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网首页 | 新网首页教学大纲 | 相关下载 |

 

现代管理学

 

主讲教师:中央戏剧学院  商尔刚 副教授

 

 

第十讲  管理科学中的行为科学理论(四)

 

一、后期的行为科学理论 

梅奥等人创建了人际关系学说——早期的行为科学以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从事这门学科研究的人大量涌现。行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使早期提出的“社会人”,“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等观点已为较多的人所接受。而且,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单纯依靠这些早期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管理上的需要。因此,许多行为科学家在梅奥等人奠定的基础上作了更细致深入的研究,从“社会人”假设发展到“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的假设,研究的内容也更为广泛。从它研究对象所涉及的范围来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层次;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四个领域:有关需要、支机与激励问题,有关企业中的人性问题,有关非正式组织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有关领导行为的有效性问题,下面按照这样四个领域来分别介绍一下后期行为科学理论中的学者,学派和主要学说。

(一)有关需要、动机和个体激励问题

关于人的需要、动机与激励的关系,在西方国家一直有学者在进行探讨,他们认为,人产生了某种需要而又未获得满足时,会出现一种心理的紧张状态。当发现可以满足这种需要的途径时,心理的紧张状态就会转化为动机,推动他从事某种活动来满足需要,随之心理的紧张也会消失。当然,人还会有新的需要产生,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可以根据人的需要和动机来加以激励、使职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职工也能更好的实现自己。在这方面出现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理论。

1、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Maslow, 1908-1970)是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他的代表性著作有《人类动机的理论》、《动机与人》等。

马斯洛发展了前人关于人的需要的论述,把人的各种需要归纳为五大类,这五类需要互相有关,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可排成一个需要等级,见下图。 

 

第一级,生理上的需要,包括维持生活和繁衍后代所必需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这些是人们最基本的,因而也是推动力最强大的需要。在它没有得到满足以前,以后的更高的需要不会发挥作用。

第二级,安全上的需要,这是有关免除危险和威胁的各种需要,如防止工伤事故,避免失业;生病或年老有所依靠;储蓄和各种形式的保险也可列入这一级。

第三级,社会的需要,也叫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友爱和帮助;成为某个集体的公认的成员等,这类需要比起上两类来要更精致,也较难捉摸,如果得不到满足,会导致精神上的不健康。

第四级,受人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能力、知识、成就和名誉地位的需要,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等。这类需要很少得到完全的满足,因为它是无止境的。

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指一个人需要做最适宜的工作,发挥他最大的潜在能力,表现个人的情感、思想、愿望,兴趣、能力、意志和特性,实现自己的理想,并能不断地自我创造和发展,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有以下一些特点:(一)主动;(二)思想集中于问题;(三)超然;(四)自治;(五)不死板;(六)同别人打成一片;(七)具有非恶意的幽默感;(八)有创造性;( 九)现实主义;(十)无偏见;(十一)不盲从;(十二)同少数特定的人关系亲密等。

以上五类需要,人们并不是都能得到满足的,一般讲来,等级越低的越易得到满足,等级越高的则能得到满足的比率越小。据马斯洛本人估计,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生理上的需要的满足率约为85%,安全需要约为70%,社交需要约为50%,受人尊重的需要只有约40%,而自我实现的要求只能满足10%左右。

马斯洛认为,人们一般按照这个梯级由低至高地来追求各层次需要的满足。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同级别的需要不能在同一时间发挥作用,而且说在某一特定时期总有某一级别的需要发挥独特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其他的需要处于从属地位。

人们首先追求满足较低级别的需要,如生理上的需要和安全上的需要。只有在较低级别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后,较高级别的需要才会发展起来而起推动作用。但当较低级别的需要受到威胁时,也会采取一种相反的方向发展。例如,当遇到灾荒时,就可能牺牲较高级的需要去追求衣、食等。

人的需要还带有发展的、动态的性质。拿个人来讲,同年龄和地位的发展变化有关。例如:婴儿期,生理的需要占压倒优势,越是年长,高级的需要越是发展。同时,随着地位的上升和收入的增加,高级的需要也越显强烈,拿社会来讲,在经济不够发展的社会中,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占主要地位,人们为衣食而奔忙;在经济发达的社会中,由于衣食和安全已不成问题,人们就追求满足更高级的需要了。

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以后,人们较普遍地注意到人的需要这个重大问题,因而多年来广为传播,影响很大。但他当时提出这一理论,主要根据观察和分析,缺少严密地试验材料作为依据。因此,他的一些观点,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一些质疑。

 

 

Copyright © 2003 Mdme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