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网首页 | 旧网首页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西方美术通史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李起敏 教授

 

 

第九讲  文艺复兴盛期

 

这是个需要巨人、呼唤巨人,也出现了巨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布拉曼德、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达芬奇等应运而生。这些巨人们的舞台由佛罗伦萨转移到了罗马。这些巨人,就如同下面的雕塑《海克力斯与安泰俄斯》,安泰俄斯,即希腊神话中一挨着大地母亲就精力倍增的大力士。意大利文艺复兴期间,对古代古典文艺传统和风尚的恢复和发展当中,还使中世纪一度消声匿迹的私人家庭艺术摆设品有所恢复。特别是古罗马贵族喜好购买雕像布置宅邸的习惯,随着15世纪佛罗伦萨等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和艺术创作的多样,私家收藏宝石、珍珠、金银饰品、手抄本插图、高级织品以至古代雕像(复制品)和小型雕像的也越来越多,如图示的这类小型青铜像,因为便于收藏和把玩观赏,所以数量很多。作者安东尼奥·德尔·波拉尤奥洛可能在基伯尔堤作坊中受过金属制品的雕铸训练。这尊表现剧烈冲突的双人圆雕像,巧妙地将两人身体互接处做全像的重心,仿佛安泰俄斯的上身接在海克力斯的下肢上,两手两脚放射状张开,尽管是殊死的搏斗,雕像却处在完美的平衡状态。

 

1475年,青铜,高45 cm(连座)  佛罗伦萨国立博物馆藏 

此时的罗马,远远不是那个帝国时期的古罗马——那个曾经辉煌灿烂的城市,那个曾经养育过恺撒、奥古斯都并称霸过世界的城市。在中世纪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劫难的罗马,那些硕大无朋的古建筑,有300余年的时间沦为采石场。中世纪的人曾经在这些庞然大物前被震惊地目瞪口呆,认为这些建筑一定出于妖魔鬼怪的手笔。罗马除了一些御敌的望楼之外,变成了牛羊随处出没的废墟。罗马在哭泣!

到了公元1500年,罗马人才开始察觉面前的这些建筑是人类的杰作。并且决心汲取前人的精华,创造属于自己时代的英雄和伟人。不要忘记,罗马还有个梵蒂冈,罗马教廷在文艺复兴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他们有着巨大的财富和广泛的国际关系。例如尼古拉五世是一个人文主义学者,他是第一个想让罗马教廷重现古罗马辉煌的有识之士。尤其后来的朱利亚斯二世,是推行文艺复兴最有力的人。他在位期间,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他以无比的宽容和钢铁业般的意志激发了三个天才,使之完成了不朽的杰作。否则,布拉曼德就不能重建圣彼得教堂;米开朗基罗就无法完成西斯廷教堂的壁画;拉斐尔也不会为教皇的宫室创作和装饰。艺术史上就少了两位最擅长表达人类精神力量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大师。

 

·古典艺术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

15世纪佛罗伦萨人曾经以无限的憧憬,回顾希腊和罗马的文明,他们到处寻访古人的著作,以不胜羡慕的心情阅读,彼此还以拉丁文互通声息,蔚为时尚。如果说,当时的一些文学和绘画还不能应用想像力捕捉古典艺术原来的神髓,并注入血肉,表达合乎人情的一面的话,而在一些大家如唐那太罗和曼坦那等人那里,其古典风格已经浑然入化。曼坦那是曼度亚的宫廷画家和雕刻家,他从每一个遗留下来的花瓶和喇叭当中寻找造型的要诀,孜孜不倦地吸收古典知识,目的无非要从罗马艺术的源头和规则中寻求灵感。1480年,曼坦那画了《凯旋归来的恺撒》一系列装饰画,被誉为“堪称为第一件深得古典艺术神髓的浪漫杰作。”

《大卫》  1501~04,云石,高410cm  (不合基座),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藏 

