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首页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艺术概论

 

主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潘必新 教授

 

 

第二章  艺术的创作

 

第一节  艺术创作的两个要素

物质生产有两个要素,缺一不可。一个是人,一个是物。人就是劳动者,物就是劳动资料。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以农业生产为例,拖拉机是生产工具,土地和种子是劳动对象。艺术创作也是一种生产,是精神生产,是生产艺术品的精神生产即艺术生产。艺术生产即艺术创作同样需要两个要素,一个是劳动者即艺术家,一个是劳动对象即艺术的对象。

一、艺术的对象

曾有一种广泛流行的观点,认为艺术同哲学和科学相比,对象并无区别,它们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区别仅仅在于处理对象的方法不同而已。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当推俄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他说:“人们看到,艺术和科学不是同一种东西,却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根本不在内容,而在处理特定内容时的方法。哲学家用三段论式,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种事。政治经济学家被统计材料武装着,诉诸读者或听众的理智,证明社会中某一阶级底状况,由于某一种原因,业已大为改善,或大为恶化。诗人被生动而鲜明的现实描绘武装着,诉诸读者的想象,在真实的图画里面显示社会中某一阶级底状况,由于某一种原因,业已大为改善,或大为恶化。一个是证明,另一个是显示,可是他们都是说服,所不同的只是一个用逻辑结论,另一个用图画而已。” 说艺术与科学、哲学所使用的方法不同无疑是正确的,可是说它们对象没有什么差别,那就很不妥当了。普列汉诺夫就指出,数学公式就不能用艺术去表现。这是确实的。让我们举个例子来说,作家徐迟写了一篇题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反映的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攻克世界性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事情。报告文学描写了陈景润如何身处逆境,仍不屈不挠去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却没有去叙述陈景润演算数学定理的过程。我想,在这篇报告文学中倘使插进大段大段的陈景润解开哥德巴赫猜想的演算过程,那么这篇作品恐怕就无权称为文学作品,而应该名副其实地称为学术报告了。由此可见,即使是以同一种事情为对象,文艺和科学也是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的内容来写,而不止是所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已。

那么,艺术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呢?高尔基有一句名言:“文学是人学。”我以为这是对文学(艺术也一样)的对象的最为精当的规定。高尔基强调,文学应把人作为描写中心,而不象方志学那样,只是记述地方特点、风物土产等等。高尔基反复申述这个观点,他还说过:“文学家的材料就是和文学家本人一样的人,他们具有同样的品质、打算、愿望和多变的趣味和情绪。” 而认同这个观点的作家大有人在。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以社会的书记员自命,“法国社会将写它的历史,我只能当它的书记。” 他立志写出系列小说,构成一个命名为《人间喜剧》的整体,形成一部法国社会的风俗史,这部风俗史的内容是“描写人类感情的历史”。 俄国大作家列·托尔斯泰说:“艺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现,说出关于人的灵魂的真理。......艺术是显微镜,它使艺术家看到自己灵魂的秘密,并且将这些为大家共有的秘密表现给人们看。” 爱伦堡对“文学是人学”的观点有所发挥。他认为,作家写的是人;他写人,主要不是写他的外貌、职业,而是刻划人的心灵。他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揭示人的“精神世界”。为此他很欣赏司汤达把自己称为“人类心灵的观察者”。他说,艺术家在各种专门知识方面无论如何不能同各行各业的专家相匹敌,但是,“有一个领域,作家却要比他的同胞和同时代人理解得更透彻,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的“感情的领域”。 鲁迅在谈到《阿Q正传》时说过,他要在这篇小说里“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来”。 我国当代作家王蒙说:“探索人的精神世界的秘密,是文学(小说)的一个使命。” 威尔第赞赏莎士比亚,是因为莎士比亚是“人类心灵的伟大探索者”。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绘画、雕塑、文学、音乐,彼此的关系比常人所设想的要接近。它们都是表现站在自然前面的人的感情,只是表现的方法不同罢了。” 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大师黑格尔在艺术问题上不乏真知灼见,对于艺术的对象他就有很深刻的见解,他写道:“人的全部心情连同一切感人最深的东西,人心里面的一切力量,每一种感觉,每一种热情,以至胸中每一种深沉的旨趣——这种具体的生活就形成了艺术的活生生的材料,而理想也就是这种生活的描绘和表现。”

