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在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新课程之所以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课程改革中重建教研文化---教学、研究、科研一体工作模式的建立。
教学、研究、科研一体的工作模式主张:教研的内容、形式都要有效地帮助教师将课程理念体现在教学行为上、作用于学生身上。同时,用科研提升教研,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研究课程改革,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建立教学、研究、科研一体的工作模式。
1.教研的内容:课程
课程教研就是要研究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可提升为教师和教研员确立的科研课题。例如:教师做学生入学情况的调查,确立教学的起点和重点,教研员做区域的分析和总结,提供学生的常态和教学策略等;教学中如何操作,体现课程思想;《标准》中哪些标准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哪些不符合?例举出实据;可以怎样修订《标准》或教材;开发了哪些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怎样做,如何评价学生的终结发展水平;问题研究和课题研究相结合,预设研究和生成研究相结合。我们可以运用教师访问卡、教研员和教师课后交流、教学反思和札记、听课后做案例分析等方式,及时收集针对性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及其研究成果,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使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研究的快乐,充分调动教师研究课程的主动性,提高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2.教研的形式:互动
由单一的讲座形式丰富为对话、参与、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研员之间互动,教研员做研究的首席。互动的教研形式能够得到教师们的欢迎,每次教研活动,教师们不再是聆听者,而是参与者、研究者。当然,教师在教研中是否积极发言列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
3.教研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教研资源包括人和物。
人的方面:教研为教师提供平台。教研员不断发现、收集、吸纳、推广教师们创造出来的生动、鲜活的经验,有价值的思考,富有个性的思想,让教师们能互相鼓励、互相说服、互相学习,甚至让教师们走上讲坛。
物的方面:教研室收集、征集课程改革的信息、课程实施的资料。建立信息库、案例库、工具库,给教学实施提供丰富的物质保证。
4.教研的途径:三级
三级:区级、校级、片级。以校为基础,以区、片为平台。
区级教研:以新课程改革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中心;教研员由单纯的指导者转向参与者、研究的带头者,寓指导于共同的反思中;培训贯穿实验研究的全程;共性中突出个性;一般中突出特殊;整体中重视小组和个体;总目标下设计阶段目标。
片级教研:确立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建立、履行《基地校工作公约》,由基地校的骨干教师组织周边学校教师定期活动,教研员做旁听者、信息搜集者,学校和教研室共同管理。
校级教研:以校本培训为主。研究内容预设与生成相结合,有针对性;活动方式多样;定期组织校级教研观摩活动;教研组长为校本培训提供思想和技术支持;教研室对教研工作的调研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