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网首页 | 新网首页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现代管理学

 

主讲教师:中央戏剧学院  商尔刚 副教授

 

 

第一讲

一、管理的定义

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把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管理的任务

    一般组织管理的任务有如下三点:

    1、形成合力,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2、满足员工的需要,让员工在工作中生活的更美好。

    3、关注对社会的影响,承当一定的社会责任。

    以上三项任务是相互联系、相得益彰的。往往是在同一管理工作中执行和完成的。三项任务不能偏废,不然就谈不上发展和繁荣。

 

第二讲

一、古希腊人关于劳动分工的阐述

古希腊人崇尚哲人之治,他们在管理和探求知识上表现出巨大的才能。哲人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原理。他说:“每个人从事几种行业或监守自己的本行——哪一种更好?应该坚守自己的本行,如果一个人按照他们能力并在恰当的时机做事,他就能做得更多,更好而且更容易。我们不必对大城市中的物品比小城市中的好感到奇怪。……在大城市中,一个人可以只从事一种行业,有时只是从事于这样一种有限范围的工作,必然能在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就。”  

二、古代中国管理思想中的“文”“武”两家

“文”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它的特点是关注人生及社会问题,在伦理道德方面建立了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行政管理及人事管理思想。“仁”是孔孟哲学的核心,也是其管理思想的基础。它的思路是:要把天下治理好,就得使社会安定;为使社会安定,老百姓得安居乐业。作为统治者要以“民为上”;老百姓要约束自己,人人做好自己的事。

“武”即孙武的《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十三篇,谈的是军事,说的是兵法,但它讲出了许多管理的一般性原则。包括管理职能中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激励、用人和领导艺术等许多方面。它侧重于阐述微观方面的技巧,策略等比较实用的东西。它的许多基本思想、方法、手段,对于今天的企业经营管理都具有启迪作用。令许多西方管理学者都对它推崇备至。

 

第三讲

一、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又称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中叶开始的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它最早发生于英国,随后,美、法、德、俄、日等国也先后开始并完成了此项伟大的变革。

产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社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革命。因而对管理和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工业生产的管理实践促使一大批经济学家、企业管理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管理问题。  

二、亚当·斯密论劳动分工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杰出代表。他在调查了解了制针业的劳动分工后讲到:“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免除这种损失;第三,有助于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完成许多人的工作。”

 

第四讲

一、“第一流的工人”

泰罗认为,那些能够找到适于自己工作的岗位,同时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的人就是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  

二、差别计件制

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工作,完成定额,泰罗提出了这一工资报酬制度,它包括这样三点:

1、通过工时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定额或标准。

2、采用“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付酬制度。它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其定额而采取不同的工资率。如果工人超过了定额,就按“高”工资率付酬。为正常工资率的120%,而且,不仅是超额部分按“高”的算,全部工作量都按这个“高”的计算。反之,如果工人没有完成定额,就按“低”工资率付洽,为正常工资率的80%

3、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泰罗认为,他提出的“差别计件制”能大大提高生产率。虽然企业的工资支出增加了,但生产率的提高将大大高于工资提高的幅度。 

三、例外原则

泰罗提出的例外原则就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如有关企业重大政策的决定和重要的人事任免等。  

四、科学管理的中心目的

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大潜力蕴藏于工人中间。他的办法是,挑选熟练的工人,对他们进行科学的训练,使用合适的工具,在一个标准化的环境中工作,同时还要施以必要的物质刺激。

 

第五讲

一、法约尔的“经营与管理”

    法约尔认为经营是一个包含有六种活动的大概念。管理是这六种活动中的一种,它包括五种职能(要素)其关系如下:  

二、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

法约尔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得出了14条管理原则。但他认为这些虽然被称为原则,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管理方面,没有什么死板和绝对的东西,这里完全是尺度问题。原则是灵活的。问题在于懂得使用它。

14条原则如下:

1、劳动分工

2、权利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人员的报酬

8、集中

9、等级系列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的稳定

13、首创精神

14、团结精神

三、法约尔的管理五职能(要素)

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样5种职能。

1、计划:法约尔指出了拟定行动计划的依据和一个良好的计划应具备什么样的特点等问题。

2、组织:在这个问题上,法约尔主要是提出了控制幅度原则和设置参谋机构来协助高级管理人员工作。

3、指挥:法约尔认为指挥是一门艺术。它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1)对职工有一个深入的了解;(2)淘汰没有工作能力的人;(3)好好地拟订和实行企业同职工之间的合同;(4)树立一个好榜样;(5)定期进行检查,并用一览表来表示;(6)召集主要助手开会,以便统一指挥和集中精力;(7)领导者不要陷于琐事;(8)尽力使职工们团结、努力、忠诚和有主动性。

4、协调:法约尔从三个方面讲到协调的企业的特点。(1)在协调的企业中,每个部门的工作都与其他部门步调一致。(2)在协调的企业中,各个部门内部的各个分部及所属单位对自己应该承担的任务和相互之间的应提供的协助都有确切的了解。(3)在协调的企业中,各个部门及所属各个分部的计划经常随情况的变化而调整。

5、控制:控制就是检验每一件事情是否同所拟订的计划,发出的指示和确定的原则相符合,其目的是发现、改正和防止重犯错误。

为了有效地进行控制,必须及时并迅速采取行动,伴以恰当的奖惩。如果需要批准的话,也必须及时批准,以免贻误时机。

 

第六讲

一、权力的三种类型

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其目标,只有权力,才能变混乱为秩序。他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即被社会所接受的权力)。这三种权力是:

理性——法律的权力,其依据是对标准规则模式的“合法性”的信念,或对那些按照标准规则被提升到有权指挥的人的权利的信念(法定权利)。

传统的权力,其依据是对古老传统的不可侵犯性和按传统执行权利的人的地位的正统性的信念。

超凡的权力,其依据是对个别人的特殊的超凡的神圣,英雄主义或模范品质的崇拜,或对这个人的启示或发布的标准模式或命令的崇拜。  

二、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西方国家所形成的较为系统的、公认的管理理论,它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古典管理理论较系统地探讨了企业管理中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如泰罗通过长期的生产管理实践研究,倡导了科学管理,其核心在于解决工厂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法约尔的管理理论是以大企业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他提出的经营与管理思想描述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韦伯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他认为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体系。

古典管理理论的出现距今已经有一个世纪了,这一理论不但在当时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七讲

一、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理解把行为科学解释为包括研究人的行为以至动物的行为的多种学科,是一个学科群体而不是一门学科。

狭义的理解把行为科学理解为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即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二、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行为科学的研究工作中,要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喜恶,用客观的、科学的方法来观察、发现并记录职工在生产中的个人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依据这些搜集来的资料得出普遍性的原则,用以解释和预测职工的行为,以便既能使组织的生产率得到提高,又能使职工在工作中生活得更有意义,得到物质上和精神上更多的报酬,心情上更为愉快。

 

第八讲

一、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指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以个人间的好感,喜爱与投机为基础。这种群体的成员也有一定的相互关系结构和规范,不过没有明文规定。  

二、绕线圈工试验

这是霍桑实验中为了研究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及其奖惩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而设计出来的一组试验。梅奥等人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工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他们中间的非正式组织的情况,以便研究社会结构或团体“构造”。这方面的研究是前人没有做过的。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