12世纪发生的十字军东征。为了商业和教会的未来,教廷发动了多次十字军东侵。

十世纪后,拜占廷帝国一度政治稳定,使到耶路撒冷的朝圣者络绎不绝,常以数千人的数目潮涌而至,这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前的历史背景。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很多,除了教会的潜在目的之外,比如诺曼人爱流浪的本性,青年人自闯天下的野心,经济的不景气等,但大多数人是怀着朝圣的心理参加的。十字军对艺术的影响甚为可观,它几乎使艺术产生了一次东西大融合,催生了所谓“罗曼斯克式”风格的出现。这种新风格藉着手抄本开始流行,其中,充满了北方式的节奏和东方式的灵感。

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和东西教会(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分裂,进一步为原来就具有本身特点的拜占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不同于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欧地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国君即教皇的体制。文化适应着皇家贵族及经济发达的城市要求。宗教艺术也具有浓厚的世俗性,由于地理上的原因,艺术上除继承古希腊罗马的传统之外,还大量吸取了波斯、叙利亚、两河流域等地的经验。比如在教堂建筑上,它不象天主教那么强调圣仪的神秘性,而宣扬信徒之间的亲密无间。教堂除用作礼拜之外,皇帝的一些重要仪式、集会也在这里举行。因为要求有较大的空间,集中式穹顶教堂应运而起。圣索菲亚教堂是最突出的代表。它的平面是中心圆两侧各加一个半圆,东西长77米,南北长71米,离海很近,高大的穹顶(高l5米,直径32.6米)、巍峨的壁面实体十分壮观(四角的尖塔是土耳其人改作清真寺时另加的)。平面上,两侧是带筒拱顶的巨大半圆凹室的外形,不同于巴西利卡平面由于纵向朝前的节奏引起一种急骤的前趋感。它的墙面好象从主要区域的两个点出发,有弹性似地向外甩开,有一种由内而外的空间扩展力。教堂内部的空间,复杂多变却又十分统一。巨大的穹顶底部,一共有40个窗户,室内的照明主要依靠它们。乍一看去,一片朦胧幽暗当中它们就象是一道光圈托着一个腾空的顶盖,真有点奇迹之感。内部的墩子和墙面全部用彩色的云石贴面,有白、黑、绿、红等颜色组成的图案。柱子大多是深绿色的,少数深红色,柱头一律是白色云石镶着金泊。各部位构件的交接处都有包金的铜箍。穹顶和地面都采用彩色玻璃镶嵌作装饰。圣索菲亚教堂的基本型制来自罗马的万神庙,但是比较起万神庙那种单纯统一的封闭式样来,它显得繁复斑烂。有位当年的拜占廷历史学家叙述这个教堂说:  “—个人到这里来祈祷的时候,立即就会相信,并非人力、并非艺术,而是只有上帝的恩泽才能使教堂成了这样,他的心飞向上帝……”

 公元九到十二世纪期间,拜占廷艺术又到达一个高峰。威尼斯的圣可马教堂(l042~1071年),该是这一高峰阶段的产物。由于地理上和贸易上的关系,威尼斯与西欧各地、与拜占廷及其东方各国的联系十分频繁。这座教堂的平面呈等臂的希腊十字形,同样长短的四臂上各有一个略低于中央穹顶的圆顶,这显然是在圣索菲亚教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圣索菲亚教堂是在中央顶的两侧加半圆的筒形拱,这里不仅由半圆改为圆形,而且由两侧改为了四边。都有高高的鼓座,看上去就有五个穹顶,十分壮观。

意大利的拉文纳曾经是东罗马帝国的重要政治、文化中心。公元540年,查士丁尼大帝将圣维达尔教堂辟为自己的皇家教堂,这是—个主要吸取罗马券拱方式,以筒形拱将穹顶侧推力连到承重墙,成为“钥匙孔”形的带环廊集中式教堂。外表是砖墙,比较朴实,内部却是云石铺的面砖,雕像、镶嵌画及各式珠光宝气装饰品,令人眼花缭乱。排在主祭坛“荣光耶稣”镶嵌画两边的两幅镶嵌画最为突出:一是皇帝查士丁尼本人在红衣主教陪同下,率领廷臣礼拜的场面;另一幅即皇后及其侍从们。她们的表情庄重,头冠、饰品和服装华丽高贵,睁着大眼注视着欣赏画面的人,虽然表现的是行进时的行列,却给人以静止的印象。由于作画的材料大多是天然的彩石,大块的白、黄褐、浅红与小块的金黄、灰紫相间,产生一种生动的装饰效果。

