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 在线资源  | 测试练习  | 新闻公告  | 学习工具 |
课程内容导航
  课程大纲
你的位置:网络课程 >> 第三章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 第七节 演示技能[1]
欢迎您  ,今天是: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第三章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第七节 演示技能

[返回] [1] [2]
  演示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运用各种直观教具、实验以及现代教学媒体传递信息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演示有时在新知识讲解之前,有时在讲解之后,但多数是与讲解同步进行的。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演示对教学都有直观强化的作用。当然,有时也自成一种课型,叫做演示课。

  一、演示技能概述

  教学演示技能,简称演示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实物或实物的模型、标本、挂图,或通过幻灯、投影、电视等媒体展示或实验演示,说明有关事物的特点和发展变化过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当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准确地选择演示类型、并能按照有关要求熟练地进行演示操作、讲解时,表明该教师形成或掌握了教学演示技能。教师掌握演示技能的必要性在于它能使教师准确、迅速、高效地进行演示教学。

  (一) 演示的意义

  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手段,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减少掌握新知识尤其是抽象知识的困难。感性认识(或直接经验)是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重要基础,教师传授的书本知识,主要是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为载体,而学生的直接经验是相对有限的,对于很多新知识的理解是有困难的。为了保证教学的效率与系统性,不可能让学生事必躬亲。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的手段,可以避免教学内容抽象、空洞、难于理解的缺点。人的思维发展是从形象到抽象的,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来支持。因此,演示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新技术和新媒体进入教学领域,为教学演示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材料,对改革教学方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 演示的作用

  1.教学演示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把书本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
  2.教学演示能使学生获得理解抽象知识必需的感性材料,减少学习抽象知识的困难;
  3.教学演示能够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4.教学演示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潜能,减轻学习的疲劳程度,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

  二、 演示的类型

  要进行有效的倾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 实物、标本和模型演示

  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实物、标本和模型的目的是使学生充分感知教学内容所反映的主要事物,了解其形态和结构的基本特征,获得对有关事物的直接的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的观察更有效,教师在恰当地使用演示技能的同时,还要用简洁的语言适时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使其更好地掌握所观察的内容。具体来说,这类演示要注意以下问题:
  1.材料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恰当结合。教师把实物、标本、模型等展示给学生之后,不做讲解只让学生自己观察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同样,在学生观察时,教师滔滔不绝地进行详尽的讲解,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也是不可取的。讲解与演示有机地结合,讲解与学生的思维有机地结合,体现了教师演示的教学艺术。
  2.实物的演示与其它演示手段恰当结合。实物和标本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有时在结构上界线不清,影响学生清晰而准确地感知。为了深化学生的直观感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凡是外部结构界线不清的,内部结构和生理过程难于观察的,都应配合挂图、黑板画、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演示手段,从而引导学生的观察向深入发展。[1]
  3.模型的演示要做必要的说明,一般可按标本的演示方法进行。但是有时它的大小比例以及表示颜色等与实物有所不同,必须向学生交待清楚。
  4.必要时进行重复演示和观察。在教授新的教学内容后,学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必要时可再次演示,以便起到验证、巩固、检查、加深已获得的知识的作用。

  (二) 挂图演示

  挂图是教学中最早使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不但制作方法简单,而且使用灵活方便,不受地点条件的限制。挂图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正规的印刷挂图,一类是教师自制的简略图、设计图、结构图、分类图、表格图和象形图等。挂图是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教具,在演示时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演示的及时性,把握好演示时间。挂图不能在课前就展示给学生,以免分散注意力。上课前应把挂图背面朝外挂在挂图架上或黑板上,需要时再挂在明显的位置上让学生观察,使用完毕再把它反过去或取下来放回原处。这样,学生就不致于被挂图分散注意力,观察时也会有一种新鲜感。
  2.挂图、语言、文字有机结合。教师在演示过程中,一方面要进行必要的讲解,另一方面还要板书,使语言、图象、文字密切结合,发挥多种符号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为使这三者配合得既恰当又自然,教师应注意采用缩短挂图与板书间距离的办法,在图的旁边对应图中各部分的位置写板书。演示挂图时并不板书,总结时再进行板书,使板书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做到讲解、演示、板书有主有从,同时也充分发挥语言和挂图有机结合的作用。
  3.画略图或使用辅助图配合主图。挂图的大小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图形比较复杂的时候,不管多大的挂图都难免有个别细小的部分,不易被学生看清楚。例如,地图挂图中,某些地区学生是不容易看清楚的。如果在挂图上没有局部放大内容时,教师就应当在讲解中再在黑板上画一些略图,或使用辅助挂图,把局部放大,帮助学生配合主图看清一些重要而细小的部分。

  (三) 幻灯、投影演示

  幻灯、投影演示即使用幻灯机、投影仪进行的演示,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向学生提供相关事物丰富的感性材料。幻灯片、投影片的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容易掌握,因此,幻灯机和投影仪在现代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使用幻灯、投影演示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要保证画面的质量。幻灯、投影放映出来的画面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清晰的、色彩鲜明、色调调合的画面,能够引人入胜;反之,模糊的、色调暗淡的画面,会使人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演示前对幻灯、投影片要精心设计,仔细挑选;放映时焦点调节准确,画面大小适当。
  2.演示时间不宜过长。幻灯、投影的演示虽然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但长时间演示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因此,每次演示的时间不宜过长。同时,演示的次数要适量,不能过于频繁。
  3.室内局部遮光。幻灯机、投影仪虽然亮度较高,但在演示时仍需有一定的遮光条件。教室内长时间遮光会影响学生的视力,亮暗变化过大不但教师操作不方便,还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因此,一般采用局部遮光的办法,把靠近银幕的窗户遮挡起来。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看书或做笔记,又不会太影响放映效果。 

[返回]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