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 在线资源  | 测试练习  | 新闻公告  | 学习工具 |
课程内容导航
  课程大纲
你的位置:网络课程 >> 第二章 教学技能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1]
欢迎您  ,今天是: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第二章 教学技能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返回] [1] [2] [3] [4]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广大教师了解学习动机理论,有助于在教学中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合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正确归因,从而使教学技能的应用更加科学、准确。

  一、强化论

  现代的刺激——反应论者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在某些刺激——反应论者(如斯金纳)看来,无需将动机同学习区分开来。这些心理学家认为,引起动机同习得行为一样,都可用强化来解释。他们认为,人们之所以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如得到好成绩,提高了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获得了家长和教师的赞扬等),他们就倾向于产生较强的,更进一步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如没得到好分数或赞扬),就不利于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形成;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如遭到同学或教师的嘲笑),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

  研究表明,教师的批评与表扬,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受到表扬的学生,成绩会上升。但是,教师表扬所起的强化作用,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例如,教师对学生说:“好好干!我知道只要你努力做,是能够做好的”。对那些感到难以完成任务的学生来说,这番话是一种鼓励或强化;而对那些轻而易举就能够完成任务的学生说来,教师这番话意味着他们必须经过特别努力才能完成任务,这实际上类似于惩罚。
  需要明确的是,影响学生行为的动机是多方面的,教师仅凭强化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所能取得的成效是有限的。
  
  二、需要层次论

  在众多的动机理论中,马斯洛(Abraham H.Maslow)的需要层次说是较具特色的一种。他在解释动机时强调需要的作用,他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这种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而且这些需要会随着时间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两个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产生不同行为的原因。需要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方式和方向。马斯洛根据临床经验和有关研究,从理论上和原则上对人类行为的动力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而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如图 2 - 2),较低级的需要至少达到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1]


图 2 — 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图

  在如图2—2 所示的七种需要当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在生活毫无保障的情况下,生理需要将支配人的动机,以维持机体的生存。当生理需要满足之后,则出现安全需要。安全需要的直接涵义是避免危险和生活有保障,引申涵义包括职位的牢固、一定的积蓄、社会的安定和国际的和平等。当生理和安全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就出现归属与爱的需要。归属与爱包括给予他人的爱和接受他人的爱,渴望在一定的社会集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在此基础上向上发展,就是自尊的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和为他人所敬重,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并能有所成就和建树,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这四种需要又被称为缺失需要,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返回]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