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概念的定义和原始概念
在数学科学系统中,对于每一个数学概念都要给予确定的内容和含义,给概念下定义就是准确地提示它的内涵。在一般情况下,当一个概念的内涵被确定后,就有了评判哪些对象属于或不属于这个概念的外延的标准,因此,概念的定义可作为判别概念外延的标准,但也有些个别的数学概念采用了直接提示其外延的方法。
(一)下定义的方法
1.属加种差定义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定义法。先看两个例子:
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这两个定义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矩形)
(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等腰三角形)
这两个定义的共同特点是:把被定义的邻近的属概念加上被定义概念的所特有的属性。由于所加上的属性只是被定义概念所特有的,因此把它叫做被定义概念的“种差”,而这种定义的方式就称为是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简称为属加种差。
用这种方式下定义需要明确两件事情:第一,要找出被定义概念的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项的概念的外延要被包含在哪个属概念的外延之中;第二,要指出它区别于这个邻近属概念下其它概念的种差,这是对被定义项内涵的揭露。
这种定义方式的优点在于能用已定义的概念来定义它的种概念,用种差来提示被定义项的特性与性质,这样的定义既准确又明了,而且对提示概念间的关系很有帮助,可将概念系统化。
2.发生定义方式。有的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产生或形成的情况。人们用一类事物产生或形成的情况作为种差做出定义,叫做发生定义。
例如,在平面几何中,将角定义为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所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定义形象地描述了角的形成过程。虽然这种定义方式用语言叙述起来往往会比较长,但它直观、生动,有时还可用图形形象地表示出来。
3.关系定义法。有的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与另一对象之间的关系,或它与另一对象对第三者的关系。人们用对象之间的关系作为种差而做出的定义,叫做关系定义。例如,“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数”就是一种关系定义,它的种差就是奇数与2的一种关系。
4.外延定义法。在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外延是单一的或者是几个简单明显的对象时,往往采用直接提示概念的外延作为它的定义。例如,例如对实数的定义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将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二)下定义的基本规则
形式逻辑的定义规则是在已有的具体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下定义所普遍需要遵守的规则,因此,为了正确地给概念下定义,就要遵守下列基本规则:
规则1 定义应当相称
这就是说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同,要恰如其分,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
比如,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这种定义是不合理的,因为定义所确定的外延包括了有限不循环小数数,它恰恰是有理数,无理数的定义应该叙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和是无理数。
规则2 定义不得恶性循环
在一个科学系统中,如果把甲概念作为已知概念定义乙概念,但是又用乙概念来定义甲概念,这就是定义的恶性循环,也就是说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的项。因为如果在定义项中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的项,这样的定义仍是不明确的,也达不到明确被定义项的目的。例如,若用两直线垂直来定义直角,反过来又用直角来定义两直线垂直,这样的定义既不能提示概念的内涵,也不能说明概念的外延,所以在定义概念时不能出现恶性循环。
规则3 定义要简明
这就是说,定义中不应列举非本质属性或多余的词语,不能含有能由推理得出的本质属性。例如:“有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就违背了简明的要求。因为“两条边相等”和“两个角相等”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本质属性中,任何一个都可以根据另一个经过推理而得出。又如,把平行四边形定义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平面四边形”,其中平面一词是多余的,因为平行或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共面,因此,这样定义平行四边形又违背了简明的原则。
规则4 定义一般应避免用否定的形式
定义是为了提示被定义概念的内涵,如果定义中包含了类似“不”、“无”、“非”等字样,那么定义项只能表示被定义项不具有某种属性,而没有表示被定义项具有某种属性,因此定义应对被定义项的本质属性用肯定形式而不应用否定形式。例如把奇数定义为“不是偶数的数”,这个定义既不能提示无理数的本质属性,也不能确定它的外延,达不到定义的目的。
但是,这个要求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有些概念的特有属性就是缺乏某个属性,对于这样的事物在下定义时就必须用否定的形式。比如:“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因为它不具有循环这个特性;再比如:“在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因为平行线就是在具有“在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性质。
(三)原始概念
在一个科学系统中总是要对概念下定义,而且一定会用一些已知的概念来定义新的概念,但概念的个数是有限的,又由第二条规则可知,下定义是不能恶性循环的,因此总有一些概念不能引用别的概念来定义,这样的概念叫做这个科学体系中的原始概念。
比如,把平行四边形定义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因此就必须先对四边形、平行以及对边进行定义。定义四边形时,应先对多边形及边进行定义,又必须先定义折线,故必须先要对点和直线进行定义。但是,在一般的初等几何中,点和直线都无法再用已被定义过的概念进行定义,它们都是原始概念。在数学中,点、直线、平面、集合,空间、数、量等都是原始概念,但在其中有些是通过公理来直接描述的,虽然有些概念在中学课本中也有解释,但这种解释并不是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