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进入课程-课程学习→教学内容-第八章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特殊规律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学习要点 本章学习资源 本章思考题 本章参考书目


    四、概念的定义和原始概念

    在数学科学系统中,对于每一个数学概念都要给予确定的内容和含义,给概念下定义就是准确地提示它的内涵。在一般情况下,当一个概念的内涵被确定后,就有了评判哪些对象属于或不属于这个概念的外延的标准,因此,概念的定义可作为判别概念外延的标准,但也有些个别的数学概念采用了直接提示其外延的方法。

    (一)下定义的方法

    1.属加种差定义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定义法。先看两个例子:
    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这两个定义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矩形)
    (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等腰三角形)
    这两个定义的共同特点是:把被定义的邻近的属概念加上被定义概念的所特有的属性。由于所加上的属性只是被定义概念所特有的,因此把它叫做被定义概念的“种差”,而这种定义的方式就称为是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简称为属加种差。
    用这种方式下定义需要明确两件事情:第一,要找出被定义概念的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项的概念的外延要被包含在哪个属概念的外延之中;第二,要指出它区别于这个邻近属概念下其它概念的种差,这是对被定义项内涵的揭露。
    这种定义方式的优点在于能用已定义的概念来定义它的种概念,用种差来提示被定义项的特性与性质,这样的定义既准确又明了,而且对提示概念间的关系很有帮助,可将概念系统化。

    2.发生定义方式。有的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产生或形成的情况。人们用一类事物产生或形成的情况作为种差做出定义,叫做发生定义。
    例如,在平面几何中,将角定义为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所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定义形象地描述了角的形成过程。虽然这种定义方式用语言叙述起来往往会比较长,但它直观、生动,有时还可用图形形象地表示出来。

    3.关系定义法。有的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与另一对象之间的关系,或它与另一对象对第三者的关系。人们用对象之间的关系作为种差而做出的定义,叫做关系定义。例如,“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数”就是一种关系定义,它的种差就是奇数与2的一种关系。 

    4.外延定义法。在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外延是单一的或者是几个简单明显的对象时,往往采用直接提示概念的外延作为它的定义。例如,例如对实数的定义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将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二)下定义的基本规则

    形式逻辑的定义规则是在已有的具体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下定义所普遍需要遵守的规则,因此,为了正确地给概念下定义,就要遵守下列基本规则:

    规则1 定义应当相称
    这就是说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同,要恰如其分,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
    比如,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这种定义是不合理的,因为定义所确定的外延包括了有限不循环小数数,它恰恰是有理数,无理数的定义应该叙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和是无理数。

    规则2 定义不得恶性循环
    在一个科学系统中,如果把甲概念作为已知概念定义乙概念,但是又用乙概念来定义甲概念,这就是定义的恶性循环,也就是说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的项。因为如果在定义项中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的项,这样的定义仍是不明确的,也达不到明确被定义项的目的。例如,若用两直线垂直来定义直角,反过来又用直角来定义两直线垂直,这样的定义既不能提示概念的内涵,也不能说明概念的外延,所以在定义概念时不能出现恶性循环。

    规则3 定义要简明
    这就是说,定义中不应列举非本质属性或多余的词语,不能含有能由推理得出的本质属性。例如:“有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就违背了简明的要求。因为“两条边相等”和“两个角相等”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本质属性中,任何一个都可以根据另一个经过推理而得出。又如,把平行四边形定义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平面四边形”,其中平面一词是多余的,因为平行或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共面,因此,这样定义平行四边形又违背了简明的原则。

    规则4 定义一般应避免用否定的形式
    定义是为了提示被定义概念的内涵,如果定义中包含了类似“不”、“无”、“非”等字样,那么定义项只能表示被定义项不具有某种属性,而没有表示被定义项具有某种属性,因此定义应对被定义项的本质属性用肯定形式而不应用否定形式。例如把奇数定义为“不是偶数的数”,这个定义既不能提示无理数的本质属性,也不能确定它的外延,达不到定义的目的。
    但是,这个要求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有些概念的特有属性就是缺乏某个属性,对于这样的事物在下定义时就必须用否定的形式。比如:“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因为它不具有循环这个特性;再比如:“在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因为平行线就是在具有“在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性质。

    (三)原始概念

    在一个科学系统中总是要对概念下定义,而且一定会用一些已知的概念来定义新的概念,但概念的个数是有限的,又由第二条规则可知,下定义是不能恶性循环的,因此总有一些概念不能引用别的概念来定义,这样的概念叫做这个科学体系中的原始概念。
    比如,把平行四边形定义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因此就必须先对四边形、平行以及对边进行定义。定义四边形时,应先对多边形及边进行定义,又必须先定义折线,故必须先要对点和直线进行定义。但是,在一般的初等几何中,点和直线都无法再用已被定义过的概念进行定义,它们都是原始概念。在数学中,点、直线、平面、集合,空间、数、量等都是原始概念,但在其中有些是通过公理来直接描述的,虽然有些概念在中学课本中也有解释,但这种解释并不是定义。

第八章详细目录 上页 下页  
第一节 数学概念及其教学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概念间的关系
    四、概念的定义和原始概念
    五、概念的划分
    六、数学概念的教学
第二节 数学命题教学
    一、公理的教学
    二、定理的教学
    三、公式的教学
第三节 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一、数学问题解决的起源分析
    二、数学问题与数学问题解决
    三、数学问题的类型
    四、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
第四节 数学能力培养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数学能力的组成成分
    二、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