           

成熟的拜占廷风格从早期基督教艺术后期古典形式的风格化和标准化的倾向演变而来;以线条和平涂的色彩的动态为基础,不以形体为基础。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受到抑制,取而代之的是标准化的脸型,体形是平面化的,衣褶被处理为旋动的线条图案。整个画面给人以灵魂超脱肉体的感觉;人物的三维空间表现已为精神力量所取代,这种精神力量借线条的力量和色彩的明度表现出来。其人物形象取严格的正面姿势和拜占廷脸型、巨大的眼睛和锐利的眼神,以及典型的金色背景。这类背景在孤立人物的画面上,使形象宛若悬浮于墙壁与观众之间的空间某处。

 

·手抄本插图

拜占廷的手抄本插图(细密画)十分发达,它多半绘于紫羊皮纸上,有的还有泥金文字,内容主要是圣经故事或基督教诗篇。《巴黎诗篇》得名于它的收藏地,集中代表了第二次拜占廷艺术高峰时期的绘画水平。图中的男女人物造型、树木、山石和远景的描绘把我们引入到—个十分熟悉的希腊罗马绘画世界里,前、中、后景的配置也显出明确的空间感,这是向古典艺术的一次回归,尽管它取材于《旧约·撒母耳记》:犹太人王扫罗感到有恶魔捣乱,心神不宁,臣仆献计请善琴的伯利恒人耶西的第七子、牧羊童大卫前来奏乐。后来扫罗收大卫为贴身的持兵器侍从,每有恶魔来,大卫就奏出美妙的音乐,驱逐恶魔。传说《圣经·诗篇》中的许多诗歌是大卫所作的。巴黎国立图书馆藏品中《大卫弹奏竖琴·巴黎诗篇》(约公元900年)

为手抄本卷首插图,这套插图另外还有l3幅。 

拜占廷艺术的影响所及,远至东欧,黑海沿岸和古俄罗斯广大地区。莫斯科特列愉科夫美术馆藏的《圣三位一体》(14l0~1420木板画)是俄国拜占廷圣像画大师安德烈·鲁勃烈夫 的名作。他是个修士画家生前在莫斯科一些主要教堂参加了大量圣像画创作,他的作品线条柔和流畅,色彩典雅细腻,融有优美抒情的世俗风情,被称作是是创立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重要民族画派的伟大画家。本图是根据圣经上说,亚伯拉罕和妻子为耶和华及两个天使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款待他们亲临显现。食毕,他们向老夫妻预言明年会得个儿子。画家承袭了拜占廷的天使形象。将圣父也当成卷发带翼的少年模样,仅以碗、树和房屋暗示这个故事。当中那位头部偏右,使对称的构图有所突破。遒劲的线描随着人物身体的运动徐徐转折,显出富有东方韵味的轮廊。图中的色彩很沉着,明快之中见到饱满,在辍有金黄的板色衬映下,十分庄重。  

公元八世纪至十世纪,墨罗温王朝的宫相丕平统一了法兰西、日耳曼,以后继位的查理曼进一步征服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西欧大部地区,成为接受罗马教皇正式封号的第一个法兰西国王。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扩大影响,就建教堂,办学校,兴艺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致力恢复古典文化,这时出现过一个短暂的和平时期,艺术上也比较活跃,历史上称为“加罗林文艺复兴”。福音书封饰(九世纪初),往往以象牙雕饰,多出于当时宫廷艺匠之手,是广泛流行的福音书封面装饰,有双页式的,也有五页拼成的,造型上综合了早期基督教,拜占廷和希腊罗马美术的多方面营养,充分代表了加罗林美术的宗教性特征。正中是手持福音书的耶稣,他两脚踩着象征邪恶的一狮一蛇,四沿十二格里分别刻着《告胎》、《圣诞》、《施洗》、《哀悼》等耶稣生平故事,人物动态和服饰用线的雕塑感显然要超过面部,框沿是雕刻出来的有各种变化的纹样。

 

手抄本插图是加罗林美术最主要的部分。自查理曼(上图)之后的统治者都对福音书极感兴趣,书籍行业也就从不显眼的地位变为与君主权臣名义攸关的热门,从而促进了插图艺术的繁荣。当时的书籍主要是修道院缮房出品的手抄本福音书,插图装帧分成几类,一类是整页的美术体字母,背景饰以满底子图案。整页的插图限于描绘福音书记者的。有的是用蓝灰色背景暗示、有的是用钢笔墨水素描绘制。《福音书记者马太》(835年之前,手抄本插图)画着圣徒马太正在奋笔疾书,人物造型很有点法兰西血统的信徒样子,抛开了希腊罗马绘画已有的优雅写实风格,代之以一种放纵的,恣肆的笔势,色彩和笔触都显得粗放。尽管与古典艺术相去甚远,但确实是当时人们狂热信念的率真表露。