然而深得古典艺术神韵又能赋予全新风格的,应该首推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他以丰富的创造力,表现出更雄浑有力、结构严谨的形象。米开朗基罗生于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13岁在基尔兰达约门下学艺,后入美第奇艺苑,主要靠自学掌握了造型艺术的本领。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他的创作表现出当时民众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1496年他到罗马后,激动不已,作了许多模仿希腊罗马艺术的雕刻品,其中一件可以乱真,被当作古董售出。1501年,米开朗基罗返回佛罗伦萨,这时,统治该城邦60年的美第奇家族已于1494年被赶下台,遂建立起一个共和政体,共和政权委任米开朗基罗以历史上著名的英雄和民族救星为题材,创作艺术品;其中一件就是推翻暴政的大卫塑像,他的大卫塑像,结构紧凑、有力,既有古典作品的精美,而从大卫的脸上还会发现它具有古典作品未尝有过的精神力量和英雄气质。其青春强健赤裸的体魄,巨大的身量,自信而富于挑战性的神态,俨然一个凛然不可犯的共和国保卫者的形象,同时也被看作是正义和力量的象征。大卫是圣经故事中的—名少年英雄,他以自己无畏的行动,杀死了敌人歌利亚赢得了百姓的拥戴。后来当了犹大人领袖。艺术大师将他处理成青年形象,体魄健美有力,双手正做战斗准备。夸张的四肢比例和腕部关节有助于突出沉着自信的潜台词。刚毅坚定的双眼和嘴角、左转的脖颈使头部与胸腔在节奏上形成较大的形体转折,寓动于静,进—步深化了内在的底蕴。那右手从容握住搭在肩上的甩石机显示出特定的时代与力量的自信。当年,这尊像完成后就安放在当时共和国行政大厦前,它是艺术家和人民心目中捍卫自由和独立的英雄纪念碑。与其前辈们的同名作品相较,似乎可以用贝多芬同莫扎特的音乐相比拟。 

蛇的诱惑   米开朗基罗 

1508到l2年间,  米开朗基罗应教皇朱理二世之命,为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画天顶画。以圣经《创世纪》为内容的九幅主要构图是:《神分光暗》、《创造日月》、《创造鱼及海中物》、《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堕落与逐出乐园》、《掷亚筑坛献祭》、《大洪水》以及《挪亚醉酒》。在构图四周安排了各种姿势的桥体奴隶像,三角档两边是预言者和巫女。四个角落还画着其他—些东西,与整个天顶画以及教堂的内部建筑十分协调。

《创造亚当》图示的即一个片段:亚当斜躺在山坡上,似乎刚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他具有完美而刚健的躯体,依靠—只向前伸出的左手,接受着生命的注入——造物主耶和华披着巨大的斗蓬,在天使的陪伴下,飞腾着穿越天空。耶和华的左胁下伸出一个女子的脑袋,这就是尚来出世的夏娃形象。 

 

《创造亚当》  1510   天顶画局部,280×570 cm  梵蒂冈博物馆藏 

1534年米开朗基罗又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梵蒂冈西斯廷教堂时,西方世界正处于反宗教改革的巨大思想危机之中。大师以自己的如椽之笔,将中世纪以来盛行的宗教主题,改作为对当代历史的裁判。这幅祭坛画位于天顶画一头的正面墙上。全画共计有400多个人物,各种年龄、性别、姿态变化丰富,被喻为“人体百科全书”。天使们吹响了审判的号角,上方两头一个十字架一个铜蛇炮柱都是刑具,中央在审判席上的是基督耶稣,他身边有一群圣徒,其中有拿着人皮(上有画家的自画像)的圣巴托多缪。耶稣举着表示公正的手,他胁下的圣母见此情此景禁不住产生悲悯!既没有宝座,又辨不明身份地位的巨大人流顺着时针方向运动,全景式的动态构图,几乎没有一处是静止的。无论上天堂、下地狱的,几乎都没有丁点衣饰,这些人物造型比天顶画上的更加魁梧粗犷,头较小,身体更厚重。在蓝灰色的背景上,鲜明的人体色调很突出,只有少数明亮的服装颜色微微呼应着,象是对天顶画上壮观场面的回响。 

《最后的审判》  1534~41,祭坛画,约15X 13.5米,梵蒂冈博物馆藏    

米开朗基罗为朱利亚斯二世的宏大陵墓所作的一系列雕塑,都显示着艺术家天人般的功力,那是古典精神和天才创造的成功融合。其中两个奴隶雕像,一个在企盼自由中挣扎,一个在垂死状态,不论是成品还是未完成品,它们的身体都从大理石中呼之欲出,带着一种石破天惊的气势。