或许有人会说,哲学和科学不是也有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吗?不错,哲学中有以人的本质、人的认知能力、人的审美能力等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中有以人的生理结构、心理能力、道德观念等为研究对象的。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这样的一些哲学与科学也可称之为“人学”,比如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就把他的研究人的本质的哲学著作命名为“人论”。但是,这些哲学与科学同文学艺术有三点重要的区别:第一,哲学、科学研究的人,是作为一个物种的人即人类,而文学艺术描写的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有血有肉有名有姓的活生生的人,如贾宝玉、鲁智深、哈姆雷特、堂·吉认可德等;第二,文学艺术所描写的人是具有人格的多方面性和性格的丰富性的人,如备受黑格尔称赞的、荷马史诗中的人那样:“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而作为哲学和科学的对象的人,是一个被分解了的人,各门哲学和科学分别抓住人的性质和特点的某一个方面孤立地加以研究,如生理学、心理学、人类理智论和人类本质论等各以人类的某一个侧面作为自己的对象;第三,文学艺术的任务是要描写出具有独特的个性的人物,林黛玉就是林黛玉,薛宝钗就是薛宝钗,而哲学和科学的目的在于从一类事物中抽绎出普遍规律,如心理学规律对一切人都适用。

现实的人无不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因而艺术要写人就不能不牵涉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巴尔扎克说得好:“因为生活是我们的衣服。” 所以,艺术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写人来反映社会。巴尔扎克为他的庞大的系列小说集《人间喜剧》作了这样的设计:“勾勒一个时代的主要人物以绘画这个时代的广阔面貌。” 说艺术是社会的反映,这话并不错;不过,需要补充一句话:艺术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写人来反映社会的。把艺术的对象定位在反映社会,人就可能被当成一种工具来描写,从而成为一个没有个性、没有生气的干瘪的人物;把艺术的对象定位于刻划人的灵魂、人的内心世界,那样才有可能描有写出充满生气、个性鲜明、感情丰富的人物形象来。

从现象上看,能够作为文学艺术的材料的,不止是人,还可以是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甚至不存在于人世间、仅存在于人的幻想中的精灵和鬼怪。童话和一些浪漫主义艺术中就有这种情形,如童话《金鱼与渔夫》中的金鱼,《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孙悟空。其实,进了文学艺术作品的动物和植物、鬼怪和精灵都是被人性化了的;它们赋有了人的性格、人的感情,它们不过是披上了动物和植物之外皮、戴上了鬼怪和精灵之假面的现实中的人。所以就实质来说,以动物和植物、精灵和鬼怪为对象的艺术作品所描写的依然是人。 

二、艺术家

艺术的材料不会自动地变为艺术作品,能把艺术材料变为艺术品的,唯有艺术家,就象要让土地长出庄稼,要靠农民的耕耘播种一样。各行各业的人,要把本职工作做好,都需要一些特殊的修养和本领。作为艺术创造者的艺术家,自然也不能例外。那么艺术家需要什么样的修养和本领呢?

