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教师的群体素质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形成“群峰崛起”的教师群体,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
三、教师素质与教学技能
近年来,许多国家在考虑未来教育发展时,无不把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重要内容。我国也先后施行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教师素质的法规与政策条例。教师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研究所确定的素质内容也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但不管是哪一项研究都把教学技能素质列为优秀教师不可缺少的品质。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品质,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也是教师从师任教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的基本素质是一个结构体系,教学技能是其中最特殊的部分,是其他素质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在教师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其它方面素质的体现必须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技能才能实现。教学技能是教师素质结构实施的重要中介。
|
良好的技能素质有助于教师有效地传授知识,从而加速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技能素质,对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影响重大[1]。同样一节课,不同的教师在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忽视自身技能素质的提高的教师,传授新知识的容量少,教学进程慢;学生消化、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差,耗时费力。具有良好教学技能的教师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被人们誉为语文教学开拓者的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语文教师宁鸿彬,有着精良的教学技能,因而传授知识的效率非凡。他上课讲授时间只占20%,学生活动时间长达80%,却能按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别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探索者,在充裕的活动时间里,在发现真理的过程中,发展了自身的能力素质。像这样高效率、高
|
质量地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技能素质作保障,是根本办不到的。人们提倡:授人以鱼,不若教人以渔;给人以金,不若教人以点金之术……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首先自己具有“渔猎”和“点石成金”的技能和本领。
《庄子》中记载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宰牛,技术熟练,得心应手,遇到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小心谨慎,视力集中,用刀很轻,牛体骨自然剥开。由于他技能娴熟,宰杀了数千头牛的刀始终都很锋利。庖丁用心探索工作原理,达到了技能上的自动化,进入了艺术的境地。教学也是这样,只要教师能够对教学现象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又掌握了高超的教学技能,那么就一定会像庖丁解牛那样,在教学中游刃有余,高效率地进行教学,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有可能被誉为高素质的优秀教师。一般认为,理想的教学应当体现低耗、短时、大量、优效四个品质。如果教师掌握了良好的教学技能,就能够使教学以最低的(体能、智能)消耗,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的身心,达成各种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的高效率和高品质[2]
。
综上所述,教学技能是教师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品质之一。科学地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而且可以间接促进学生优良素质的形成。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为促使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再上一个台阶,必须在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现有的训练活动、环节和渠道进行改革,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即对在职教师技能素质训练活动进行系统设计,形成合理的训练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教师综合素质训练活动不断深入、持久、有效地进行下去,才能更好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最佳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