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 在线资源  | 测试练习  | 新闻公告  | 学习工具 |
课程内容导航
  课程大纲
你的位置:网络课程 >> 第五章 教师教学准备技能 >> 第二节 目标编制技能[1]
欢迎您  ,今天是: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第五章 教师教学准备技能

  第二节 目标编制技能

[返回] [1] [2] [3] [4] [5] [6] [7]

  一、教学目标概述

  教学目标就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或者说是对学生学习终点行为的具体描述。

  (一)教学目标的意义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它是从一定的教学目标出发,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活动,并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评价教学结果的优劣的过程。因此,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教学目标对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它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同时,也是教师对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在教学之前,设计出适当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师有效地引导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十分必要。如果教学目标设计不当,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努力程度,并可能引发课堂问题行为,同时,使目标过于繁琐和机械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达成既定目标的先决条件。美国教学目标方面的研究专家马杰(Mager,R.F.)认为,教学目标的运用不仅可以指导教学,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
  1.导向功能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示方向、引导执行、预定结果的作用。教学目标预先规定了教学活动的大致进程,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也就是教学目标一一落实的过程。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活动要取得怎样的结果,先达到什么结果,后达到什么结果以及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等等。另外,学生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也会有的放矢,提高学习的计划性及参与的热情。因此,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导向作用,确立正确合理的教
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
  2.测度功能
  教学目标作为预先规定的教学结果,是检查、评价教学成效的尺度和标准。当科学的、可检测的教学目标确定后,可以此为基础设计标准参照测试题,检测教学效果是否达成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测度方式主要有三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无论是哪种评价,都要依据教学目标来拟订测试题。如果教学目标缺乏科学的、客观的衡量功能,那么无论是测验的效度、信度还是试题的难度、区分度都将失去保障,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水平的衡量和评价也容易失误。因此,教学目标是对教学结果进行科学的测试、确定客观评价的基础。
  3.控制功能
  教学活动是师生在特定环境下的双边互动过程,是活生生的。教师要时刻关注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的差异,有效的调控教学,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课堂控制的依据。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作用,从教学过程的起始直至结束,每一个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讨论、测验和评价等,都受它的调控和引导。也正是有了明确、适当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才得以把教师、学生和其它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一起,协调一致,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4.交流功能
  教学目标的陈述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明了教学的目的,同时还清楚地告诉学生在课堂结束时需要完成的任务和怎样才能观察到这些任务。作为教师,在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要知道如何去说明这个目标以及什么时候可以确定目标已经实现。教学目标也方便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监督与评价,家长不必知道具体的教学内容,只需根据教学目标的描述,就可知道孩子是否达到学校教育的要求。从目标交流的角度讲,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教师、学生和家长应具有一致性,这也是明确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原因。
  5.激励功能
  在心理学理论中,目标与激励是密切相联的。一个短期目标的实现,会激发行为者强烈的动力和兴趣,并指向下一个目标。因此教学目标要细致、具体,并符合实际,应该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过难或过易都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教学目标分类

  所谓教学目标分类,是指运用分类学的理论,将各项具体教学目标进行有序的排列与组合,使之系列化的活动。有效地进行教学目标的分类研究,有利于从总体上去把握局部,全面实现教育目的;有利于规范教学活动的术语,使教学评价科学化。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先后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日本的教育家板元昂、美国的泰勒(Tyler,R.)布卢姆(Bloom,B.S.)加涅(Gagne,R.M.)、马杰等人都曾提出过多种有关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与设想。前苏联的巴班斯基也曾表达了他对教学目标分类的设想。我国教学理论界也出现了一些关于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如唐文中等人提出的“二维分类法”、李秉德等人提出的“三维立体分类法”和顾泠沅等人提出的“三维结构模式”等。
  限于篇幅,本节不对上述分类逐一介绍,仅就目前影响较大、运用频率较高的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创立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作简要介绍。

  (一)美国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确定了教学目标分类的四个原则:一是结合现行的教学大纲,充分反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行为的分类方法;二是分类要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三是要充分考虑心理学的可靠的研究成果;四是要使分类结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他将教学目标分成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需要强调的是,布卢姆所提出的这三个领域并不是孤立的,这三个领域的行为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才把他们分为相对独立的领域来进行研究。

[返回] [1] [2] [3] [4] [5] [6] [7]