()具有形象思维的能力

形象思维也就是艺术想象力。艺术想象对于艺术家、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康德说:“想象力是个伟大的艺术家。” 黑格尔则认为:“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他又说,深刻的想象是“艺术的真正内核。” 黑格尔对艺术想象的性质和特点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想象力是一种“天生资禀”,一种“天生的善于创造画境和形象的本领”。 黑格尔的这个看法得到现代心理学的支持。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经研究指出,有三种属于人的神经类型,即思想型、艺术型和中间型。与这三种神经类型相应的是三种气质,具有艺术气质的人感情饱满,想象力丰富,在艺术创作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大艺术家所拥有的才能也为黑格尔的论点提供了佐证。歌德在谈到自己的资禀时说:“在感性理解能力方面我有奇异的功能,我可以在自己的记忆中十分鲜明地保留住一切轮廓和形式,而其中畸形和缺陷对我的刺激更加强烈。”又说:“没有这种敏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我肯定创造不出如此生动、如此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在理解上的这种敏锐性和精确性早年曾有一段很长时间使我产生过自己似乎具有绘画天才的狂妄想法。” 俄国作家果戈理在《作者自传》中说:“大概在所有的没有失掉创造力的作家身上,都具有一种我们把它叫做想象的能力的能力,——一种会把一些不存在的对象那样生动地呈现出来,仿佛他们就立在我们眼前似的能力和能力。” 我们还可以举出关于果戈理本人的一个事例,来说明他所说的那种艺术家的能力,即艺术想象力。据阿克萨克夫叙述,1839年秋,他带着女儿和儿子同果戈理一起从莫斯科往彼得堡。他们在途中某个地方停下来吃有名的煎肉饼子。人又饿,饼又香,大家吃得正高兴的时候,突然都停住咀嚼,各人开始从自己的嘴里拉出一根根长长的灰色的头发。对着这个滑稽场面,果戈理作了种种推测。一定是厨子喝醉了,没睡醒就被叫起来做肉饼,于是愤怒地扯自己的头发;或许厨子得了虐疾,头发脱落了。当他们叫侍者来说明情况时,果戈理又推测侍者将会说什么“头发?鸡毛!”侍者的回答竟同果戈理的推测相仿。 我们再回到黑格尔,他又指出,艺术想象的特点同艺术作品的特点正相适应。艺术想象的特点是“用感性的媒介”,“善于创造画境和形象”;而“艺术作品的基本特质,即形象鲜明性和感官性”。 这两者确实是契合无间的。黑格尔还告诉我们,艺术想象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感性活动,同时,它里面渗透着“理性的因素”,“艺术创造同时也是运用智力的自觉的活动”。 因此,黑格尔认为艺术想象力是一种“介乎思维的抽象普遍性和感觉的具体物质性这二者之间”心理能力。 根据艺术想象力的这个特点,黑格尔把它称为“认识性的想象力” 和“思维的想象力”这是很有道理的。在这里,形象思维这个概念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第一个提出形象思维这个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他在《艺术的观念》一文中写道:“艺术是对真理的直感的观察,或者说是寓于形象的思维。” 别林斯基深刻地指出,形象思维会产生出一种奇特而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艺术家所创造的形象所蕴含的深刻意蕴,被批评家指点出来,而艺术家本人却并没有意识到,别林斯基在《智慧的痛苦》一文中写道:“诗人用形象来思考;……呈现于诗人心中的是形象,不是观念,他由于形象,看不见观念,而当作品完成时,比起作者自己来,观念更容易被思想家看见。”

许多艺术家、作家根据本人的切身经验,对形象思维这个概念表示认同。俄国作家屠涅夫说:“诗人用形象思维这句名言是人人皆知的;这句名言完全正确而无可争论。”他认为“用形象”这三个字“构成了作家的灵魂”。 高尔基写道:“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维,是艺术的思维。” 屠格涅夫还向我们描述了他进行形象思维的有趣的情景。他写道:“我的文学作品的产生是象草儿那样长出来的。比如说,我在生活中遇到某个费尔卡·安德列耶芙娜,某个彼德,某个伊凡,你瞧,在这个费尔卡·安德列耶芙娜,这个彼得,这个伊凡的身上有某种特殊的东西打动了我,而这又是我从来没有从别人那里看到听到过的。我仔细地观察他,他或者她对我引起了特殊的印象,我深思着,以后,这个费尔卡,这外彼得,这个伊凡离开了,不知消失在哪儿了,但他们所产生的印象,却保留下来,成长起来。我拿这些人物同其他人物对比,把他们带入各种情节之中,于是在我心中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特殊的小小世界……之后,突然出乎意料地产生了一种要把这个小小世界描写出来的要求,我就兴致勃勃地满足了这个要求。因此,任何有成见的倾向任何时候都完全不能支配着我。” 在举了屠格涅夫这个事例之后,需要作一点说明:凡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都需要进行形象思维,但是,由于各个艺术门类具有不同的特点,与之相应,在不同门类的艺术创作中,形象思维的情形也就会各显特色而不尽一致,这是毫不奇怪的。

我们说形象思维蕴含理性的因素,但是形象思维终究不是纯理性的逻辑思维。所以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两种各有特点的思维形式。形象思维的最大特点是用形象来思维,自始至终不脱离形象,不脱离个性;逻辑思维的情形就不一样,逻辑思维是从大量感性的、个别的形象或事物出发,然后从这些形象或事物中抽出它们的共性,最终用抽象的理论把它表述出来。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并不完全排斥逻辑思维,往往是两种思维形式交错使用,特别是在创作一件大型的文艺作品的时候。对于两种思维方式交错使用的情况,我国知名作家茅盾有很好的说明。他在《漫谈文艺创作》一文中写道:“文学作品的技巧问题包括生活素材的分析、综合、提炼,主题思想的确定,主要是逻辑思维在起作用,但伴随着,也有形象思维。至于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人物性格细节的描写,社会环境和作品主角活动场所的具体描写等,则主要是形象思维在起作用,但伴随着,也有逻辑思维。”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