还有那尊《摩西》,带着人类的尊严,天神般横空出世;还有西斯廷教堂绘画——空前绝后的《创世纪》……。显而易见,米开朗基罗最想表达的是人类巨大的精神力量。《创世纪》是一部以创造为主题的诗篇,也表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是怎样珍视天赋的创造能力的。

 

为美笫奇家族礼拜堂的布置,是米开朗基罗精心设计,颇费思索的工程。那是间不太大的建筑,进门就有沉重不堪的压抑之感:安放朱理亚诺坐像的壁龛又窄又浅,雕像在其中显得十分局促,他身穿古代盔甲,年轻,理想化,两手护着权执他脚下方《昼》与《夜》、晨与暮这两对象征时间的装饰像,尤其是《夜》的造型更为震撼人心。紧张得如同硬弓一般的背脊作了明显的夸张,结实饱满的躯钵蕴含着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她在昏睡,夜象征着黑暗,象征着安宁。大师曾以《夜》为题作诗答谢一位热情赞美这尊雕像的诗人,诗中说:

 

睡眠是快乐的,成为顽石就更幸福。

啊!在这个万恶可耻的时代,

没有生命,没有感觉是令人羡慕的命运,

请禁声,别把我惊醒!” 

如果将《夜)看作是作者本人几经挫折,困惑惶恐之余而产生的失望、回避心境的曲折反映,是有一定道理的。  

米开朗基罗一系列的人体作品,从雕塑到绘画,都充分展示了人类高贵的情操和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完美的境界。米开朗基罗时代面对的是中世纪哥特式艺术流行的天下,人们对人体的观念一向讳莫如深,人体被当做一种不可告人的秘密。意大利著名艺术家亚伯提却力排众议,极力颂扬人体的艺术价值和魅力。米开朗基罗同样最先从古希腊和罗马遗物中,尤其是人体艺术中寻求创作灵感,而激发出的却是喷泉般的创造力。

那时的教皇还没愚蠢到像后来的政客对艺术指手画脚,教皇告诉他,要他随心所欲,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因此,米开朗基罗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西斯廷教堂的《创世纪》等一系列绘画是他“热情洋溢的宣言,将人类的肉体、精神和思想结合为一。你可以从肉体美的观点来欣赏:就像19世纪的批评家,他们最欣赏米开朗基罗所塑造的运动家般刚健有力的人体;或者,从思想的观点来欣赏:在那些先知和女预言家的画像中,看到智慧的具体形象.”而米开朗基罗最想表达的还是人的精神力量,从诺亚巨大的形体、混沌初开的画面,亚当斜倚地上旷古未有的雍容体态……,在米开朗基罗的笔下,以人类有限的能力,描绘一个具有无限能量的宇宙,能够做到“人类的创造不仅具有磅礴的气势且平易近人。”可谓空前绝后。

文明的发展毕竟仰赖人类的精神和意志发展到极至,米开朗基罗的成就应该被视为西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哀悼基督 米开朗基罗 (1498-1499) 

另一个画家拉斐尔(Raffael Santi,1483-1520),生于乌尔俾诺,比米开朗基罗晚生8年,却比米开朗基罗早40余年离开人间。这个早逝的画家,吸收并融合了当时最高超的思想和最卓越的精神,他的作品和性格都具有一种适应宫廷的和谐的风格。拉斐尔曾经拜佩鲁吉诺为师学习绘画,后来吸取佛罗伦萨画派和罗马画派的长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优雅秀美的画风。他善于以世俗化形象描绘宗教题材,曾经说过世上的美女实在太少了,不得不作艺术上加工来塑造出理想的形象。拉斐尔笔下的圣母,集中了观实生活中女性的美貌和温柔。是融理想美与观实美为—体的典型,深深受到各阶层人土的喜爱。如果说美开朗基罗对女性素无好感,拉斐尔对女性的喜爱却不下于他对教廷的热忱。无论从生活还是其一系列作品中都是如此。

他在他的同乡布拉曼德的引荐下,得到教皇的赏识。开始了他为教皇朱利亚斯装饰宫廷,从而奠定了他在文艺复兴以及人类画史上不朽地位的绘画生涯。在那里,他创作了著名的《雅典学院》以及《帕纳索斯山》。从他的画中可以隐约看到希腊雕塑的影响,同时,也从米开朗基罗那里受到启发。米开朗基罗画中的先知,成为拉斐尔《雅典学院》中的沉思的哲人。

 

