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确定中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
数学教学目的是设计者希望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是数学教学活动最直接的结果,同时,也是数学教学设计的起点。数学教学目的也是确定数学教学要求、选择数学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之一。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越来越来重视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学目的的研究则显着尤为重要。
中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和内容在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以往通称为《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它的确立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其中主要是依据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小学的性质和任务、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等来确立。
在中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确定数学教学的目标一般都基于如下几方面的考虑:
(1)社会对教育提出的一般需要与中小学教育的总目标
亦即,确定中小学数学教学目的,首先必须考虑社会政治文化的变革、信息社会变化频率趋势对全民素质提出新需求,就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其次,作为一门具体课程之一的中小学数学课程,其宏观的课程教学目标与微观的教学目的,都受制于中小学教育的总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国民素质”的总目标而服务的。这是教育的基本属性,而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载体和渠道之一。
(2)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的身心特征
即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因而,确定教学目的必须基于学生未来的择业需要,一般素养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数学素养的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基于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其中,一个是目的,一个是出发点。
(3)数学科学自身的要求
国内外课程理论研究表明,数学教学目的的制定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社会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和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还有的学者认为,教育的总目标、社会的需求、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的状况、学生的年龄特征。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选择教育目标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即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不管大家认识的差异多大,制定数学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目的)都需要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的自身需要,这是确定无疑的。
(4)教师自身的可能
中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数学教学工作的目标,必须通过数学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来完成,教师毕竟是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第一责任人,确定数学教学目的充分考虑到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业务能力,充分考虑完成教学工作的可能性,这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一、社会需要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根据社会需要决定的。学校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这是学校的基本功能。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发展取向,有不同的社会需求,而相同社会的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农业社会,大多数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耕工具是其基本的生产方式,相对比较落后,一般并不需要很高深的数学知识,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就可以了。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尤其是当今社会,知识爆炸、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导致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与以往有较大差异,在今天,即使是普通的劳动者也需要有一定的数学素养。
与其同时,当今人们对于数学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中逐步了解社会,进而实现个人的社会化,为将来更好地生活、进一步发展与创造性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中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密切联系社会的实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