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进入课程-课程学习→教学内容-第九章 中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学习要点 本章学习资源 本章思考题 本章参考书目


    五、教学实验

    数学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积极开展教学实验,不断总结经验,并逐步加以推广,将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

    (一)教学实验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实验工作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其中有对新的教学体制的实验,有对改革教材、体系的实验,有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实验,有新的教学方法实验,有新的教学手段的实验等等。
    为了通过对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验的研究而得出正确的科学论断,需要有科学的实验方法。通常可根据实验中收集事实、数据的不同途径,分别采用观察实验和控制实验法。
    观察实验是有组织、有计划地由主持观察的教师事先确定出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拟出进行观察的计划和方案;然后,进行一系列的观察,并把每次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最后把观察到的材料进行统计整理,再与其他有关资料对照分析,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方案。
    控制实验法是在不破坏对象的自然条件下,采取实验室中的组织形式进行工作的。例如,对于中学教材里某一段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在同年级中挑选出条件相同的两个班作为对比班,用同样水平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然后进行考试测验,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实验设计

    教学实验的研究项目,大部分都是以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进行的。实验中,影响所研究项目的因素也很多,为了使教学实验更有成效,就要在实验研究的课题范围内,适当进行设计,严格控制因素,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即研究结果能正确回答所研究问题的程度)。一般来说,任何一项教学实验设计都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目标与任务,并准确地表达出来;
    2.提出科学假设;
    3.明确实验过程中操纵或改变的实验因素(变量)和严格控制的外部因素;
    4.确定精确纪录实验数据和获得资料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5.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等数学处理;
    6.证实和修正科学假设等。
    总之,教学实验是在精心考虑和专门创设的条件下或环境中,对某些教学内容或方式方法进行实验或检验,是取得有关事实数据的主要途径。控制实验因素是教学实验的重要特点。
    教学实验,可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当对实验课题还缺乏必要的了解,或尚不能提出明确的假设时,可以进行探索性实验,以便获得必要的事实数据;当对实验课题的现状比较明确,能够提出具体的假设时,就可以进行验证性的实验,其目的就是为了检验该假设是否成立。

    (三)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

    对于一些实验范围广、影响大且有普遍意义的课题项目,比如新教材的实验,先进教学手段的试用和推广等,要保证这些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就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实验工作中的步伐。
    实验通常要经历以下的过程:首先,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学研究单位和有关人员组成中心研究组,负责承担实验任务,制定具体实施计划与方案,确定实验学校,指导实验工作、总结等工作。实验任务落实以后,最好能召开专门会议,研讨有关实验的事项,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统一认识,搞好实验。必要时,对参加实验的教师,也可分期集中培训,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接受实验任务的学校,应根据实验的目的要求,确定实验班级和试教教师,并建立实验研究指导小组,以便从实验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好实验计划和实施方案细则。在实验过程中,可经常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参加备课和听课,并精确纪录实验数据,按时上报实验进展情况,及时总结实验经验等。
    对于一些实验范围小的教学课题,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取得当地领导支持,建立实验小组,提出实验目标和计划,进行探索或验证性的实验。比如,对某些新增加教学内容的可行性实验,对某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等,都可以在局部范围内进行。

    (四)实验的评价与总结

    科学的教学实验,要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总结,这就要对实验的设计过程、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实验成果进行客观的科学分析,并作出结论,提出改进意见。评价的标准是由实验的目标决定的。评价的方法通常有:
    1.自我评价。通过依据实验目标拟定的一些项目的特定测试题目、量表或有针对性的一些问题,对实验对象进行测验调查,总结测验结果,评价实验的有效性及其应用价值。
    2.他人评价。通过家长、专家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利用依据实验目标拟定好的问题提纲,组织调查、座谈、现场抽测等,评价实验的成效,鉴定实验内容及其客观价值。
    3.定量对比评价。通过设立实验班与相同条件的对比班,进行同样目标的考查、测试、调查统计,从而对比评价所实验的课题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实用推广价值等。
    4.实验总结与研究报告。总结与研究报告是任何一项实验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总结与报告也是进行有效交流和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总结与研究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实验研究工作的概述,包括对实验研究的课题的简要背景、来历、重要性及评述其他人在这方面已做的工作等;②准确地阐述实验研究的范围和目的、研究过程的详细内容及测试情况等;③阐明研究结果,主要是列出实验研究所取得的事实和数据,并加以适当说明;④讨论研究结果,进行论述和有充分证据的判断,得出符合客观的结论;⑤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与资料名称、出版年月等,已备进行同样研究的同行参考。

第九章详细目录 上页 下页  
第一节 备课
    一、备课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案的编写
    三、教学设计
第二节 课堂教学
    一、数学课的类型和结构
    二、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三、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课外工作
    一、仔细、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
    二、认真进行课外辅导
    三、积极组织与指导数学课外活动
第四节 中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一、教师专业发展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集体备课
    四、教学观摩课
    五、教学实验
    六、中小学校本教研
第五节 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评价
    一、中小学数学教育评价的概念
    二、中小学数学教育评价的功能
    三、中小学数学教育评价的分类
    四、中小学数学教育评价的过程
    五、数学教育评价中的常用统计量和统计方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