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网首页 | 新网首页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现代管理学

 

主讲教师:中央戏剧学院  商尔刚 副教授

 

 

第八讲  管理科学中的行为科学理论(二)

 

2、访谈计划试验 

这是霍桑试验的第二阶段,从19289月至19305月,共对2万名左右的职工进行访问和交流,以便了解和研究职工对公司领导,保险计划、升级、工资报酬等方面的意见和态度。

与工人尤其是女工交流并不简单,他们往往害怕企业管理当局和他们的代表。所以开始的交流并不顺利。但梅奥和他的助手们都是访谈方面的专家,他们根据工人有些恐惧或害羞的心理。打破原来设计好的提问表的框框,允许工人随便发表他们的意见和看法。这样,谈话逐渐活跃了。

访谈试验的结果是,企业管理当局认识到必须对工厂管理人员进行训练,使他们能更好地倾听和了解工人的个人情绪和实际问题。他们实际被训练成访谈专家,多听少说,在同工人的接触中避免采取说教的方式而多采取谈心的方式。真正寻找到妨碍工人提高生产率的原因,并提出恰当的办法来消除这些原因。

访谈计划虽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还有不足之处,就是难以反映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情况。而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状况及对管理的影响和作用正是梅奥等人一直想深入探究的一个课题。于是梅奥利用霍桑工厂的条件进一步应用新的方法做了试验的另一个主要项目:绕线圈工试验。

3、绕线圈工试验

这是霍桑试验中为了研究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及其奖惩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而设计出来的一组试验。在193111月到19325月间进行。试验在保密的情况下选择了14名男工在一间单独的车间里进行。14名男工包括9名绕线工、3名焊接头的焊工,2名检验工。他们分成三个小组,每组3名绕线工,1名焊工。2名检验工负责全部的质检工作。这是正式组织的情况。通过观察、分析、确定他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他们中间的非正式组织的情况,以便研究。社会结构或团体“构造”这方面的研究是前人没有作过的。对这一车间的14名工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后表明,在这样一个正式组织中存在着如下图所示的两个非正式组织。

图中方框代表三个正式组织的小组。圆框代表两个非正式组织。W表示绕线工、S表示焊工、I表示检验工。其W2W5S2I2不属于任何一个非正式组织的人。研究人员在对他们进行分析时发现,这样一些因素是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谈话投机、共同的一些爱好,工作的位置,甚至住地的相邻。同一非正式组织的人即使在工作中也经常在一起玩、开玩笑、打赌、交换工作并相互帮助。而厂方的规定是禁止这样做的。

在非正式组织内部有这样几条不成文的纪律:(一)你不应该干活过多;(二)你不应该干活过少;(三)你不应该向监工报告任何有损于同伴的事;(四)你不应该对同伴保持疏远态度或好管闲事。例如,假使你是个检验工,你不应该象一个检验工那样来行事。

以上就是霍桑试验中的一些主要项目。梅奥等人通过对试验中的材料加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三点:(一)职工是“社会人”;(二)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三)新的企业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提高士气。这三条可以说是早期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要点,也是行为科学在以后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对以后的许多管理学派都有重大的影响。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