奥托王朝的美术一般是从撤克逊皇帝奥托一世加冕前(962年)到亨利三世卒(1056年)。这段时期,从莱因河流域和原日耳曼文化中心到撒克逊人新统治的地区,德国成为政治、文化的中心。奥托美术直接继承加罗林王朝美术,也间接吸收古代,和拜占廷的传统,他们的手抄本插图和金饰工艺有很高的水平。撒克逊人将黄金看得非常神圣。他们用以装饰十字架、小型活动祭坛、教杖和烛台等。金光闪烁一方面反映出上帝的荣光和超然的力量,一方面也显出拥有者的尊贵。公元1000年前,金饰作坊已遍布奥托各地,最出名的是莱因河和摩泽尔河畔的一些古城。装饰精美。镶嵌物昂贵,色彩奇幻并辍以富有质地感的边饰或者底子,是奥托金饰工艺的主要特色。《帝国十字架》(l024)就很有代表性。木质镏金,并镶有色质、大小、形态不一的各式珠宝,琳琅满目,异常光彩。

    

·中世纪的罗马美术    

罗马式艺术的再兴,与欧洲十世纪前后蛮族入侵以及社会萧条之后,古代文化艺术普遍的再次复苏勃兴有关。随着城市的兴起,教会重振旗鼓,大规模建造作为城市中心的教堂和修道院。在艺术上它追求早期基督教艺术以及古希腊罗马的传统,又受到同时期前后的加罗林、奥托王朝美术的影响。并且直接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11至l3世纪左右,它与拜占廷艺术相互渗透,相互比较而生存。比萨大教堂(1053~1272)是意大利最典型的罗马式教堂。除—个竖道很长的拉丁十字型大教堂外,还配有洗礼堂以及钟塔(因始建不久地层倾斜而成为举世闻名的“斜塔”)。

外观显出整齐的条理性,立面三个门上方叠加着四层装饰柱廊,柱子上方的拱形间隔显出跃动的变化。由于壁面还负担着顶部重量,所以窗户开得很小,离地面较高。有些边远省份的罗马式教堂因为构筑的坚固、安全、战时往往还兼作堡垒,钟塔就成了嘹望哨和报警处。 

整个中世纪,直到13世纪末以前,欧洲的石雕艺术几乎都是作为教堂建筑的附属装饰物而存在的。圆雕像主要是十字架上的耶稣;浮雕则主要布置在教堂入口两侧及门楣上。这种装饰浮雕的内容分布也有一定成规,罗马式教堂的正门门楣上一般就采取《最后的审判》为题,原意取自《马太福音》:  “……那些日子的灾难—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他要差遣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将他的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正中坐着人子耶稣,他的门徒侍立一旁,芸芸众生则接受审判。由于突出的是教义宣传,如法国圣富瓦教堂(l130~40)的《最后的审判》艺术上的成就并不大。

法国夏特尔教堂有一批出色的雕像,它还是唯一保存着完好无损的12~l3世纪的窗玻璃画的教堂,人们在里面可以领略当年信徒们身处其中的环境体验。西立面正门(1145~56)中央上方,是基督耶稣及四位福音使徒的象征性形象:有翼人是马太、有翼狮是马可、有翼牛是路加、鹰是约翰,周围有启示录的24位长老和天使团团团包围,画面基本呈对称,两道边门上方一是《耶稣升天》、一是《宝座圣母》。此外还有象征宇宙和七艺、以及l2星座分别排列在这些主题性浮雕下,这是正统的基督教世界观的象征及其完整的说明。大门的两侧就是使徒或者供养人形象的人像柱。因为它本身依附于建筑物,所以雕造时,比例和动态大多以布满建筑位置为准。变形和扭曲也很普遍,但放在建筑整体里不见得不协调。 

