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 在线资源  | 测试练习  | 新闻公告  | 学习工具 |
课程内容导航
  课程大纲
你的位置:网络课程 >> 第一章 教学技能概述 >> 第一节 教学技能的涵义[1]
欢迎您  ,今天是: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第一章 教学技能概述
   第一节 教学技能的涵义
[返回] [1] [2] [3]

  熟练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是合格教师必备的业务素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学生在这一时期掌握的各种基本知识、技能是进一步学习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教师拥有娴熟的教学技能,既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又能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

  一、教学技能的概念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的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既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1]

  教学技能对外表现为成功地、创造性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卓有成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和获得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的外部标志是高水平、高质量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创设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适应性的教学情景;应用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安排有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引导他们进行独立的科学探究的教学活动。
  教学技能对内表现为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技巧、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的功能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技能是教师的个性、创造性与教学要求的内在统一,具体为教师的职业品质: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组织教学的才干,适合教师职业要求的性格、气质特征、心理特征和进行教学活动的心理准备等。
  从表面上看,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方式。从深层剖

析,它是教师职业个性品格和专业修养外化的表征,是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每一位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艺术化教学的水平,就必须遵循教学技能发展的规律,在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教学技能与教学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是相互联系的。教学理论知识是人脑中形成的教学经验系统,教学能力则是个体顺利完成教学活动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这两者是掌握教学技能的前提,并制约着掌握教学技能的速度和深度。例如,教师对学习动机理论的掌握,是形成“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教学的先决条件。该技能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反复运用学习动机理论,逐渐固定下来的。教师掌握的学习动机理论知识越多,理解越深,获得和改进该技能的可能性就越大,形成的技能水平就越高。反过来,教学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亦有助于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教学能力的发展。例如,已形成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技能使个体不仅能从感性和理性领悟新的学习动机理论知识,而且能使个体顺利地将新学到的学习动机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并且,在运用过程中, 教学能力也能得到丰富和发展[2]

  二、教学技能的主要特征

  教学技能的特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具有一般职业技能的共同特征

  一般的职业技能具有如下共同点[3]
  1.功能上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职业技能是人求职谋生、安身立命的必要凭借,不可或缺;
  2.范围上的专业性和有限性。不同的职业对于职业技能有不同的要求,一种职业技能往往只适用或主要适用于本职业;
  3.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职业活动是一个比较稳定而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职业技能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有时甚至表现为一种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形成人们相对稳定的职业习惯;
  4.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具体性。社会职业种类繁多,职业技能也千差万别,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具体的职业技能;
  5.训练上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技能通过反复练习得以形成,职业技能同样需要凭借反复训练、不断实践才能掌握。因此,职业技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二)具有教师职业技能的专业特征

  教学活动是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学技能作为复杂的高级技能,不仅具有一般技能的共同特征,又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
  1.教学技能的综合性
  教学技能具有鲜明的复合性,是教与学技能的综合体现。从结构上看,教的技能是教师表达、判断、组织、管理等方面能力的综合;学的技能则是阅读、分析、理解、记忆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教师身上,以上这些能力又会围绕不同的目标,交织并结合成各自的教学技能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去构建广博而精深的知识结构[4]。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技能的形成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善教能引导学生的善学,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善学则“师逸而功倍”,为教师省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法,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二是教师自身的教与学。善教源于善学,不善学就不可能贮存丰富的知识信息,因而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善教也无从谈起。因此,善学促进善教,善教又必然要求善学。
  2.教学技能的内隐性与观念性
  在复杂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学技能的运用是通过内部心理活动的智慧技能和自我调控技能来实现的,如教学设计技能、教材处理技能、教学组织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等,它们往往表现在对知识、信息的加工和改造上,因此,它具有内隐性和观念性。仅通过内部心理活动而无外显形式的教学技能,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变化来推测和判断。教学技能正是在内隐的心理活动调控下,通过外显的行为动作来体现,并借助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变化来实施的。
  3.教学技能的智能性与情感性
  教学技能的学习不同于一般技能的学习,通过简单地重复、模仿就可掌握。教学技能的获得包含有对教学信息的吸收、消化和反输出的复杂过程,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他人的言传身教以及自身掌握得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积累的教学经验细加揣摩,依据教学实践灵活使用、改进、乃至创新。另外,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这一目的决定了教学技能的运用必然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不仅教师的爱憎、好恶会强烈地感染学生,学生课堂上情绪的好坏,也同样会对教师产生影响。优秀的教师,正是充分运用了情绪的互感作用,才将无数学生引向成功的彼岸。教学技能的作用还在于以情动情、以智激情和传情启智。实践证明,没有高涨的激情就不会迸发出智慧的闪光。

[返回]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