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进入课程-课程学习→教学内容-第九章 中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学习要点 本章学习资源 本章思考题 本章参考书目


    四、中小学数学教育评价的过程

    中小学数学教育评价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制定评价的目标,选择评价手段,实施评价,结果分析。

    (一)制定评价的目标

    制定评价的目标是进行数学教育评价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B.S.Bloom)教授在1956年发表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一书中把教育上应达到的目标(即学生学习的结果)作为整体,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部分。并对每一领域根据可接受程度分为由高到低的几个不同层次。
    关于认知领域,布鲁姆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项目,这六个项目之间有层次的递进关系,如下图9-6所示:

    1.识记。“识记”是指记忆先前学习过的材料,是认知领域中学习表现的最低水平。在数学教学中,所谓达到了识记水平,就是学生能记住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定义、公理、法则、公式、图表、表格、常用的数学方法、常用数据、数学符号和基本的计算及作图。
    2.理解。“理解”是指抓住材料意义的一种能力,它可以表现为将材料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可以表现为理解学习材料,对学习材料作简单的判断。在数学教学中,所谓达到了理解水平,就是学生能掌握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公式、图形、图表及基本计算的基础和本质。
    3.应用。“应用”是指将学习过的材料用到新的和具体的情境中去的一种能力。它可以应用规则、方法、概念、定律和理论。应用是高水平的理解,它要求不仅了解、掌握了事物的本质,而且能将所掌握的事是应用于新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所谓达到了应用水平,就是学生能将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定义、公理、法则、公式、基本的数学方法的应用于新情境去解答一些数学问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分析。“分析”是指一种将材料分解成部分以便了解它的组织结构的能力。它可以包括个组成部分的辨认,部分之间特殊关系的分析。这一级目标是比“理解”、“应用”更高的智力水平,因为它们需要对材料的内容和结构形式的理解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所谓学生达到了分析水平,就是学生能了解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法则、原理等的结构;能分析数学问题的结构,找出一定的数量关系;能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问题来解,等等。通过分析能对所学知识达到更深入、更细致的理解。
    5.综合。“综合”是指一种组合各个不同部分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能力。它表现在能从表面不相似的事物中看出他们的类同;能把不同类型的问题综合成一种模式,从而获得一类问题的新结构。所以这个范围的学习表现强调有创造力的行为,主要重点在形成新的模式和结构上。
    6.评价。“评价”是根据一定目的判断材料价值的能力有关的一种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所谓达到了评价水平,就是学生能够自己实现思维过程的正确性和价值;能及时地调节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评价是认知领域的最高水平。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无疑是具有较大的价值和权威性,但在进行具体内容的数学教育评价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具体的评价目标。

    (二)选择评价手段

    制定了评价目标以后,就应该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对象选择评价手段。所选择的评价手段必须能使预期的行为能发生、能被观察,从而评价它与评价目标的一致程度。
    从对象的指向来分,可分为直接的评价手段和间接的评价手段。所谓直接的评价就是直接指向目标行为的评价。例如,教师要评价某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水平,用“你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吗?”这样的问卷考察学生的兴趣水平,就属于直接评价。所谓间接评价就是通过其他的行为的考察来评价行为目标。例如,教师通过学生对数学课外活动的兴趣程度,来考察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水平就属于间接的评价。有时候这种间接评价并不完全正确甚至是错误的,这样的间接评价就无效了。因为在间接评价中,必然存在一个“学生能做此事,他就必然能做彼事”的假设,上面的假说就是:“学生积极参加数学课外活动,他就必然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所以在进行间接评价时一定要注意,必须使假说正确。
    从形式上分,数学教育评价的手段可分为问卷法、实验法、比较法、测试法和个案研究法等等。在数学教育评价中,有时是各种手段并用的,从不同的方面来得到评价的资料。

    (三)评价的实施

    教育评价的实施,是教育评价理论、目标、方案转化为教育评价实践活动的关键性环节。教育评价主要包括预评价和复评价两个步骤。

    1.预评价
    通常把组织正式评价前被评对象的自我评价叫预评价。预评价是评价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评价工作的基础。组织正式评价前的预评价由评价对象进行自我评,其好处是:
    第一、有利于全面的搜集信息,准确的形成价值判断。对教育活动价值能否形成准确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否全面的搜集关于被评对象的信息。自我评价有利于评价单位自己全面、系统地搜集信息,综合评价自己,在揭露自己工作中的问题时,心理上的障碍比较容易消除,可以大大提高搜集信息的质量与数量。这是他评中很难做到的。
    第二、有利于减轻组织者的工作负担。预评价阶段被评单位在自我评价中,会搜集很多反映自身情况的评价信息,为自我认识提供依据。预评价时搜集的信息、预评价报告,可作为组织正式评价的基础,一些经核实确定是准确的评价信息可以直接利用,因此会大大减轻正式评价时的负担。
    第三、有利于其真正发挥评价的促进改革和推动工作的功能。教育评价具有导向、诊断、改进等功能,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这也是评价应坚持的原则。但是这些功能能否真正发挥,归根结底取决于被评对象自身的积极性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调动被评对象内部的力量,自己发现问题,这极有利于被评对象问题的解决,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把预评价作为评价过程的重要阶段,作为整个评价工作的基础,有利于促进评建结合。

    2.复评价
    复评价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外部评价。它通常是由相关管理部门、社会民间组织或同行主持的评价。在教育评价的全过程中,复评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可靠性和效用。在自我评价中,不能否认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出现“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复评价是对自评信息的再鉴定,能修正、补充自评中可能出现的信息不准、不全等问题,有助于提高评价的可靠性。同时,外部专家对被评单位进行复评价,有利于在各个被评单位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易于发现被评价单位自身所忽视的缺点、问题,使被评单位发现自己所不能发觉的问题,有利于被评单位得到系统、综合、全面的改进。
    第二、有利于提高评价结论的权威性,使评价结论易于为大家所接受。复评价一般是由专家组进行的评价,而专家组的成员大都是严格挑选的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士,所以评价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为大家所信服。

    (四)结果分析

    数学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是数学教学科学化,所以必须对评价结果作深入地分析、研究,找出产生结果的原因,从而做出改进教学的决策。

第九章详细目录 上页 下页  
第一节 备课
    一、备课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案的编写
    三、教学设计
第二节 课堂教学
    一、数学课的类型和结构
    二、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三、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课外工作
    一、仔细、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
    二、认真进行课外辅导
    三、积极组织与指导数学课外活动
第四节 中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一、教师专业发展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集体备课
    四、教学观摩课
    五、教学实验
    六、中小学校本教研
第五节 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评价
    一、中小学数学教育评价的概念
    二、中小学数学教育评价的功能
    三、中小学数学教育评价的分类
    四、中小学数学教育评价的过程
    五、数学教育评价中的常用统计量和统计方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