原来,米开朗基罗平素工作时,不喜欢有旁人在场,而拉斐尔却总想看看他创作中的西斯廷壁画。据说,布拉曼德有教堂的钥匙,有一次,趁米开朗基罗离开的时候,带着拉斐尔入内参观,拉斐尔大受感动,回来后,丰富并完善了自己的创作。

拉斐尔的绘画不仅拓展了欧洲人的视野,同时也唤起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自然而快乐的希腊、罗马的异教精神产生无比的憧憬。他的《西斯廷圣母》代表着他对女性美追求所达到的神圣程度。

 

在复兴古典古代文化的热潮中,作为一种艺术式样的肖像画也发展得相当快。为当代人画像,不单表明“重新发观了自然、重新发现了人”的人文主义时代特征,同时也表明:直接为统治者、神职人员、人文主义学者以及富有的商人、银行家及其家人画像,画家领取报酬维持自身,摆脱了完全仰仗教会或者政府的地位,画家有一定的自主权,已经孕育着后来成熟的商品化的发展。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do da Vinci,1452-1519),一位融画家、科学家、诗人、建筑家等等予一身的巨人,他的成就却不仅仅属于文艺复兴。他比米开朗基罗大23岁,而他61岁来到梵蒂冈时,朱利亚斯已经去世。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食堂壁画《最后的晚餐》以及肖像画《蒙娜丽萨》等等。假若米开朗基罗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充满了人性的尊严,那么,达芬奇则渴望自己的才智面对变化莫测的自然界,更需要超人的胆识。当拉斐尔在罗马展示人类足以和神匹敌的智慧时,达芬奇却画了一系列大洪水泛滥的画面,融入了个人的风格和反抗的意识。表达了人类可以应用自己的智慧和意志力,成为命运的主宰。达芬奇步入并宣告了文艺复兴最光辉的盛期的尾声。

 

《蒙娜·丽萨》  l603~06,板上油画,77X 53cm 巴黎卢佛尔美术馆藏

她永远带着这谜一般“神秘的微笑”,引得赞美者、描述者、考证者……从她问世以来就围绕着她纷至沓来,各种文章此起彼伏,真可谓汗牛充栋。瓦萨里在他撰写的《传记》中说,蒙娜·丽萨是佛罗伦萨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生于1479年。画像前她死了爱女,情绪十分低沉。达·芬奇为了画好这幅肖像,特意请人给她讲笑话、奏乐唱歌、甚至演杂技,以显露出她的天性。之所以说她是个谜,因为她的微笑是一种永恒的、象征式的表情,《蒙娜·丽萨》富有母亲的温柔仁爱,代表着女性本质的升华。甚至背景也是大师理想化的自然山水组合,山川河流林木也表示一种普遍的力量。达·芬奇创造性地采用了正面带手的半身肖像构图,它很快作为一种成功的肖像式样取代了初期全侧面像,为后来拉斐尔、伦勃朗、安格尔乃至今天的画家提供了足资借鉴的楷模。

达·芬奇的艺术理论中,很突出的一条就是强调“以自然为师”,他提出画家的头脑应该是反映自然的一面“镜子”,这一重要理论对欧洲后世的现实主义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岩间圣母》  1495~1506,板上油画, 189.5X119.5cm  伦敦国立美术馆藏

《岩间圣母》是在圣母和天使的关注下,童年的施洗约翰要为小耶稣礼拜。完全摆脱了传统圣经画的格式,为他们安排了一个幽静而又明净的自然环境:远近的山水、树石滋润灵秀,显然是来自现实、又作过理想化加工的。这幅作品里,达·芬奇特有的薄雾法效果特别明显,他画人物—般都避开直接照射的光线,避免十分强烈的光彩对比,使对象(包括景物)仿佛罩在一层轻纱似的薄雾后面给人一种特别温柔,亲切的感觉。作品以圣母为中心,人物呈金字塔形构图,圣母一手扶着施洗约翰,一手向耶稣示意,优美的姿势透出一股母爱的庄重和温存。天使在一边护着小耶稣,整幅画充满了和谐幸福的气氛。

  

