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 在线资源  | 测试练习  | 新闻公告  | 学习工具 |
课程内容导航
  课程大纲
你的位置:网络课程 >> 第五章 教师教学准备技能 >> 第五节 教案编制技能[1]
欢迎您  ,今天是: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第五章 教师教学准备技能

第五节 教案编制技能

[返回] [1] [2] [3] [4] [5] [6] [7]

  一、教案概述

  通过一系列教学设计工作的实施,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以前,已经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影响因素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和设计,为其编制高质量的教案创造了有利条件。实际上,教案编写的过程就是对前面各项设计工作的总结过程,也是将各项分析工作以书面形式具体落实的过程。因此,在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上述各项分析工作的结果,汇集各种研究内容,将其综合化、系统化和具体化。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要预见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应具有决策能力,根据教学设计的各项研究决定自己的教学行为,选择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途径。以上这些在编制教案时,都应细致考虑并有所体现。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是教学设计工作的一种书面化表述。无论教师年龄和经验如何,都有必要设计和运用教案。对于新教师来讲,教案在实施教学中的意义就更加突出。
  具体而言,编制教案的主要教学意图有如下几点:
  1.可以明确教师和学生应当完成的具体任务;
  2.确定每一个具体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确定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评价程序;
  3.指导师生的活动,使教师对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准备;
  4.明确学习的程序和连续性;
  
5.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所参照;
  6.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根据需要,不断修订和重新加工的教案,是教师教学工作中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总之,教案编制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常规性活动,精心编制的教案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二、教案的构成要素

  一个科学的、标准的教案应该包含以下要素:
  1.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
  2.教学内容。根据前述学习内容分析的结果,选定适当的教学内容,需考虑是否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是否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问题;
  3.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授课中的行为,如板书、讲解、演示、提问、强化等活动,要在教案上写明;
  4.学生的行为。在编制教案时,要预想学生的学习活动,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初始能力和一般特征等因素。另外,教学活动是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教师的行为会引起学生行为的变化,学生的行为也反馈给教师,用以调整教师行为,因此,编制教案要把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结合起来考虑;
  5.教学媒体。在教案中应写明将要使用的教学媒体,以及媒体使用的恰当方式;
  6.时间分配。要注明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长度,将教学形式结构化。这样有利于控制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并使教案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教案的基本形式

  教案的基本形式一般有记叙式、表格式、卡片式三种:

  (一)记叙式教案

  记叙式教案是主要用文字形式将备课的结果表达出来的教案。记叙式教案的教学信息容量较大,表述细致,编制简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教案形式。它的基本形式及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学科教案

                                      年 月 日
                                    学校 年级 班
                                    教师
  1.单元名称
  2.教学目标
  3.学生的情况分析
  4.教学内容分析
  5.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

[返回]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