圣母即基督耶稣的母亲玛利亚,福音书载她是个处女,由“圣灵感孕”而怀耶稣,后随丈夫约瑟遵罗马皇帝命令到祖籍伯利恒登记户籍,她在客店的马棚中生下耶稣,因希律王图谋杀害小耶稣,玛利亚和约瑟就带着婴儿逃往埃及。希律王死后才返回居住。教徒们相信她死后,灵魂和身体会重新结合升入天堂。法国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圣母之死》(约l220年)浮雕构图很有特色,半圆形的上半,是耶稣及其门徒们围着死去的圣母哀痛恸哭,人头呈放射状在上沿自然形成一圈,服装和动态都比较写实,涡卷型头发和一些面部特征也很有个性,饱含着哀伤的情调。正中立着的小人物,是圣母灵魂的代表。下层在一些科林斯柱头旁,一群人前后呼拥似乎扛着灵枢在出殡。雕像具有纪念碑式的感染力。

图解:

巴黎圣母院(1163年~约1200)

公元1137~1144年间,法国一修道院长苏杰主持修建圣德尼教堂,被认为是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开端。它实际上体现了此时王权的加强和城市的解放,市民的兴起及修筑技术水平的提高。哥特式教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利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架成了框架式,既省料又减轻了重量。二、两侧有独立飞券分解侧推力。三、全部采用二个圆心的矢状券和尖拱。它吸取了晚期罗马式教堂的长处加以发展,系统化之后成为一整套程式。巴黎圣母院是较早的一个哥特式教堂。立面三层三个部分三个门全部统一在数学、比例和规则中,协调平衡为一个整体。立面的装饰雕像很自然就成为有机组成部分,还有花边似的拱廊,巨大的门廊和窗户,轻巧的玫瑰形窗花深深地嵌在正中间,大大丰富了立面的表现力,总体布局显出一定的条理性。巴黎圣母院在20世纪80年代因一个同名电影而名声大噪。 

亚眠大教堂的远眺景致,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中央顶盖的—个个独立飞券,从侧面就象桥梁的一排排钢架穿过侧廊上方,落脚在外侧一片片横向的墙垛上。这样,卸去了侧廊拱顶承受的中央顶盖重量,可以降低侧廊高度,突出中央顶部的侧高窗,外侧墙也可以减轻负担大开其窗。起初,这可能只出于结构上的考虑,后来逐渐演变成哥特式教堂外部审美上的一种特色,可以根据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作成不同的式样。亚眠大教堂的中央顶高42.3米,在全城的建筑群中形成—个很突出的标志。平面基本呈拉丁十字型,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左右,建造时的工程浩大可想而知。

亚眠大教堂远眺(l220~14l0) 圆顶高42.3米,法国 

哥特式教堂内部的装饰也很有特色。祭坛是当然的中心,还有歌坛都用屏风隔开,布置得精雕细琢,烛光缭绕,十分夺目。大量的骨架在交叉处形成尖尖的拱券,再向四个底脚放射开来,具有极其强烈的升腾动势。比如这图中,由于柱头越来越不明显,支柱就越来越像骨架券的枝干,整个内部主要就是由垂直线占主导地位。教堂的顶部结构仿佛就是从地上长起来的,并且有离地拔起的趋向。内部在支柱之间很少有墙面,主要面积都被窗户占据了,所以哥特式教堂内的壁画和装饰雕像很少,主要的装饰就是窗玻璃画。在法国的哥特式教堂中,数夏特尔、韩斯和亚眠大教堂的窗玻璃画最为著名。

哥特式教堂内大多都有宽大的窗户,受到拜占廷艺术的启发,艺匠们就用彩色玻璃在整扇窗面镶嵌上一幅幅图画。这些画一般都以圣经故事和圣经人物为主,与雕像和壁画结合在一起,成为向不识字的人宣传教义的“圣经”。窗玻璃画的做法是先用工字形的铅条在窗框内盘成画面后,再根据需要在铅条上嵌入切割好的彩色玻璃片。彩色玻璃片的颜色有蓝、黄、深红、紫等十来种,最多可达二十种左右,在室外阳光的照射下,窗玻璃画面出观类似皮影般的效果,十分漂亮;透过这层彩色玻璃的光投射到教堂内的器物或者正在祷告的人身上,闪烁变化,缤纷斑驳,热烈之中很有点幽秘的幻象。图示的上行中央是圣母,她和耶稣的12名使徒都仰着头,目睹着升天的耶稣。12世纪的镶嵌玻璃画橙青、红色交替,构图比较开阔人物造型比较自由、舒展。

哥特式雕塑在造型上与哥特式建筑有相似的地方,直立轻盈有灵巧的上升感觉。法国城市韩斯的大教堂有一批装饰性圆雕像集中反映出这一特点。成为欧洲中世纪美术中的珍品。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