《最后的晚餐》  1495~98,壁画  420X 910cm  米兰,圣马利亚·德尔·格拉契修道院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取自圣经故事的代表作品。画面将耶稣及其十二个门徒同时展观出来,采用焦点透视的方式,集中到正面中心人物耶稣的头部,当他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那句话时,举座骇然。门徒们有的震惊、有的愤慨,有的私语,有的急于表白,流露出各人的秉性。唯独处于侧面阴影的叛徒犹大那手捂钱袋的惶恐相与耶稣的泰然安祥形成鲜明的对照。大师借助人物的动态、表情、人物性格特征,出色地把握了这一戏剧性场面的真实气氛,令人看了犹如亲临其境。艺术家曾在他笔记上,记下了对画中人物的典型构思。他认为绘画最高最难的目标是通过人的身体动作反映出“人的思想意向”,这不是指暂时的情绪表露,而是整个人物全部的内心世界。

《雅典学院》1510~11,壁画,底边长770 cm  梵蒂冈博物馆藏 

1508年左右,当时在佛罗伦萨的拉斐尔由建筑师布拉曼特的推荐,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召到罗马,为他布置梵蒂冈宫。在那间称为署名大厅的原教皇图书馆里,以神学、哲学、法律和艺术这四种学术为题,在壁面和天顶上绘制了巨幅宏制。其中反映哲学的长幅《雅典学院》完美地表达了盛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精神,普遍被看作是拉斐尔的代表作品。背景上有拱形天顶的富丽堂皇建筑是古典型的,象征智慧与学术的雅典娜、阿波罗神雕像分立两旁。人群里,有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还有手执圆规的数学家欧几里德,托着地球仪的天文学家托勒密等人,画家本人也为这里浓厚的学术气氛所吸引,他的自画像就置于这群学者中间。整个画幅精确的透视和宏大深远的空间是马萨乔《圣三位—体》所创造的传统的继续。

 

 

拉斐尔一帆风顺的创作盛期,拥有一个规模很大的绘画作坊。许多订件都是由学生们根据他的草图和提示制作的,最后由他作关键性的修改。在为罗马巨富、银行家基兹家族的法尔纳斯别墅所作的壁画当中,《该拉忒亚》是他晚年少数亲笔绘制的作品之一。这也是个希腊神话故事。美丽的海中女神该拉忒亚受到独眼巨人波拉斐摩斯的无耻追求,她却爱着一位西西里的青年牧人。画面描绘她驾着海豚拖的贝壳小舟破浪前进,周围的海神和仙女们环绕着她,天空中的天使们放出了爱情之箭。作品表现出拉斐尔画风的变迁:与《雅典学院》严肃的理想主义相对照,精力充沛的该拉忒亚所取的反向动势以及画面活泼开朗的喜庆纵欲气氛,反映出他改变了古典式均衡构图的意向和描绘运动中人体的兴趣。

 

 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 

·威尼斯画派

15世纪下半叶开始,意大利北部城市威尼斯成为人文主义美术又一中心。相对佛罗伦萨画派大师偏于写实技艺,力图从科学上完善艺术而言,威尼斯画家们更多地着眼于艺术直观的视觉审美享受。他们的画幅充满着喜庆欢愉的乐天面目和晶莹瑰丽的色彩天地。是新世界观和新生活方式下人们情感的自然流露。贝里尼家族被尊为此派的宗师。父亲雅各布(1400~70)是学古典绘画、学佛罗伦萨画派的。长子贞蒂莱(1429~15 07)、次子乔凡尼(约1430~1516)广泛学习北意、北欧尼德兰的透视与油画技法,在造型用色上有重大的突破。

乔凡尼是贝里尼家族的集大成者,他不仅继承了父业,还有很突出的一点是将所描绘的人物故事与出色的风景环境结合在一起,为誉为“大自然歌手”的威尼斯画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乔凡尼用清澈明丽的色彩造就一派美丽的风光,让变容后身穿洁白闪光衣服的耶稣与门徒在这块仙境上。他笔下的圣经故事虽是虚幻的,想象的,但情与景却和谐地融为—体。在这种艺术创造当中,艺术家更多地体验到人之为人的创造力,体验到现实人生的乐趣。

 

