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积极组织与指导数学课外活动
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根据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进度、统一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很难适应和满足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和要求。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弹性,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因而更适合因材施教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和延伸,因其能充分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兴趣、发展特长,同时又可加深和巩固课内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它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学习活力,也是培养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中小学数学课外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数学专题讲座,数学选修课,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数学演讲或读书报告会等。
(一)数学专题讲座
数学专题讲座是课外活动的一种普遍形式。由于参加听讲的学生一般都是学有余力、对数学学习有兴趣而且学习成绩也比较好的学生,所以数学专题讲座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学生及人才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专题讲座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内学习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广和延伸;可以介绍数学史、数学方法、数学名题、解题方法以及数学诡辩、难题剖析等内容。专题可以由教师或高年级学生担任主讲。主讲人广泛积累资料,认真准备,讲授时要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活泼、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并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内容选材要精,深、广度得当,适合听讲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力争最佳效益。
(二)数学选修课
开设数学选修课的意义是加深和加宽学生的数学知识,发展他们对数学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选修课的对象和讲座一样也是对数学成绩优异及对数学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由于选修课一般都是课堂的形式,因此,听讲的学生不能太少,必要时可以在年级内或跨年级组织选修课,并应安排出课表,便于学生掌握和做好必要准备。对参加选修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考核,并将尽可能的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内。
选修课的成效一般取决于主讲教师的水平。只有具有丰富的专门知识,并有较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因此,开设选修课的首要任务是选配得当、胜任的教师。开设选修课的方法除了教师讲解以外,还应大力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和集体研讨等形式。这样将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并有助于在将来的学习中较快的适应探索、研讨的教学方法。
(三)数学课外兴趣小组
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是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它能否取得成效、能否持之以恒,关键是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志向,是否能使他们既感到有兴趣又有一定的收获。因此,在组织数学课外兴趣小组之前,数学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说明组织数学兴趣小组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活动的初步设想。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必要的考核来划分小组,并注意适当照顾学生的志向、兴趣。在活动时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一般的,初中的课外小组以每周活动一次,每次一小时为宜。
(四)数学演讲或读书报告会
数学演讲就是把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演讲结合起来的一项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它不但可以帮助演讲者和听众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而且对演讲者来说,也锻炼和提高了表达能力。演讲的内容可以包括数学的特点及价值、数学小故事、数学家轶事、某数学方法的形成和应用、数学的实际应用、数学的发展等。
读书报告会就是结合课堂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后,在班上介绍读物的内容概要、学习指导、学习收获体会等,以便推动课外读书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