《暴风雨》乔尔乔内  1505~10  布上油画,77X73 cm  威尼斯美术学院藏 

乔尔乔内(1478~1510)是16世纪第一位新的威尼斯画派画家,他曾与提香一起同学于贝里尼。虽然他正当年时不幸因病早逝,但他非凡的创作将贝里尼家族奠定的威尼斯画派大大推进了一步。他的《暴风雨》一向被视为一幅具有神秘色彩的画,它似乎披露的是对世界的疑虑。哺乳的女子代表什么?那冷漠相观的男人又代表什么?人物的不相关性在画面有什么潜在的意义?那闪电、残垣、断柱又代表什么?从来没有人知道。有人说它是“士兵与吉普赛人”,我看不像。画面是否反映了对理想世界的危机感?其实,无论如何,画上扑面而来的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闷热,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气氛,一种氛围,面对自然,面对人生,面对爱,面对危机,面对画中人物,画家与观者的心中,也会有一场暴风雨吗?如果有,就是被画面感动了。

关于《暴风雨》一画的主题,众说纷纭。据1530年亲眼目睹者、威尼斯著名艺术鉴赏家当时的记录:“……一幅小风景画,有雷电、吉卜赛人和士兵……”语焉不详。画上的士兵与哺乳的少妇究竟有什么关系?有人提出作品是表现抽象的四大元素:土、水、空气和火(闪电的光);也有人说或许是表示人的视、听(闪电雷声)、触、味(玫瑰树)四大感觉……还有其他一些推测。又似乎在说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或者是暗含一种寓言,表达了当时画家的一种感触。从给婴儿哺乳的母亲在暴风雨来临时的安详神态,应该视之为大地女神,不管大自然如何变化莫测,她都是人类永恒的哺育者。至于左下角为什么画一个不大相干的男子,就很费解。总之,景物画得非常生动,遥远天际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征兆,湿润的空气,光色的协调,简直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无论怎样,作品在表现人体和自然万物的喜好以及娴熟的技艺方面,显示出与进步世界观的密切联系。

乔尔乔内是生活在16世纪,他的《田园合奏》(又名:乡村音乐会)为欧洲的艺术史开启了新的一章。他的画表现出当时人们亲近并融入自然的欲望,和波提切利不同,他表现的完全是种非基督教的观念,是感官的愉悦,他让画中人以古典雕像似的姿势和线条得到这些感官之乐的满足。他所描绘的世外桃源般的境界,是对古典的礼赞,也是对佛罗伦萨人文主义的喝彩,更是人类重新找到自我的一个阶段,只可惜找到的感官愉悦比精神方面多的多。若将《田园合奏》与《暴风雨》联系起来看,都应该是画家歌颂家乡自然美与女性裸体美的结合体,那是一幕耽于幻想的神与人心灵交流的幻境,这种交流以音乐合奏的方式来实现。他们无拘无束,恬适自然,毫不做作,充满诗意。《田园合奏》是乔尔乔内在人文主义时代对人的幸福向往的艺术表现,他不像在描写神话,也不是在谱写人生的享乐乐章,尽管他认为享乐是人的天赋权力。

  

《沉睡的维纳》约1505年,布上油画,1085 ×75cm 德累斯顿美术馆藏 

同时代人回忆乔尔乔内,说他喜爱音乐,是个出色的长笛手。作为他绘画的特色之一,似乎有一种抒情性的田园交响曲效果。仔细品赏这幅维纳斯像,真令人被画幅回味无穷的诗意所陶醉。极目望去,丛丛丘陵、植株、浮云、城廓……女神安祥地躺在恬静、幽远的自然环抱当中,坦荡无邪的身姿表观出与天地共存之美的魅力。和那幅《暴风雨》一样,这幅画也是画家不幸夭折之后由提香继续完成的。现代研究者通过X光的检查,发观在维纳斯的脚部原来还画有丘比特。历经数次损毁以及修复,现存画面的风景及其背景显得比较呆滞、沉闷,可能与原来完成时的效果相去甚远了。 

提香(1477~1576)是威尼斯画派的主将,又是个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肖像画大师。他所作的一系列人物肖像,如《戴手套的男子》、《保罗三世》等,以共严谨的写实造型、深刻的性格刻划和响亮的色调著称于世。 

《劫夺欧罗巴》1559~62布上油画,185 X206cm,  波士顿伊莎贝·斯蒂瓦特,迦特纳尔藏 

乔尔乔内着手开创的一个敏感而细腻的抒情世界经过提香的发扬光大,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艺术气质上,提香比前者更豪放,画面也更多异教的率真活泼趣味。这是提香的一幅神话故事画:众神之主宙斯看上了腓尼老基国王的女儿欧罗巴,一次趁她与女伴在海滨玩耍时,变成一头白牛把她劫到了克里特岛,在那儿生下了米诺斯和拉达曼提斯。在碧波翻滚的海面上,健美的女郎紧紧抓住牛角,轻纱般的衣裳透出她丰腴的身躯。阳光勾出远处起伏约山峦,海岸边是几个惊惶呼叫的女伴。画家驰骋他的想象,毅然将构图处理成对角斜线状,强化了白牛行进的速度感。同时,对面角上飞翔的小天使,他们手执着爱情之箭,不单点出了故事的主题,也增加了画面的平衡感。  

 

乌比诺的维纳斯 提香 1538年  119×165cm  乌菲齐美术馆 

回顾提香漫长丽又多产的创作生涯,早年似曾经有一段无忧无虑的“神话时期”,作过《酒神祭》、《巴库斯与阿里亚娜》等,越近晚年,他的思路越发深邃,笔触越发凝重,色彩也越发纯化。油画到了提香手里技法已经完善,他把油画的色彩、造型和笔触的运用推进到新的阶段。提香还以独特的笔触表观力以及“一次完成法”,推动了西欧油画技法的跃进。《乌比诺的维纳斯》是为乌比诺的罗威雷家族而作,1631年正式成为美第奇家族的收藏品。画中人为一贵妇人,被推测为艾列奥诺拉·乌比诺夫人的肖像。华丽的床榻,脚边的小狗以及翻弄衣箱的仆人,说明这是一幅生活画卷。其温暖的色调,富有诱惑力的情态,使其成为近代裸体画的典型。同样,神话题材的《达那厄》也是他的同类代表作之一。

 

保罗·维罗内塞(1528~1588)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委罗纳,l533年来到威尼斯,是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重要画家之一。他的画作避开了任何超尘出世的内容,集中表现了威尼斯人奢华安逸的现实生活:宴饮、玩乐、调情和谈恋爱……尽管还时常借用宗教的和神话的题材。有幅《利未的家宴》在西欧美术史上是非常出名的,因为它,维罗内塞受到过宗教裁判所的审讯。昏庸的法庭陪审团对他的指控是这幅绘有“神圣我主”的画面上,充满了酒鬼、小丑、侏儒和种种粗俗不堪的东西,大有渎神之嫌。画家为自己辩护,认为有权利象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那样,画自己观察到的细节,幸亏当时政府当局还不那么专横,画家才没有进一步受到迫害。今天我们在欣赏维罗奈基把握全景式宏大构图的本领和细致的观察力的同时,对他当年的胆识亦当表示敬意。

《玛尔斯与维纳斯》维纳斯长期钟情与战神玛尔斯(阿瑞斯),生下了小爱神丘比特(厄洛斯)。丘比特正将一条丝带系结在二人腿上,这个特殊的家庭充满着祥和的气氛。

 

《维纳斯与玛尔斯》 l580,布上油画  206X161cm 

在威尼斯诸画家当中,维罗奈塞的画风圆熟精致,最接近于盛期文艺复兴大师们那种崇高的理想化形象。他善于将银色调作为画面的主要调子,使画中的冷暖色彩相互交融。取得—种华美富贵的总色调效果。本图就是很突出的例子。古希腊罗马的神话里,爱情与美之神维纳斯不满于宙斯为自己指配的瘸腿丈夫——又老又丑的锻造神赫淮斯托斯,经常背着丈夫与别人恋爱、战神玛尔斯就是与她关系最密切的情人画家的这件作品将玛尔斯描绘成英俊魁伟、孔武有力的男子。刚跳下马来赴幽会,维纳斯喜出望外,两个小天使也在嬉戏,和煦的春风和阳光拨动了撩人的情思。维罗奈塞喜欢刻画人物衣着,富有光泽的绸缎织物和反光的盔甲武器在明净的背景衬映下,显出一幅美妙的画境。

与保罗·维罗内塞同时代的丁托莱托(1518~1594)的作品呈现出另一种独特的风貌。善于在暗褐色的背景前使形象出奇制胜,用光和影的对比来强调激烈的人体运动。他不掩饰自己的主观感受,不吝惜表观全身心的激情。他用新奇的构图手法实践着自己的目标:把米开朗基罗的构图 (造型)和提香的色彩结合起来,使画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感染力。并为巴洛克风格开辟了蹊径。

苏珊娜与二长老  丁托莱托  约1550年  147×194cm  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